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妍
摘 要:新型基礎測繪是由傳統基礎測繪不斷更新發展而來的。就目前的情況來講,測繪地理信息對新型基礎測繪的實質內容還未達成統一的認識。本文分析了基礎測繪的特性、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方向,并對新型基礎測繪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為從事測繪工作的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技術;基礎測繪;測繪地理信息;按需服務;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P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3-0105-02
基礎測繪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基本保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提高、測繪行業的不斷革新、吹地理信息也進行了轉型和升級,基礎測繪更新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進行新型體系建立,從而滿足不同人對于測繪成果的需要,已經成為了現在基礎測繪工作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
1 推廣新型基礎測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1 發展保障型基礎測繪,解決工作內涵不豐富的問題
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小,涵蓋重要內容少,不夠規范使保障度降低,這些都是傳統基礎測繪內涵不夠豐富的主要原因。首先,要充分了解基礎測繪保障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進行基礎測繪任務的制定,將其和實際需要結合在一起,進行工作重點的劃分。其次,需要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合適的組織模式、服務方式以及成果形式,從而讓基礎地質信息的內涵能夠更加的豐富,從而改善其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其保障方面的能力[1]。
提高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更好地服務于民眾生活。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內容和結構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認證,把民眾最需要的和政府所關注的作為重點,時刻關注民生所需,并增加這部分的數據整理,例如:門牌號的標識、地質地標指示牌的安放、公共自行車訂房點等等,提高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實用性[2]。進程多元化、多層次并且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地理信息公告服務體系的建立,可以對地理信息數據和相關的內容進行豐富,建立一套層次分明的大型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庫,增加基礎測繪產品類型,使其覆蓋于各行各業,做成涵蓋所有測繪成果和產品目錄的一站式服務網站,給人民群眾提供比較完善的查詢系統,給其提供更好服務。做好地理實體編碼試驗,做好相關的熱點數據的采集,將現金科技運用進來進行地理對象空間位置以及社會信息的傳遞,進行地理實體編碼資源庫的建立,能夠讓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內容能夠更加的豐富,并且實用性更強[3]。
1.2 發展服務型基礎測繪,解決成果應用不廣泛的問題
目前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點主要是推進結構調整和強化公共服務。本人認為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應積極提高基礎測繪成果的適用性,雖然無法做到百分百有效供給,但盡量降低出現無效供給的幾率,在減少低端供給的同時將高端供給擴大,這樣能夠擴大其服務的范圍。并且,供給結構的強化,也能夠讓其更好的適應需求,能夠快速的迎合社會所需。
將空間定位基礎建設作為重點,從而根據實際需要提供多層次的服務。做好公益性空間位置基準服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中將北斗系統運用進去。升級改造當前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觀測的網絡。進行基礎平臺的搭建,從而滿足實際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4]。為了使天地圖的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添加天地圖的北斗系統位置服務功能,這樣不僅可以即時更新重要的基礎地理信息,還能同時推動天地圖及其應用系統在空間信息查詢及導航定位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將多樣化新型地圖成果的提供作為一個基礎,從而更好的給社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全面的了解當前民生的實際需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將地理國情的普查以及基礎測繪成果通過地圖來進行展示,進而進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等一些專題地圖的編制。
1.3 發展開放型基礎測繪,解決生產體系不完善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新型基礎測繪的工作內容、服務方式以及成果形式也在隨之改變。那么,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測繪體系,與之配套的基礎測繪更新機制,推廣測繪管理模式,加快由傳統生產管理體系向現代測繪生產體系轉變的步伐。
健全基礎測繪更新機制,改革基礎地理信息生產模式。為了使地理信息的數據資源更加豐富,可以通過和相關單位進行共享機制的建立,通過設置能夠從相關的部門進行相關數據的獲取,進行協同更新制度的完善。實現國家和各個基礎單位測繪成果的共享,這樣能夠降低基礎測繪重復建設的情況,從而完善多級聯動的機制,努力將一些重要的測繪產品(例如:系列專題圖、行政區劃等)同時更新[5]。在地理信息數據更新的應用中融入眾源理念,采用智能化的測繪生產服務方式,從而進行數據更新制度的完善。
進行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的構建,能夠讓生產技術更加的科學和先進,及時的進行更新能夠提高技術創新方面的力度,并且還能夠更好的獲取相關的信息來做好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大力推廣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應用與建設,但必須是在保證信息安全的情況下進行[6]。深度了解、學習新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組織方式,引進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用于新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和更新。用以網格化、區域要素更新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逐漸取締傳統的按圖幅更新的生產方式[7]。想要實現網絡化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應用以及數據的獲取和處理加工,在進行地理信息數據源目錄建設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地理信息數據更新以及綜合服務平臺的搭建,將地理信息數據資源和智能管理程序更好的運用進去,這幾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要使地理信息成果更具規范性,首先要從加強基礎測繪標準化建設做起。強化對產品創新、服務標準和技術提升的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新型基礎地理信息標準體系,從而加快對北斗衛星導航、衛星測繪、應急測繪、國情監測、時空信息基礎設施等標準的研制,從而讓新型基礎測繪能夠更加的標準。在建設路線制定的時候,需要將開放性的標準運用進去,認識到社會參與的重要性,鼓勵社會力量更好的參與進來,切實提高研制的參與力度,使標準具有適宜性和一致性。鼓勵各行各業之間可以共享合作測繪地理信息標準,由此促進基礎測繪產品標準與其他領域的行業標準可以協調一致。為了使基礎地理信息在生產過程中保持一致,在執行標準的過程中還應設置專人進行監督和檢查,進一步提升成果的規范性、有效性。
2 對推行新型基礎測繪的兩點建議
2.1 努力實現按需服務
生產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是傳統基礎測繪的主要任務之一。水系、居民地及設施、交通、境界及政區、地名、地貌、植被與土質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上的七類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設施。因為這七類要素經常被人們使用,所以才會被重點標注在基本比例尺地圖上。可以說著七類要素是地球表面各類自然地理和人文設施要素的“最大公約數”。由此可見,在很多行業中都會運用到本比例尺地圖。
“按需服務”是新型基礎測繪的主要特征之一。“按需”一詞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某項產品或服務只為某一個特定的目標服務。通常情況下提到“按需”一詞,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另一個詞“定制”。那么既然是定制的,即為指定讓“一類”目標服務,而不適用于“二類”目標,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無需多做解釋。因此,這里的“按需”就意味著個性化、而非標準化。在科技水平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實現新型基礎測繪“按需服務”是完全有可能的。為了滿足不同情況下的不同需求,可以利用地形圖制圖和地理信息自動提取等技術,從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中生成各類專題地圖、公眾版地圖、圖集圖冊等產品。
2.2 健全分級管理體制機制
雖然在《測繪法》中有明確規定“國家對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各級政府事權與財權一致的原則,實行基礎測繪分級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國家對地方統籌不足、同一地區反復測繪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于分級管理中。在行業內層有專家提出,在基礎測繪分級管理形式不變的情況下去改變其內容,主要是想建議按精度等級和地域明確國家、省、市、縣各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基礎測繪建設中的分工和權責:市縣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測制本級行政區內的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負責將本省區域內各市縣的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整合、綜合,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再將各省份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整合、綜合[8]。
以上提出的這種設想目前為止雖還存在些許爭議,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還是有可能實現的。而存在爭議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目前的自動化程度覆蓋率低,還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其工作量實在太大。據相關信息統計,利用自動綜合方法將地理信息數據的比例尺由大縮小也需要大量工作人員,遠不如直接采用由影像生成小比例尺地理信息數據的工作量少。
總的來說無論將來基礎測繪怎樣發展,生產地形圖都是他的主要任務,而不是只生產一堆數字存儲在計算機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經常聽到有人說“不做地圖,測繪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在地圖中比例尺是其重要的屬性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通過哪種方式來采集地理信息數據,都需要在一定的比例尺條件下進行。因此,從本質上來講按比例尺分工的分級管理體制會長期存在。
3 結語
目前,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仍設處于探索與研究階段。當基礎測繪遇到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根據新的要求會自動發生改變和革新,由此生成新型基礎測繪。新型基礎測繪記錄了測繪從傳統測繪演變成為現代測繪的整個過程,并探究了其發展成果。我們必須認識到新型基礎測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前期工作經驗的總結,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從而更好的適應當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推進傳統基礎測繪向新型基礎測繪不斷轉型升級是基礎測繪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了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持續發展,做好新型基礎測繪的推廣建設工作是全國測繪系統的共同職責。
參考文獻
[1]劉萬增,彭震中.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成果保密政策分析及對策[J].地理信息世界,2016,23.(4):54-58.
[2]李維森.新型基礎測繪調研報告[R].北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7.
[3]桂德竹,張成成,崔紅霞.新型基礎測繪的工作對象和內容芻議[J].測繪通報, 2016,(9):1-4.
[4]喬朝飛.新型基礎測繪芻議[J].地理信息世界,2017,24,(5):8-12.
[5]郭玉芳.美國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現狀剖析[J].測繪標準化,2016,32,(3):1-3.
[6]庫熱西·買合蘇提,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釋義[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7]王家耀.關于信息時代地圖學的再思考[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330(4):329-333.
[8]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第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