孫靜
摘要:基于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逐漸步入到快節奏的生活中。在這樣的狀況下,人們加強了對于簡約藝術的追求。目前,我國的出版單位在進行期刊制作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更多信息的傳遞,加強了對于大面積文字的鋪排。這種設計往往導致受眾出現不同程度的審美疲勞。為此,設計人員在期刊美術設計的過程中,逐步采用簡約藝術元素進行操作,確保期刊設計朝著簡潔、清晰的方向。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簡約藝術在期刊美術設計中的體現。
關鍵詞:簡約藝術;期刊美術;設計表現力
目前,我國的設計師在雜志設計的過程中,為了促進期刊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加強了對于簡約藝術的運用。事實上,該設計技術的運用往往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期刊設計效果的提升,促進各項效益的取得。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簡約藝術的內涵,并就該藝術表現手法在期刊美術設計中的運用進行論述。
一、簡約藝術概述
作為現代時尚的因素,簡約藝術元素在藝術作品中經常得到展現。事實上,簡約的藝術作品往往能夠更好的展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加強受眾與作品之間的交流。
事實上,簡約藝術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得到了體現。早在文字誕生之前,圖形符號就成為了人類傳達感情的主要方法。以新石器時期的彩陶為例,該藝術品的表面都被巖畫刻符填滿,而這些圖形標記則記載了人類對自然界的理解。到了青銅時期,最為常見的簡約藝術表現元素就是怪獸圖案。到了現代,隨著期刊設計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逐步朝著信息堆砌方向發展之后,設計人員逐步在造型藝術中尋找靈感,確保期刊設計朝著簡約的方向發展。
二、簡約藝術在期刊設計中的表現
為了進一步帶動期刊設計質量以及效果的提升,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逐步借助簡約藝術進行作業。關于簡約藝術在期刊設計中的表現,筆者進行了下述的總結。
(一)直接取材
簡約藝術最初來源于傳統裝飾藝術的幾何化元素。事實上,該元素來源于自然,并成為了抒發人類情感的重要依據。一般而言,該設計元素的出現主要實現了對于自然表象特征的掌握,并將其繁瑣的外表因素進行剔除,從而保留了物象的精神。這一元素的出現往往能夠營造出含蓄、理智、靜態的意境,最后引發受眾的共鳴。
在目前的期刊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師不僅加強了對于傳統幾何元素的運用,還實現了對陶器、瓷器等歷史文物表面裝飾元素的抽象處理,從而實現了設計內容的直觀展現,并進一步凸顯設計師的設計意圖,促進設計主題的凸顯和深化。
(二)線條運用
在借助簡約藝術進行期刊美術設計作業時,設計人員最常用的設計元素是線。事實上,線并不是物體的客觀存在,而是脫離自然形態的抽象藝術。一般而言,線條設計元素的運用,能夠借助簡潔、單純的手法將自然物體的形象進行全面的提煉,并將其復雜的狀況轉換為幾根線組合,從而將物象的精神本質保存下來。線作為裝飾設計師創作理念的元素,其能夠通過方向、剛柔、疏密、曲直等因素的轉變,而實現具體事物的展現,帶動裝飾藝術語言的進一步豐富。
基于此,設計師在期刊美術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線元素的合理化運用。事實上,線這一簡約藝術元素的運用,能夠實現期刊欄目、板塊的劃分,并提升期刊稿件的辨識度,促進其藝術性的提升。除此之外,線這一元素在運用的過程中還衍生出邊框、花邊等元素,并由此帶動該元素的具實用性、裝飾性的增強。目前,線元素主要運用在文摘類雜志中,確保雜志版面更加清晰,促進雜志裝置感的增強。
(三)空白藝術的運用
目前,我國的傳統簡約藝術在推行的過程中,往往借助留白手法的運用,展現簡約藝術的含蓄美。這種留白最為常見的就是我國的傳統文人畫中。以畫家宋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圖》為例,該畫作在創作的過程中將留白的含蓄美發揮到極致。此外,齊白石在畫蝦的過程中,也匠心獨運地對畫作的虛實、照應記性優化處理。一般情況下,齊白石只畫蝦,除此之外,預留大量的空白。這種空留白往往能夠給受眾預留無限的想象空間,而這也正是中國傳統簡約的魅力所在。
為此,設計人員在期刊設計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創作意圖的有效傳播,確保藝術設計能夠給予受眾直觀的感受,加強了對于空白、虛形等表現方式的合理化運用。以日本設計師福田繁雄為例,其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善于運用正負形關系,并借助簡潔圖形增強期刊作品的感染力、深化印象。事實上,這種留白藝術的運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帶其領略作品中的妙處,而這就是現代期刊設計創意的亮點。
三、結語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期刊設計藝術的體現,我國的設計師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加強了對于簡約藝術的運用,并以此為基礎促進期刊傳統效果的提升。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了簡約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并就簡約藝術在期刊設計中的表現(直接取材、線條運用、空白藝術的運用)進行全面的論述。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設計理念的發展,我國的期刊藝術設計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并以此為基礎促進我國藝術設計效益的取得,拉近受眾與期刊美術創作意圖之間的距離,提升期刊的藝術感與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曹輔鑾.環境與環境藝術家的觀念[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9(02).
[2]李克.環境藝術空間設計的韻律美[J].文藝研究,2005(04).
[3]李炳訓.環境藝術設計[J].裝飾,2003(05).
[4]柯布.遵循環境藝術的創作規律[J].美術,1987(06).
[5]馬曉星.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美術教育,1998(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