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倪克勝



摘? 要:為了改變學生沉迷電子產品,久坐不動、不愿與人交流的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霍山縣城西小學大力開展“活力校園”行動:規范體育課程設置和教學流程、改革教學模式以保證學生的身體活動水平;改革大課間活動以激發孩子的運動熱情;建立家校聯動機制,通過小手牽大手,家長孩子齊運動來傳遞健康知識,改變家長觀念,形成家校合作培養健康兒童的良好氛圍;制定和實施教師健康促進計劃,讓每個教師都成為體育活動的參與者和帶動者;引入文化課中的微運動,組織課余足球訓練,培養學生新的運動認知,提升學校學生特色項目技能,實施“校長挑戰杯”獎勵計劃,提高學生體能水平,培養學生團隊和競爭意識。
關鍵詞:活力校園;KDL課程;微運動;家校聯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10-0052-03
霍山縣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是一個集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為一體的小縣城,城西小學近三分之二學生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生們許多時間都沉迷在各類電子產品之中,產生久坐不動、不愿交流等不良行為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為一個山區縣城學校,現有20個教學班1068名學生,只有2名專職的體育教師,如何讓孩子們運動起來,是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基于此,學校結合校情和體育工作現狀,在“聚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青少年體育問題及對策研究”總課題組的指引下,大力實施“活力校園”行動計劃(框架見圖1),創設良好運動氛圍,讓全體師生都動起來,重視體育活動,熱愛體育活動,每個人都成為體育活動的參與者,讓體育活動融入到校園生活的每一天。
一、合理設置體育課程,規范課程教學,科學保證課堂活動水平
學校嚴格按照《安徽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置體育課程。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根據學校的特色項目發展需求,要求各年級每周體育課中有一節足球課和一節乒乓球課。另外,為解決體育教師不足的情況和推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校通過和市場上體育俱樂部合作聘請專業教練義務為學校進行體育教學。在三年級和六年級開設了跆拳道課,四年級和五年級開設了太極拳課。為了規范教學,學校專門制定了《城西小學體育課教學流程》,要求教師嚴格按照流程開展教學。
為保證體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學校積極派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密切關注小學體育課程發展。2017年9月,學校成為汪曉贊教授課題組的首批KDL課程試點學校,派出教師參加了專門的培訓后在四、五、六3個年級進行了KDL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嘗試。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倡精講多練、重視體能練習、在運動中體驗技術、展示精神;要求課的運動密度達75%左右,并保證學生課堂運動強度,與學校要求教師“保證學生體育課堂身體活動水平”的理念相契合,即將在學校全面鋪開。另外,學校還在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在各年級進行了利用運動智能設備科學監控課堂運動強度的嘗試。教師發現:通過智能設備的監控,適時了解了課中學生的心率變化,有三個方面好處極大:一是便于教師及時做出反應,避免事故發生;二是有利于教師發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調整;三是有助于了解課堂重點要關注的學生,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二、體育和文化課教育滲透互融,學科融合發展提升師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課堂(會議)微運動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不適宜進行長時間的學習任務。而有研究顯示:學生在久坐、注意力分散的狀態下進行適當的活動后會展現出更高的注意力,課堂上會更加專注。鑒于此,學校引入文化課堂微運動(Brain break ):文化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微視頻的引導下,跟隨視頻動作進行3~5分鐘左右的模仿練習。微運動的動作簡單、易于模仿,且不受活動場地和時間限制,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狀態,在課前、課中進行。城西小學安排學生每天第一、第四、第六節課中間做微運動,和大課間、眼保健操相互交叉。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將不同內容的微運動視頻放置在班級的背投電視機中,每天一種微運動視頻,授課教師自由選擇,學校定時安排檢查。
微運動剛開始引入學校時,視頻來自相關網站,如全國學校體育聯盟(體育教育)官網(http:// caope.com.cn)。后來,學校鼓勵學生和教師將微視頻的活動動作與不同體育項目結合,與語文、數學、英語等不同文化課的知識內容相結合,進行微運動的設計和視頻拍攝,并進行評比,優秀的視頻將采用為課間微運動的練習視頻,此舉大大激發了學生和任課教師參與微運動的熱情。
學校在教師例會、元旦、六一文藝演出和報告會中,也穿插微運動,讓師生共同感受微運動的樂趣和魅力。
(二)體育知識融入文化課堂
將體育知識融入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課堂,通過體育元素和學科課程的相互融合,豐富體育教學的范圍,提升師生核心素養。比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結合課文中體育活動的描寫,進行體育教育,結合學校體育活動讓學生撰寫日記和作文(場景描寫、心理描寫等);組織學生閱讀體育小故事,繪制體育手抄報,提升綜合素養。數學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不同運動場地的長和寬,測算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器材的周長、體積等,讓他們在探究、合作過程中鞏固學科知識,增長體育知識,增強實際操作能力。美術課上,開展創意體育活動,描繪體育場景,激發學生對體育的關注。音樂課中教學體育歌曲,了解體育精神。
三、挖掘有限運動場地,開展豐富多彩體育活動,激發師生運動熱情
(一)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大課間活動
學校占地10畝,只有一個200米跑道的操場,操場中間是水泥籃球場,跑道是泥土地。為了保證學生運動量,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學校依據小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興趣愛好設置不同的體育項目,因地制宜設計了《城西小學大課間活動方案》,詳見表1、圖2。
(二)開設不同層次足球提高課,保證特色項目發展
城西小學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為了保持校足球隊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每周一節足球課外,學校每個年級都開設了一個足球訓練班,每天中午進行一個小時的訓練。每周六、周日邀請縣足協的教練對校足球隊進行強化訓練。
(三)引入校園微跑運動
開展每天跑步1000米、幸福生活一輩子暨走進校門繞校園跑步一圈活動。依據校園場地的實際,要求學生早晨和中午走進校門背著書包,沿著校門-教學樓前水泥地-教學樓后操場慢跑一圈約400米,這樣負重運動既增加運動負荷,又利用點滴時間且不擁堵。
四、師生同運動,每個人都是身體活動的倡導者
學校要求全體教職工都參與到學校活動中去。教師和學生一樣,進行校園微跑運動,進行課間操和工間操活動,與學生進行課堂微運動,真正做到“師生同做操、同跑步、同活動”。每年召開一次全校教職工趣味運動會,舉行教職工中比較普及的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比賽。舉行節慶體育比賽,如重陽節的登山比賽、婦女節的跳繩比賽、清明節前后的健步走比賽、勞動節的拔河比賽等,對各類單項比賽的獲獎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團體項目除了獎品外還頒發錦旗。另外,學校還組織外聘教師教授教職工太極拳。
學校專門申請了微信公眾號,建立微信群,學校55名教師為群成員,每天對微信運動中《步數排行榜》進行截屏展示,倡導每人每天運動10000步。對教職工活動數據進行記錄,并進行評比,激勵教職工完成每日的身體活動任務,并且獲取相應的積分獎勵。同時在學校開展活力年級爭奪賽和健康教師爭奪賽活動,通過體檢數據、活動數據等分析反饋,推動教職工身體活動,促進身心健康。
鼓勵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社會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讓教職工和學生都感受到“每個人都是身體活動的倡導者”。
五、“小手拉大手”,倡導家長、孩子同運動
研究表明,有活躍的父母就會有活躍的孩子。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改善家長的運動行為和生活習慣,提高家長對小學生健康重要性的認識,讓孩子們獲得健康和充滿活力的家庭教育,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校外運動環境。
首先,建立校園微信平臺和班級家長群,通過微信平臺和群消息宣傳體育活動對少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家長的正確做法有哪些。其次,通過硬性作業要求和活動組織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運動。一是要求家長每周至少陪孩子散步一次。二是各班級不定期開展周末親子活動,活動內容由各班家長在班級群中進行討論決定,每周四前將最終的游戲內容上報學校,學校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統籌安排。親子活動的布置由學校部分老師和班級家長志愿者共同負責。三是定期舉辦親子運動會。四是邀請家長志愿者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組織,減輕學校體育工作壓力的同時培養家長的活動組織和策劃能力。最后,建立家校聯動激勵機制:制作《家庭運動記錄表》,每次運動后孩子和家長共同簽字,班主任每周進行統計,年底進行年度“活力家庭”評選并頒發證書。通過上述方法和手段,形成家、校聯動,共同培養健康兒童的良好氛圍。
六、實施獎勵計劃“校長挑戰杯”
(一)“校長挑戰杯”——《班級運動達人榜》。
“校長挑戰杯”是在美國“總統挑戰杯”的基礎上根據我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校環境等因素綜合制定的,設置仰臥起坐、1分鐘跳繩、200米跑、足球繞桿、立定跳遠等5個趣味性的體能挑戰項目,以班級為單位,每名學生一張“校長挑戰杯”記錄表,由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每月測試一次并記錄成績,由班主任負責在班級制作《校長挑戰杯班級運動達人榜》,并給予不同的紅花獎勵。
(二)校長挑戰杯——“校園吉尼斯”。
校園吉尼斯是向自己極限的挑戰,是對自己潛力的深度挖掘。學校以年級為單位,由《班級運動達人榜》前10%的學生參與挑戰,每學期進行一次,秋季學期與體質標準測試相結合,春季學期與學校運動會相結合,或單獨組織。學校向校園吉尼斯獲得者頒發證書,并將成績張貼在操場的圍墻上。“我給你舞臺,只要你敢來”,城西小學校園吉尼斯是給孩子們全新生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