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璨

摘 要:本文主要根據三個模型進行研究,并結合相關數據研究房價的變化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提高房價會降低居民的幸福感;而對于有房者來說,當房價提高時會抑制幸福感,反之則提升幸福感;對于高收入者來說,房價的變化對于他們的幸福感并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對于低收入者來說,房價的變化對于居民幸福感則有較大的影響。總體來說,房價的變化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房價;房產數量;房價收入比;居民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3-0243-02
幸福感是由滿足感和安全感主觀產生的欣喜與快樂的情感。而幸福感能夠非常真實反映當今社會中居民的生活狀況,所以我們應當研究居民幸福感,以便更加了解居民的生活狀況。而且,對于幸福感的研究均具有社會發展的實踐性,因此,幾乎所有的相關研究都會涉及相應的政策建議及實現路徑。研究幸福感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政策的實施。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房價的變化是社會的焦點話題。一方面,房屋是滿足居民“衣食住行”的重要部分,房價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房屋同樣是居民財富的一部分,房價的變化對于人們來說有著不同的影響,那么對于不同類群的人有什么樣的影響呢?房價又是如何影響幸福感的?對有房者和無房者是否有區別?另外,房價是絕對的概念,而房價收入比(房屋總價/年收入)是相對概念,對于不同的居民,收入水平可能存在差異,那么他們能夠承受的房價也可能不一樣。并且在當今社會,房價與居民的收入不匹配,給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房價的變化必定對居民幸福感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本文還將研究房價收入比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
1 文獻綜述
幸福感是由滿足感和安全感主觀產生的欣喜與快樂的情感。而幸福感又分為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劉宏,明瀚翔,趙陽(2013)通過實證的分析方法以及CHNS 2009年的截面數據研究了財富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問題,并發現:與當期收入相比,財富是居民主觀幸福感更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永久性收入和房產財富這兩種不同的財富來源對于不同人群的主觀幸福感也有不同的影響。彭代彥,閔秋紅(2015)通過CGSS2013以及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了住房消費與國民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并發現住房價格的上漲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房價上漲速度越快,居民幸福感越低。朱金鶴,王軍香(2016)通過測度方法,影響因素與區域實證的角度研究了居民幸福感,最終得出了居民幸福感的測度方法分歧較大,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為經濟狀況、分配制度、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等客觀因素。沐年國,丁愛東(2012)通過近十年的數據研究了最優房價收入比問題,發現當前我國的房價同居民收入是不匹配的,房價收入比大約是15倍,而他通過研究,提出最優的房價收入比是6-7之間。認為應以積極政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并進行收入分配制度調整,使得收入與本地房價相匹配。
基于以上的研究啟發,本文將在數理模型的基礎上,使用大型微觀調查數據和網絡問卷調查數據研究房價、不同房產情形下房價和房價收入比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
2 模型構建
2.1 基本模型
為了簡化問題,假如消費者只購買兩種商品,一種是房屋(house),另一種是其他商品(other),消費者僅從購買的商品中獲得幸福感(U),消費者總的貨幣性收入為M,和分別是房屋(house)和其他商品(other)價格。基本模型如下:
根據原函數構建拉格朗日函數,得到房屋和其他商品的最優消費量。最后把Xhouse,Xother帶入max U中,分析房屋價格提高對消費量的影響,并得出對幸福感影響的結論1:在收入既定的情形下,提高房價,會降低居民的幸福感。
2.2 將房屋作為財富納入幸福感函數
假如居民本身有房,假定擁有房屋的數量為n(n大于0),并且在短期內房屋不能變現(出售)。模型如下:
同理,可得出結論2:對于有房者來說,房價與幸福感存在臨界值。房價低于臨界值時,提高房價會抑制幸福指數,反之則提高幸福指數。
2.3 考慮房價收入比情形
假定房價收入比為,并且可變,模型如下:
同理,可得出結論3:對于高收入者,房價的提升對幸福指數的影響相對而言要小一些,但對于低收入者,提高房價對幸福指數的影響較大,并且是降低幸福指數。
3 研究策略
3.1 數據來源
房價數據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獲得,幸福感等微觀變量通過調查數據獲得,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CGSS數據。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始于2003年,是我國最早的全國性、綜合性、連續性學術調查項目。CGSS系統、全面地收集社會、社區、家庭、個人多個層次的數據,總結社會變遷的趨勢,探討具有重大科學和現實意義的議題,推動國內科學研究的開放與共享,為國際比較研究提供數據資料,充當多學科的經濟與社會數據采集平臺。目前,CGSS數據已成為研究中國社會最主要的數據來源,廣泛地應用于科研、教學、政府決策之中。由于最新公開的調查數據為2015年的,因此本文使用CGSS2015年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3.2 CGSS微觀問卷實證分析
被解釋變量方面,居民幸福感根據問卷中問題“總的來說,您覺得自己幸福嗎?”得到,回答“非常不幸福”被賦值為1、“比較不幸福”被賦值為2、“一般”被賦值為3、“比較幸福”被賦值為4、“非常幸福”被賦值為5。解釋變量方面,房價使用的是各個地方的住宅價格,并使用了對數形式。為了使實證結果更加可信,本文在計量回歸中添加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態、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經濟狀態、是否居住在西部、是否居住在城市、是否在民族地區等。
使用了三種回歸模型研究房價高低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第一種是ordered probit模型,第二種是ordered logit模型,第三種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歸模型,三列回歸結果相互驗證。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房價對數對居民幸福感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并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結果說明房價越高居民的幸福感也就越低。這可能是因為,房價越高,居民用于購買“衣食行”產品的支出受到擠壓,使得這三方面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從而降低居民的幸福感。通過數據,我們還可以看出,當有房者身為女性,且身體健康嗎,已婚,有宗教信仰時,提高房價會讓他們幸福感提升,反之則下降。
進一步,我們可以發現在沒有房產的時候,房產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為負的,所以房價的提升會讓居民幸福感下降。但在有房產時,房產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正的,且房產越多,房產對幸福感的影響就越大,即提高房價會讓有房者增加許多的幸福感。此外,居民收入比對居民幸福感有負相關的影響。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對于高收入者,房價的提升對幸福指數的影響相對而言要小一些。但對于低收入者,提高房價對幸福指數的影響較大,并且是降低幸福指數。通過數據和公式的結論,我們可以得出居民的收入比對幸福感的影響為負。
3.3 網絡調查問卷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以上研究結論,本文進一步設計關于居民收入、對房價相關看法和房價是否影響了其幸福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研究除了通過數理模型來研究,還設計了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有收入的中年人,其中設計了月收入、房產數量、是否覺得當地房價過高、希望未來幾年房價是怎樣變化的、房價上漲對人們的影響是什么、是否覺得房價收入比不平衡、覺得如今房價這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針對幸福感提出的相關問題等。首先,通過將受訪者幸福感與房價高低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計算得出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028,這表明主觀感受到的房價越高,受訪者幸福感越低。相關性分析結論進一步印證了第四部分的理論分析,同時實證結論與第五部分保持一致,說明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其次,分不同房產數量情形,計算房價與居民幸福感的相關性系數,結果表明:0套房產的情形下,房價與幸福感相關性系數為0.1;1套房產時,兩者相關性系數為0.07;2套房產時,兩者相關性系數為0.301;3套及以上房產時,兩者相關性系數為0.471。這進一步支持了第四部分的理論推導結論。
再次,由于樣本中有16個受訪者無收入來源,最終計算得到87個受訪者的房價收入比,根據上述計算公式計算的房價收入比最小值為1.40,最大值為200,平均值為25.10,這說明樣本受訪者在理想房價水平下,僅使用工資收入平均需要25.10年購買到一套100平米的住房。進一步計算房價收入比與居民幸福感的相關性系數,得到系數值為-0.030,這說明房價收入比與居民幸福感呈現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房價收入比越高居民幸福感越低。
4 研究結論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可以得知房價的變化對居民幸福感有著較大的影響,房價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通過情況一,我們可以得知提升房價會讓居民減少購買其他商品,因此會降低居民幸福感。通過情況二,我們可以得知提高房價會讓有房者幸福感提升,但會讓房租上漲使無房者購房和租房的壓力升高,從而降低了他們的幸福感。通過情況三,我們還可以得知,現如今的房價與收入不成正比,因此房價的變化會對居民的日常生活有著顯著的影響。提供房價會讓房價收入比更不平衡,會讓人們的生活壓力更大,因此,我覺得政府應當控制一下房價,使房價不要在持續增加,最好讓房價下降一些,以此來調節房價收入比,使之平衡。
參考文獻
[1]劉宏,明瀚翔,趙陽.財富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基于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3,(04):95-110.
[2]彭代彥,閔秋紅.住房消費與國民幸福——基于CGSS2013的實證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5,(1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