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基礎訓練的重要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尤其重要。“聽”作為小學生語文學習上的一項基本技能,它不僅僅指生理上的聽力,更主要的是指通過聽覺器官,由于對語文的注意、感受、思維、反應等一系列的過程而構成的語文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把“聽”作為一個重點來抓。加強“聽”的基本功的訓練是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的有力手段,聽力訓練是教師的組織教學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相互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游戲;聽寫;誦讀;愛聽;會聽
在我的語文課堂上,盡量采用多種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
一、激勵性語言集中學生注意力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恰當的、藝術的激勵性語言往往能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恰當地組織好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風趣性語言集中學生注意力
古人說:“教人而不見意趣,必不樂學”。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組織課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注意力。風趣的語言會讓課堂充滿了快樂。斯賓塞說過:“在快樂狀態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所以,適當給課堂笑聲,是每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意識,修煉自己的幽默風趣,是每個老師不可推卸的基本任務。
三、懸念性語言集中學生注意力
英國著名導演希區柯克曾經給懸念下過一個著名的定義:如果你要表現一群人圍著一張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聲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個十分呆板的炸后一驚的場面。另一方面,雖然你是表現這同一場面,但是在打牌開始之前,先表現桌子下面的定時炸彈,那么你就造成了懸念,并牽動觀眾。在課堂上,教師有時候就是演員,而學生們就是觀眾,教師懸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四、創設情境,調動無意注意
傳統教學老師一味地講授說教,容易使學生厭倦,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活動中掌握知識,明白道理,實現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思想目標的統一。
五、通過每天讓學生課前輪流講一個故事來訓練學生的聽力
這樣一來,講故事的同學課前要精心準備,而且準備的故事一定是自己特別喜歡的,要聲情并茂,繪聲繪色,聽故事的孩子則側耳傾聽,聚精會神,學會尊重,學會思考。聽完了還可以向講故事的孩子提問提建議。有些孩子準備的故事非常有趣,講著講著,還要向聽眾提出問題,促使聽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后,老師還要評選出文明小聽眾和善思考小能手呢。
六、課中穿插小游戲,訓練學生聽力
低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所以課堂上的游戲必不可少。
七、課前范讀課文,訓練學生聽力
每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都會采用范讀形式讓孩子們專心聽,邊聽還得邊思考老師就這篇課文提出的問題。長此以往,孩子們的聽力水平明顯提高。
八、堅持課堂上檢查詞語和句子的聽寫
每課的生字詞語以及重點句子,雖然在課堂上會反復讀記,抄寫,回家還要求聽寫,但有些孩子記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課堂上檢查聽寫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既能鞏固舊知,還能有效訓練聽力。
九、老師上課的語調也需要抑揚頓挫,刺激兒童感官
教師應該做好備課工作,課堂形式多樣化,語言生動有趣,條理清晰,使課堂引人入勝。教師要善于發揮自己的聲音優勢,對于不同的教學環節,我們可以根據語速、聲高的不同來加以區別,這樣能有效刺激兒童的感官,讓兒童不知不覺就會去模仿,往往在不經意中訓練了學生的聽力。
十、課堂上盡量讓孩子多參與提問,回答問題和表演等活動
因為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參與了活動,他才不會開小差,才會更專注地學習。
十一、堅持每天親子課外閱讀
在指導低年級家長進行課外親子閱讀時,不忘告訴他們,先將要讀的內容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一遍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完以后說說自己聽懂了什么?再帶著孩子讀一遍,然后讓孩子自己大聲讀通順,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再讓孩子說說讀懂了什么?最后家長可以提問讓孩子回答,還可以互問互答。這樣,既訓練了孩子的聽力,又訓練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獨立閱讀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做到:一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二耐心,不隨便插話,要聽完別人的話,才來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要分析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最后還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當然我們的告訴要重復幾十遍或幾百遍,但別嫌麻煩,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就得天天說,它是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但一旦形成,課堂教學會非常輕松而有效率。對學生來說,愛聽會聽才能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肖川.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曾維明(1971-),女,漢族,四川瀘州人,本科,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課堂組織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