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妍靜+郭鈺茹+柯粒+萬小萱+陳亞麗
摘要: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多數國家產業共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增長迅速,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渠道和新趨勢。伴隨著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強。然而,目前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和高校輸送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本文以鄭州市跨境電商行業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為研究對象,對鄭州高校外語商務類在校生,及駐鄭跨境電商企業相關人員進行調查,找出用人單位與相關專業學生之間的落差,為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企業人員培訓提供重要的參考,同時也為外語專業在校大學生職業規劃、職業素養的自我培養提供指導與幫助。
關鍵詞: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問卷調查及分析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和業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1%,同年我國全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已超過2000億美元。2013年全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50億美元,預計5年內全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有望達到3070億美元。同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為2.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8.8%。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同比增長33.3%。根據不斷增長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在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產業卻發展迅猛,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視 。
一、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在一帶一路國家政策大背景下,鄭州是國內唯一利用綜合保稅監管場所進行跨境電商試點的城市。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商示范城市”和“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鄭州發展電商貿易具備多重優勢,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2013年7月15日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正式運行,同時依托鄭州航空港的內陸對外輻射優勢成功避開了傳統國際貿易中存在的諸多壁壘,使得鄭州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勢頭正旺。此外,鄭州還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經濟中心,未來還將成為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便利的交通優勢、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國家扶持性政策的落實,這些都為河南省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15年,鄭州跨境電商的出貨量首次突破5000萬單,比2014年翻了100多倍,各項指標均居全國試點城市前列,綜合指標居全國試點城市首位,這也吸引了國內領先的一些電商平臺,紛紛將自己全國或大區的分撥中心放在了鄭州。海關數據也印證了綜合實驗試區的迅猛發展:從鄭州E貿易試點開展以來到綜試區獲批,截至2016年7月底,鄭州海關累計監管跨境電子商務商品8409.14萬單,商品金額72.57億元,征收稅款3.44億元;涉及商品18.47萬項,企業1282家,其中電商企業1123家,服務消費者2152萬人,遍布關境內全部省份(自治區、直轄市)[1]。鄭州的跨境電商行業已進入高速增長期。
跨境電商企業銷售的產品品類和銷售市場更加多元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大。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的高速發展的貿易模式,海外業務逐漸增多,對人才尤其是外語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這為外語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和更多的工作機遇。但從目前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實際崗位需求分析來看,兩者間存在很大落差。多數高校輸送的電商專業畢業生在國際貿易知識、外語知識和小語種方面的短板,使之不能很好地適應跨境電商相關工作。傳統電子商務需要的多為技術型和營銷型人才,而當代跨境電商更多的是需要復合型人才。現有崗位對于國際貿易規則、交易習慣、知識產權和外語交際能力等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僅通過電商人才轉型來彌補明顯不足。于是用人企業逐漸把目光轉向應用英語、商務英語等外語類專業[2]。然而,由于高校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與企業實際需求相對脫節,目前國內各類大學開設的相關專業并不成熟而且專門針對跨境電商而設的專業稀缺,企業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迫切要求與高校落后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形成鮮明對比,從長遠角度看不利于跨境電商產業的健康發展和不斷擴大。人才是該產業持續提升的關鍵和動力,因此,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需根據市場需要不斷更新。
二、鄭州市跨境電商行業外語人才需求調研
我們主要采取問卷、實地走訪的形式對鄭州市各類跨境電商企業及高校相關學生兩方面進行調查,其中企業問卷200份,主要集中在機械制造、醫藥健康和服裝等輕工業;高校問卷260 份(無效問卷13份)集中在商務英語、英語教育和電子商務等專業。
跨境電商作為一個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其經濟地位在鄭州市經濟發展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然而,大部分學生對此方面知之甚少,其中對跨境電商不了解的學生占大部分比重,高達65.51%之多。而絲毫不知道跨境電商的學生達26.44%,對跨境電商非常了解的僅占8.05%,作為一個很可能即將從事跨境電商這一行業的高校生群體,這兩個數字已足夠讓人深思,說明了高校教育課程設置及學生個人關注點與社會經濟發展潮流形成的一個巨大反差。而學校與學生個人應為此現象提高警惕,依據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緊跟經濟發展潮流,與時俱進。
從兩圖對比中可以看出:鄭州市跨境電商行業目前所運用的電商平臺主要是國際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79.00%)和速賣通(59.00%);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希望了解的第三方平臺主要是阿里巴巴(68.70%)、亞馬遜(58.52%)和天貓國際(56.70%),其中阿里巴巴這一國內電商平臺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前后對比可以得出: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對于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子商務并不能做到嚴格的區分,把電子商務平臺和跨境電商平臺混為一談。
由上圖所示,很顯然,高校學生對于國際跨境電商平臺相關流程的各個方面都想有更進一步了解,其中平臺操作與平臺營銷方法這兩個方面最受學生青睞。endprint
由圖表可得:鄭州市跨境電商公司所需外語人才的文憑其中大學本科占72.50%,然而專科僅占5.00%,說明目前跨境電商公司所需外語人才的文憑更傾向于本科畢業生,這與近年來相關的課題研究成果相悖,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已不能滿足企業的人才要求。
從上圖可以看出,目前跨境電商公司招聘人才的主要方式主要是依靠人才交流會(50.00%)及互聯網(48.00%);而對于如獵頭公司與職業中介機構等一些傳統的招聘方式已經不是人才招聘的主要選擇。
由表7可得目前大部分跨境電商公司對人才現狀基本滿足,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公司對人才需求現狀不滿足,說明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依然存在較大缺口,可以看出跨境電商的就業前景廣闊。表8中高校學生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73.89%),這說明其中存在很大一部分學生會有從事該行業的傾向。
表9與以往傳統的電子商務相比雖然對經貿類的學生需求仍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已經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高校學生認為電商行業更青睞于復合型人才,這與目前企業不僅需要經貿類而且需要外語類畢業生的情況相符。
兩圖對比可以看出:企業與高校學生在良好的基本英語功底、豐富的外貿知識等方面的認識相吻合,交際能力也是相關企業與學生所考慮到的重要因素,二者在人才要求方面沒有較大的認識出入。
圖13可得:在企業看來只有少數外語專業畢業生能夠勝任較高級工作表現出專業水平,主要存在僅有書本知識,解決問題能力不強(63.00%)、職業定位不清晰,知識寬而不精(34.00%)和知識結構不合理,與實際需求不符(51.00%)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中企業認為高校生只注重書本而忽略實踐能力并不能滿足其要求,這就要求高校課程設置的多樣性與全面性,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全面發展,走出課堂。高校學生主要認為自己欠缺良好的外語口語表達能力(36.39%)和專業的經貿知識(26.74%),僅有少數學生認為欠缺良好的書面寫作能力(7.42%),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夠完善。
從兩圖可以看出企業與高校學生都認為從事該行業團隊合作意識極其重要。此外企業認為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是跨境電商人才所具備的重要的素質;高校學生認為從事該行業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三、跨境電子商務外語人才主要存在的問題
我們主要采用企業調查結果與高校調查結果對比的形式進行問題分析,總結出了跨境電商外語人才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對跨境電子商務行業沒有全面客觀的認知
通過對以上圖表的綜合分析,絕大部分高校生對跨境電商這一行業不了解,如跨境電商運營平臺、跨境電商實際操作流程和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知識,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潛在就業者(高校畢業生)對該行業沒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知,這就使得他們無法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來提升自我素質及一些從事該行業的必備技能。
(二)復合型人才難求
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是復合型人才,應具備外文網站管理、在線外語交流、海外客戶需求分析等應用能力,同時了解國際支付方式、國際貿易常識、跨文化交流等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然而,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相關專業的絕大多數高校生只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并沒有意識到全面發展綜合能力的重要性。
(三)實際需求與現有能力有落差
跨境電商企業認為現有高校外語類畢業生主要存在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知識結構不合理,與實際需求不符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這說明了學生在學校雖然學到了知識但是與實際操作中所運用的知識并不匹配,同時也不能學以致用。這就造成了跨境電商企業實際需求與高校相關專業學生的現有能力之間的落差。
四、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一)對于企業的建議
針對畢業生對跨境電商運營平臺的不了解問題,企業可以適當對新員工進行系列的培訓,使之對該平臺有進一步了解,減少因不了解運營流程而帶來的損失。或是對在校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低薪或無薪頂崗培訓的機會,培訓結束后,企業可選擇適合且有意向繼續留任的學生,這對企業和學生來說可達到雙贏的效果,既節省了公司的培訓費用,又為高校生提供了就業平臺。
(二)對于學校的建議
1.加快力度,培養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內部合作,嚴格按照各電商企業或電家的要求或需求數量進行人才培養,學習期間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畢業后再到該單位就業,完成“預定→培養→實習反饋→再培養→接受”等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適時可用的人才[3]。關于培養模式,有部分院校已經在嘗試,我們可以借鑒,例如,針對跨境電商是新興行業,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教材,各大高校可以整合現有資源,讓不同專業的老師進行配合,進行模塊化教學,同時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讓學生可以有實踐的機會,同時為企業輸送人才,最終達到共贏。
2.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術自由化,讓每個學生從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目前教學模式與人才需求現狀相對脫節,這就要求高校進行教育改革,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創新平臺。并且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過程自由,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兩兩合作,一方面讓成果具體化,另一方面也增強其團結合作的能力。基于外語類人才的社會需求和發展趨勢,高校的外語類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突破傳統的單純以外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主的講課加訓練的授課模式,應從宏觀上拓展和加強語言的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打造外語運用的操作平臺,為學生提供外語使用的領域和機會[4]。
(三)對于高校學生的建議
對于潛在就業者(在校外語專業學生)來說,首先應通過各種渠道來擴充對跨境電商行業的認知,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真正需求,全方位的認識自己,這樣才能明確自身應努力的方向;在校期間應多參加實踐活動,使學有所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企業聘用外語類畢業生主要就是看重了外語口語能力,所以外語類在校高校學生應注重這一方面的練習。同時,學生應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來迎合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五、結語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模式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的就業空間,目前絕大多數的跨境電商公司存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這為高校外語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就業方向。我們通過對跨境電商公司和高校相關專業學生的調查總結出了以上幾個主要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希望能夠對相關專業學生和高校提供一些指導與幫助。
【參考文獻】
[1]2016年8月29日河南日報第06版跨境電商綜試區交易額超過72億元。
[2]范新民.“互聯網+雙創”背景下外語類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芻議[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44-48.
[3]鄭少敏,袁方興.跨境電商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金華市為例[J].海外英語,2016(05):55-56.
[4]孫鶯.跨境電商生態環境下高校外語類應用型人才培養[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