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
摘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歷史發展變化中,陶瓷在人們的生活中被廣泛的運用,同時也作為經濟產物被運用于市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陶瓷文化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之一在國際廣泛傳播,對世界的文化也產生非常大的沖擊。由于陶瓷文化不僅具有廣闊的歷史、社會背景,而且還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具有美學內涵,是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鑰匙,陶瓷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被西方稱為陶瓷之國。但在當代,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推廣發展,如何在當代社會使得中國陶瓷文化向國際化傳播成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當代中國;陶瓷文化;國際化傳播
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航路開辟,東西方文化貿易越來越頻繁,陶瓷作為中國文化被傳往世界各地,同時也打開了世界認識中國的文化之門,中國曾一度被西方國家稱為瓷器之國。但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經濟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形式發生變化,陶瓷文化的影響逐漸衰減。如何在當代提高陶瓷文化在國際中的影響力,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下面就陶瓷文化的特征入手,深入分析我國陶瓷繪畫實現國際化傳播的優勢,以及陶瓷藝術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的影響。
一、中國陶瓷文化的特征
首先,中國的陶瓷融合了中外文化的精華,是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陶瓷既是一種器物,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是中化民族在陶瓷藝術發展過程中的智慧體現,陶瓷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1]。不同歷史時期展示的陶瓷造型和裝飾風格體現了這一時期人們的審美觀,也體現了人們創造陶瓷的文化心理和智慧。目前,陶瓷文化與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相結合,從整體上結合了美學藝術。
中國陶瓷對人類歷史發展中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著工藝之美,因為陶瓷潔白光滑,質純堅硬,與食物接觸也不會發生任何的化學變化,對人體非常的安全,而且也容易清洗[2]。陶瓷的造型多種多樣,色彩豐富,作為藝術品其欣賞價值非常高。而陶瓷的用途非常廣泛,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習俗設計不同的造型,而且著色豐富多彩,能夠體現鮮明的文化特征。
中國的陶瓷實用性和觀賞性價值非常高,不論從陶瓷的質地選材還是原料性能的把握方面,都能對陶瓷的價值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比如:陶瓷在唐代以彩繪花鳥為主,筆法流暢,自然生動,主要結合了唐代民間的花鳥畫藝術風格,因而陶瓷上的花鳥畫也非常生動;在宋代,陶瓷刻劃將花鳥畫的風格轉為工筆畫,對陶瓷繪畫藝術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3]。從整體而言,中國陶瓷從制造技法、造型、紋飾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對世界陶瓷工藝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二、中國陶瓷繪畫國際化傳播的優勢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推廣運用轉變了社會文化交流的形式,國家在不斷提高經濟實力的同時,也逐漸提升文化軟實力,而陶瓷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陶瓷在國際發展具有非常雄厚的實力,需要我國在與西方文化交流之前對我國的陶瓷文化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首先,我國的陶瓷產地名聞天下,其中有天下至精至美的陶瓷沒有不出自景德鎮的說法,而景德鎮陶瓷的歷史非常悠久,其中在明、清時期瓷器文化就已經非常的發達,并且在瓷器文化傳遞到日本、歐洲等國家,使得世界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瓷器文化評價非常高[4]。一直到目前為止,無論是東西方文化交流,還是我們對瓷器文化的評價,都一致認為景德鎮的瓷器質量是最好的。
其次,景德鎮的瓷器繪畫物質基礎雄厚。在瓷器發展歷程中,景德鎮的瓷器制造歷史上千年,其工藝經驗豐富,并在省、市、縣都有現代陶瓷科研機構,對景德鎮瓷器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從中專到本科、碩士、博士的科研教育體系,為景德鎮瓷器文化的傳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并且景德鎮也聚集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陶瓷藝術創作人才,他們根據我國文化創造的瓷器吸引著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畫家、雕塑家,使得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們前來體驗陶瓷藝術的魅力[5]。目前,景德鎮從陶瓷配料到制造成型、以及彩繪上釉、燒窯出爐等作坊星羅棋布,將陶瓷產業集群式的聚集在一起,集群化的研究制作是世界上陶瓷藝術所僅有的。而且景德鎮到目前為止依然保留著陶瓷完整體系化的創作條件,主要有鳳凰山、雕塑瓷廠、藝術瓷廠等,同時還有紅店、瓷行、釉店、物流配送等一體化服務。
最后,經過長期的發展研究,中國的陶瓷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且景德鎮集群化的制造瓷器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沒有的現象,而且陶瓷制造工藝水平非常高[6]。由于中國的瓷器可以燒制大型的藝術瓷器,因而也給人們提供了很大的創造空間和想象空間,其彩釉彩繪技術更是在世界遙遙領先。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文化交流也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交流的重要方面之一,而陶瓷文化又是我國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不僅中國的陶瓷工藝技術領先世界,而且陶瓷文化更是對世界陶瓷文化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中國的陶瓷文化也具備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扎實的基礎。
三、中國陶瓷藝術在國際傳播的影響
在東西方文化交流發展過程中,陶瓷文化通過多種途徑被傳播到了世界各國,對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陶瓷工藝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作用。隨著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不斷加強,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發,因而物品的傳播方式不斷增加。陶瓷文化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宗教活動傳播、國家使節往來傳播、商業貿易傳播、以及海外旅行傳播等。雖然陶瓷的傳播途徑各不相同,但對世界陶瓷文化發展產生的影響同樣的大。
首先,陶瓷文化的傳播促進了陶瓷制造的模仿復制工藝。在世界陶瓷文化發展中,意大利是最早學習中國造瓷文化的,其中意大利仿造的青花仙人紋盤和中國景德鎮制造的青花瓷相差非常小,同時意大利造瓷也模仿中國粗壯笨重的造型特點,而且這種造瓷特點在意大利的市場非常受歡迎。而荷蘭模仿景德鎮青花瓷器的白釉彩陶非常出名,同時荷蘭為了仿造中國陶瓷的絢麗色彩,他們的工匠在造瓷期間進行了各種實驗,最終將東方的山水風景和奇花異草繪在了荷蘭的瓷器上,這一舉動了推動了歐羅巴裝飾藝術的發展。英國主要模仿景德鎮白瓷、青花瓷裝飾啤酒杯,在英國非常受歡迎,而法國的仿制則以黃色為色彩,仿制出黃色地青花,除此之外,牛奶罐、咖啡壺、蠟燭臺、鼻煙盒等圖案均仿制中國景德鎮陶瓷圖案,其圖案特色增加了上述物品的觀賞性,同時也溶入了東方的元素。endprint
其次,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陶瓷藝術的綜合創新。中國陶瓷質地堅硬,色釉非常細膩光滑,在造型上非常美觀,其觀賞性比較高,從整體上體現了明快、秀麗、嚴謹、精巧的風格;而西方的藝術則在東方藝術的影響下體現了清雅、明快、活潑的藝術特征,使得西方的藝術與東方的陶瓷藝術相結合,從而體現了纖細入微的情調,西方羅可可對陶瓷藝術的創新既融入了東方藝術的雅致,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活潑。中國陶瓷的色彩藝術感染力的手段非常強,中國藝術家在裝飾陶瓷面時將自己表達的感情融進主題、背景中,而將陶瓷的色彩裝飾作為一個整體來實施,為了突出主題或人物,整個裝飾的風格將以表達的主題為主。而西方羅可可藝術則運用的是明暗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突出主題,體現了一種朦朧的美。除了陶瓷色彩的運用和主題的模仿創造之外,我國的景泰藍陶瓷也被世界各個國家所使用,從整體發展而言,中國的陶瓷文化對西方陶瓷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隨著世界各國交流越來越頻繁,各國除了經濟發展交流之外,還包括文化交流,與此同時,各國也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不斷加強。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陶瓷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在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陶瓷文化在此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我國也要借助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舞臺,對我國的陶瓷藝術繪畫藝術加大力度發展,從而在帶動世界陶瓷文化發展的同時,全面提升我國陶瓷文化向國家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李軍,葉建新.當代中國陶瓷文化的國際化傳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10):149-150.
[2]孫靜藝,王倫.中國陶瓷故事域外闡述與中國陶瓷文化傳播研究[J].山東陶瓷,2016(05):30-33.
[3]陳邦武.從文本到人本:“一帶一路”境遇下中國陶瓷文化國際傳播的基本策略[J].新聞知識,2016(11):26-28.
[4]孫靜藝,王倫.中國陶瓷故事與中國陶瓷文化傳播[J].亞太教育,2016(29):33-34.
[5]蔣穎,賀雪梅.中國文化在陶瓷設計中的傳播[J].大眾文藝,2015(03):161-162.
[6]王慧.中國陶瓷文化對外傳播的翻譯策略[J].陶瓷學報,2017(02):271-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