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清代歷史人物姚瑩對邊疆史地的研究,梳理其邊疆治理的主要特點,揭示其對邊疆史地的關切和情懷。
關鍵詞:姚瑩;邊疆史地研究特點
姚瑩出生時清朝社會危機四伏,已陷入日之將夕的封建末世,而姚瑩所處的桐城世族也處于衰敗之中。嚴峻的社會危機強烈的影響和刺激著姚瑩,他在家學的熏陶下,在朋輩的激勵下,在時局的促動下,開始關心時事利弊、關注邊政,走上了經世致用的邊疆史地研究之路。
姚瑩認為,解決邊疆地區的現實問題,了解、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因而,他的邊疆史地研究都將學術研究與解決地區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同抵御外國勢力的入侵、維護祖國的統一與兄弟民族的團結結合起來。姚瑩在寫《東槎紀略》時指出:“余以羈憂棲遲海外,目睹往來議論區畫之詳實,能明切事情,洞中機要。茍無以紀之,懼后來者習焉不得其所以然”①;而在寫《康輶紀行》時姚瑩還特別聲明:“喋血飲恨而為此書,冀雪中國之恥”②,其研究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依據。由此可以說,姚瑩的治邊思想除了表現在他在全國各邊疆地區的實踐之外,還體現在他的邊疆史地研究之中。
總體而言,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有以下七個特點。
第一,姚瑩關注邊疆危機,關心祖國安危,其邊疆史地研究具有濃厚的憂患意識與愛國感情。并且這種憂患意識是以籌邊謀防、抵御外侮之愛國精神為內涵和底蘊的。誠如徐松巍所指出的,這種憂患意識,絕非是邊疆史地研究者們的熱血沸騰和慷慨陳辭,而是以對國家和名族之深沉的摯愛和高度的關注為底蘊與內涵,以籌邊謀防、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為宗旨,是歷史認識和現實判斷的思想結晶。③這是邊疆史地研究與撰述的共同特點。姚瑩的《識小錄》《東槎紀略》《康輶紀行》都是基于我國西北、東南、西南存在的邊患而作。同樣,何秋濤的《朔方備乘》也是基于國人對“俄患”的認識不足而作。
第二,姚瑩邊疆史地研究中具有鮮明的經世致用意識。受家庭的熏陶、經世學者與官員的濡染,個人的學術志趣以及時局的促動促成了姚瑩走向經世致用之路。這從姚瑩邊疆史地研究的動機、內容以及結果都可看出來。姚瑩憂國籌邊之心,和學術聯系實際的學風、學以致用的指導思想,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姚瑩特別注重調查研究,將實地考察與史書記載結合起來,使論述更為翔實全面。梁啟超曾指出,“此類邊徼地理之著作,雖由考過而引其端,而末流乃不專與考古。蓋緣古典中可憑借之資料較少,而茲學首倡之人如祁鶴皋、徐星伯輩,所記載又往往得自親歷也”④。林則徐的《荷戈紀程》就是他在遣戍途中逐日所記而成,是為得之親歷。同樣,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也是非徒見諸言,更是見諸行的。他在注重文獻考辯與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使其著述更加真實可信,表現出認真謹嚴、實事求是的學風。
第四,注重地圖的考訂與繪制。姚瑩是近代世界地圖研究的先導者之一。他很注意對世界地圖的考訂和研究,“道光二十二年,奉命即諸夷囚問及俄羅斯遠近,當以夷囚顛林等所繪近海諸國地名形勢錄供,為說復奏。……第就其所繪圖,取《海國聞見錄》與南懷仁二圖校之,形勢實相符合。嘗余以此三圖參互考訂,于其地同名異者,逐一詳辯之,旋為此逮不果”,他繪制、收集、校補和自定了《乍雅圖》(即《察雅圖》)、《西藏外各國地形圖》、《新疆西外屬國圖》,以及七幅世界地圖,并一一撰寫圖說。他在《乍雅圖》中,以粗線條勾畫了察雅一帶的山河走向,標注了道里程站和區域劃分;《西藏外各國地形圖》則勾畫了西藏周邊的國家與部族的地理方位,并有文字說明。回成都后,姚瑩還草擬了乍雅地形勢及左貢入藏二道圖“以備異日之用”。此外,他還在《華人著外夷地理書》和《中外四海地圖說》中,列舉了我國自法顯《佛國記》以后的世界地理著作,評述了自漢代以來中國人研究世界地理的歷史概況,高度評價了林則徐和魏源的成就,并稱魏源《海國圖志》“先得我心”“大獲我心”,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稱作為追隨他們的“不欲自棄之作”。姚瑩繪制的藏區及近代世界地圖,繼承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馬少云、盛梅溪《衛藏圖識》的優良傳統⑤,給予了后來治邊人士以重要的參考資料,同治、光緒年間官員黃沛翹,參與了西南邊務,他在光緒十二年(1886)刊行的著作《西藏圖考》中,就收錄了姚瑩繪制的《乍雅圖》。從現在的要求看來,姚瑩繪制的藏區及近代世界地圖,雖然失于簡易,但在中國社會邁進近代的初期,這些地圖對于當事國人認識西藏及其周邊的史地與形勢,對于籌邊御敵、維護祖國的統一與兄弟民族的團結,起到了積極的歷史作用。
第五,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中具有明顯的世界性意識。這既表現為姚瑩將邊疆史地研究與外國史地研究相結合,即將籌邊謀防、抵御外侮同了解和認識“夷情——外部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又把邊務乃至國家和民族的休戚安危置于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之錯綜復雜的國際大環境中去思考、判斷乃至抉擇”⑥;又表現為他開始用世界的眼光審視和籌劃邊疆防務和國家安全問題,反映出此時的邊疆史地研究之恢廓的視野。他提倡了解外國、認識世界,一定程度上學習西方,是非常可貴的思想。
第六,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是清代中期以來最為全面的。清代中期,學術界頗多留心邊疆史地,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不僅包括了西北者,而且涵蓋了東南、西南邊疆地區,他的研究眼光是全面的,具有全局性的,正如有學者指出的當時西北史地之學,“注重西北者較多,其能全面研究西北、西南者,當推姚瑩”⑦。姚瑩在進行西北史地研究的同時,對祖國西南邊疆的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姚瑩邊疆史地研究涉及到中國西北、北方、東南、西南等領域,其內容更是覆蓋到邊疆史地的各個方面,諸如邊疆歷史、地理、風習、宗教、關隘兵防、物產、文字、傳說等方面。同時也包括了對于我國相鄰諸國如俄國、廓爾喀、哲孟雄、披楞、印度以及海外各國史地的研究。邊疆史地研究在姚瑩那里呈現出浩大遼闊的場景。
第七,姚瑩是海防、塞防并重思想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既有對陸疆的研究,也有對海疆的研究。在鴉片戰爭前后海疆警報頻傳的情況下,姚瑩能夠考察祖國邊疆防務,并敏銳地遇見到沙俄英國對西北,西藏的侵略野心,積極抵御英軍對臺灣的侵略,提出塞防與海防并重的國防思想,是非常可貴的⑧。
【注釋】
①[清]姚瑩.東槎紀略·自序.[Z]臺灣文獻叢刊第7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7.
②[清]姚瑩.東溟文后集:卷八·復光律原書[A].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六輯(52)[M].臺北:臺灣文海出版社,1974.
③徐松巍.關于十九世紀邊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J].清史研究,1999(04):80.
④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390.
⑤馬少云,盛梅溪.衛藏圖識(共上、下二卷).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7輯)[Z].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⑥徐松巍.關于十九世紀邊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J].清史研究,1999(04):82.
⑦來新廈.姚瑩的邊疆史地研究[J].津圖學刊,1995(02):24.
⑧馬大正.中國邊疆經略史[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53-355.
作者簡介:張代芬(1976.03-),女,漢族,四川自貢,碩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