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漢翀
摘 要 新媒體時代已經讓所有人都成為“網民”,通過一部手機、平板電腦就可以連接網絡,享受網絡帶來的信息和娛樂。但隨之而來的,網絡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覆蓋到每一個人。尤其是對青少年群體來說,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在面對新媒體的誘惑時,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耽誤學習,受到新媒體不良一面的影響。文章主要討論青少年如何避免受到新媒體不良影響,并運用新媒體來提升自己,實現健康成長。
關鍵詞 新媒體;青少年;信息傳播;娛樂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5-0120-02
新媒體對青少年的成長,經常被稱作是“雙刃劍”,有利和有害的兩個方面融合在一起,關鍵在于青少年本身如何抉擇。新媒體是以網絡大數據為基礎的,因此具有傳播快、信息量巨大的特點,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但也會被大量沒有意義的垃圾信息包圍。網絡的娛樂性,容易讓青少年沉迷其中,比如網絡游戲、影視音樂、聊天交流、網絡直播等。因此,如何運用好新媒體,關鍵在于青少年自己的選擇,同時還需要學校、家庭和周邊環境的健康引導。
1 網絡環境中青少年的迷失問題
“95后”和“00后”年齡段的青少年群體,都是伴隨著網絡長大的,大多數從小學階段就經常使用網絡,這是與網絡共同成長的一代人。但隨著該群體逐漸進入成年階段,一些因為網絡習慣而出現的問題,也暴露出來。部分青少年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但卻沒有足夠的媒介素養,導致負面影響凸顯。網絡環境中的青少年迷失自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青少年網絡活動的過度娛樂化
青少年使用新媒體,大多數集中在信息查詢、網絡娛樂方面,但實際上前者只是占了小部分比例。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網絡的時間長達6.5個小時以上,其中大部分時間用于娛樂,包括網絡游戲、聽音樂、看電影、聊天等。過度娛樂化成為青少年迷失于網絡的重要表現,這是沒有好好利用新媒體的特征之一,但這種情況屢禁不止,與經濟水平的發展、網絡的普及都有密切的關系。
1.2 青少年網絡評論水平呈現出淺薄特點
新媒體是外向型的一種信息傳播環境,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發布信息或表達觀點,青少年在新媒體環境中成長,對網絡環境十分親近,更喜歡在網絡上表達自己觀點,曝光自己的生活。但在社交媒體中,比如微信、微博、論壇中,青少年由于年齡較低、閱歷不足,在表達自己觀點時往往無法正確分析和評論,多數情況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缺乏綜合考慮和正確判斷,觀點和判斷的淺薄讓青少年顯得十分不冷靜,容易受到一些錯誤信息的惡意引導。尤其在社會事件中,青少年缺少對新聞信息的全方位閱讀和分析,在看到個別信息或網民評論后容易輕信,無法做出更有價值的轉發評論。
1.3 青少年尚未形成網絡環境中的價值觀
在新媒體環境中,青少年網民缺少社會法律法規的約束,同時學校和家庭并為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缺少監督和匿名的環境中,青少年的網絡價值觀容易出現偏差,這集中體現在網絡環境中的拜金主義、不負責言論及虛假信息的傳播方面。
2 影響青少年網絡行為的因素
2.1 社會各界缺乏對青少年群體的網絡教育
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工具,在當前的環境下,任何人不可能離開互聯網而獨立生活、工作和學習,但長期的應試教育讓中小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傳統的教育模式。網絡教育尚未納入到中小學教育的正常課程中,缺乏正規的渠道來知道中小學生如何辨別網絡信息的是與非,也缺少對各類網絡行為的判斷力教育。甚至在部分學校教育者和家長眼中,新媒體、互聯網依然是洪水猛獸,應該一禁了之。社會上的網癮治療機構便是通過過激的手段,來治療部分學生的所謂“網癮”,已經引起了各界的爭議。“網癮”是一種對網絡的不恰當使用,但根源并非是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而是教育階段中某些認知的缺位。
2.2 缺乏分析能力,是青少年媒介素養問題的硬傷
媒介素養的缺失問題,也是青少年網絡行為缺乏指導的重要原因。教育的缺乏會導致知識的不足,同樣也會帶來方法的欠缺。媒介素養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大量知識積累后產生的應對策略。面對社會問題時,青少年往往從自己的好惡角度出發做出評價,而不從道德、規則和法律的角度做綜合判斷。圖一時之快在未經科學分析后做出判斷并評論,是網絡語言暴力的起點,人肉搜索、泄露隱私、謾罵和惡意誤導,都讓網絡環境更加混亂。青少年在媒介素養上的缺失,是他們迷失于網絡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青少年缺乏嚴格的規則意識
青少年之所以在某些網絡行為中體現出“無法無天”的特點,也與自身網絡規則意識的不完善有關系,導致網絡環境對青少年的行為沒有足夠的威懾力。盡管我國已經出現了諸如“秦火火”事件、人肉搜索索賠、網絡造謠案例宣判等,但對于一些不足以進行刑事或行政處罰的行為,網絡規則顯得無能為力,青少年也沒有形成此類意識。青少年的網絡行為中,大多數都是這個類別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發言方式,傷害了別人卻還不足以受到法律或法規的制裁。
3 青少年運用新媒體的幾點思考
運用新媒體已經是當代青少年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只顧著死學書本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只有全面發展才能適應社會、提高自己。而且新媒體也是當代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離開了新媒體人們將寸步難行,也難以獲得事業上的新發展。本文通過調查研究,認真分析了青少年在網絡環境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暴露出來的缺陷,針對青少年如何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提出以下幾個建議,希望能夠為青少年的新媒體教育帶來一些有益的幫助。
3.1 教育者要改善教育手段,重視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及實踐
雖然中小學教育階段受到應試壓力,但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課外教育增多,應在提升科學素養的同時,通過課外閱讀、案例分析來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這對青少年認識新媒體、了解網絡信息傳播、妥善管理自己的網絡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最重要的是,通過媒體素養的提升,青少年更加明白自己的網絡角色定位,能夠擯棄掉大量不恰當行為。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尋求更多時間和合理的課程安排,校方應重視媒介素養這一人文素質的提升,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到了高校階段,則應該以傳播學院為基礎開設選修課或專業講座,為大學生群體埋下一顆健康思考的種子,解決基礎概念的理解問題。
3.2 幫助青少年樹立健康的網絡價值觀
如何運用新媒體,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因為網絡環境中包羅萬象,不能一足而論。形成健康的網絡價值觀,就是家庭和教育機構應該讓青少年了解網絡,并搞清楚應該從新媒體環境中獲得什么:一是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查詢帶來了極大便利,應該養成網絡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好習慣,將信息查詢和個人學習融合在一起;二是要注意把握網絡娛樂的“度”,適度娛樂,避免沉迷于網絡游戲或娛樂節目,要有節制、有計劃地進行網絡娛樂活動;三是注意自己的言行,這也是網絡價值觀的重要外在表現,盡管是匿名環境,但青少年應該綜合考慮信息在做出對某事件的評論,轉發信息時應該查證信息的真偽。
3.3 青少年自身要樹立遠大的目標
不論外界如何評價青少年群體,從根本上來首,青少年運用好新媒體的前提,是要樹立遠大的目標,不要被眼前的網絡娛樂所迷惑,個人的健康成長才是終極目標。但實際上,部分青少年缺乏遠大的目標,對學習和社會時間不夠重視,對未來一片迷惘,這都是制約青少年發展的桎梏。在缺乏理想的狀態下,有吸引力的網絡環境,便成為這類人群的避風港,不斷惡性循環下去,青少年不僅沒能運用新媒體幫助自己成長,反而成為網絡事件中的負面案例,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卻得不到任何收獲。
4 結論
筆者認為,新媒體不應該被視作“洪水猛獸”,而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依托,與上一代人相比,新一代青少年的優勢便在于更加了解新媒體。但青少年們也要看到,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運用新媒體,通過新媒體獲得自己成長的信息和資源,在網絡環境中恪守規則,不迷失自己,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自我的健康成長,駕馭新媒體走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陳珂.新媒體形勢下青少年媒介素養的現狀與破解研究[C]//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陜西省委.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和規律研究報告——第十一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15)優秀論文集,2015:7.
[2]賈小飛.傳統紙媒輿情引導能力的現狀和思考[J].電視指南,2017(5):78.
[3]徐勇.新媒體環境下對媒介素養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5(4):117,119.
[4]賈峰.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探討[J].寫作,2017,(6中):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