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豐
摘 要: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網絡辦事、移動支付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我們的工作形式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社會保障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與稅務、金融以及民政、公安等多個行業部門有著密切的行政業務關系。在當今邁入“大數據”時代,以大數據信息化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是必然趨勢,抓住信息化發展方向,促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是惠及民生的便捷通道。
關鍵詞:大數據;社會保障;促進發展
中圖分類號:D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3-0241-02
當前,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戰略性資源,是社會保障體系現代化、專業化發展的重要依托。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將信息化工程建設作為一項重大基礎性工作,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切實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為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結合地方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大數據信息技術運用于制度管理和民生服務,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實踐,談幾點認識。
1 數據大集中,解決社會保障數據孤島、數據碎片化等管理難題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積極推行社會保障制度,各地都能結合實際大力組織實施,如濱海縣首先建立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當時,全縣只有全民和集體企業及其職工可以參加養老保險,社保經辦機構收集的數據也只是參加養老保險的企業及其職工人數。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全縣參加養老保險的企業只有100多家,參保職工35000人左右,享受退休待遇的退休人員只有幾千人。后來,國家又實施了失業、工傷、生育和醫療保險,統稱“五項保險”,并由城鎮集體企業擴展到所有企業及職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也先后經歷了多次改革完善,形成全民參保的社會保障機制。目前,經過30多年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日臻完善,成為民生的重要保障,參保人數、基金征收、養老金發放等各類數據龐大。截至今年8月底,濱海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98779人,享受該退休待遇的人員39437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98.48萬人,職工醫保參保101002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達32.63萬人,享受農村養老保險待遇的3.55萬人;465家機關事業單位15126名職工全部參保,退休人員10386人。
在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初期階段,各項保險業務及數據統計都是由所屬經辦機構負責統計。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工傷、生育保險業務由社會勞動保險機構負責經辦管理,失業保險由就業服務部門負責經辦管理,醫療保險由醫保基金管理中心負責經辦管理,農民養老保險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經辦管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由該經辦機構負責管理。工作中各經辦部門業務雖有聯系,但各自都有獨立運行的經辦機制和管理模式,而且在業務聯系上主要是與上級主管部門縱向聯系較多,橫向聯系的并不緊密。因此,從社會保障制度整體來說,各險種的數據統計仍處于孤島型、碎片化狀態。2016年,濱海縣人社局按照省人社廳的部署和要求,加大社會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力度,在“金保工程”二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數據中心,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各經辦機構所有數據都集中到局數據中心,實行數據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結束了養老、失業等級各險種數據孤島型、數據碎片化管理狀態。目前,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全部與省業務系統對接上線,參保人員與退休人員數據都傳入省數據庫,提升了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促進了社保事業的發展。
2 業務一體化,提高社會保障服務效能
社會保障制度事關老百姓饑寒冷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基本生存問題。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實施,在經歷了試點探索、全面展開、修改完善三個時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各項政策規定日臻完善。黨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高社保服務效能。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近年來濱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省人社廳“互聯網+”、大數據發展要求,制定并實施“智慧人社”發展計劃,以“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為發展主線,以“數據向局中心集中”為目標,制定各社保經辦機構“統一入口、統一出口、統一接口”技術規范,構建人社服務對象基礎信息庫、經辦業務資源信息庫、一體化服務平臺、數據共享平臺,實行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業務一體化”服務,大大提高了社保服務效能。
一是經辦業務下沉到社區街道居委會或村組,讓群眾辦事少跑腿。在“金保工程”實施過程中,按照“業務一體化”服務要求,濱海縣建立16個鎮(區)人社服務中心,20個街道居委會社保所和248個村級人社服務站,負責全縣14萬城鎮企業參保職工和退休人員、11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36萬城鄉居民和2.55萬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及退休人員服務工作。服務項目多,辦理行政事務復雜。如,“醫療保險異地安置申報業務”,參保人員需要提供異地居住證。異地居住證并不好辦,每年還要進行一次驗審,很麻煩。失業人員在辦理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時,除了需要出示相關失業人員身份證件外,還要先出具轉入地單位的接收函,方可出具轉出證件。這就要參保人員兩地跑,有的要跑好幾趟,還不一定能把事辦成。實現社保“一體化”經辦后,老百姓享受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便利。參保人員的參保信息查詢、長期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等25項業務全部下沉至基層居委會或鎮街道社保所、人社服務站等,再也不必專門到參保地經辦機構辦理了,減少了老百姓跑冤枉腿。
二是精簡辦事程序,讓群眾辦事更方便。社會保障工作事關廣大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強,業務流程多,工作量大而且瑣碎繁雜。精簡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效能,讓群眾辦事方便滿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是那長簡單,必須要有大數據信息支持和可融性操作平臺。如,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后,需要支付養老、醫療、失業等相關社會保險金時,需由用人單位分別到這三個經辦機構辦理申報支付手續,然后發給農民工。用人單位在辦理這些事務中,要跑幾個門坎,有許多不便和麻煩。在建立“一體化”服務平臺后,濱海縣人社局決定,將農民工社會保險待遇一次性支付手續統一由社保經辦機構集中受理,牽頭落實經辦,以簡化辦事程序,不需要用人單位跑多個“門坎”,更不用農民工個人操心。近年來,隨著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數增多,社保經辦機構的管理處為提升服務,簡化辦事流程,時刻以服務群眾為核心,處處為群眾著想,強化內部協調,在每一項工作中體現服務能力和水平。業務窗口對持有城鎮居民戶口的靈活就業人員在政策規定參保(本年度)年齡范圍內,只需要填寫參保人員增加表及本人身份證復印件一份,主管負責人簽字后,經辦人直接錄入參保人員數據庫,就可以打單繳費。省去過去多重審核,避免參保人來回奔波情況發生。現在,參保人在正常情況下半小時即可全部完成所有參保手續。
三是推進“互聯網+社會保險”模式,促進經辦效率和服務水平大提高。面對當今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化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濱海縣人社局乘勢而為,不斷改革和創新,將社保經辦與互聯網的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先進技術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互聯網+社保經辦”管理手段,促進經辦效率更高、便民服務更好。2016年,濱海縣人社局與地稅局聯合開發了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網絡繳費軟件,使5萬多名靈活就業參保人員不需要來回奔波、排隊繳納社會保險費,在智能手機上隨時隨地可以繳納社保費,并在智能手機上可以查詢個人繳費情況。2017年,他們又將網絡繳費推廣到參保單位及職工。目前,全縣共有15個社會保險業務事項可在網上進行申報辦理,占單位總業務事項的35%。 截至2018年8月底,濱海縣本級已有1232家參保單位申請網上業務經辦,約占參保單位總數的92%;網上申報業務138526人次,占可網報業務事項總量的87%。濱海還大力推行智能手機自主認證,認證人群從企業職工擴展到城鄉居民、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待遇人員在首次建模成功后,只需利用智能手機,就能足不出戶完成資格認證,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優質的社保經辦服務。目前,只要在濱海參保的單位或職工,都可以足不出戶,搞定多項社保業務。
3 應用一卡通,養老金統一發放到保障卡金融區
應用一卡通的“通”,是指各項社會保險信息“通”用一張卡,方便參保人員隨時隨地查詢自己的權益記錄,方便、快捷地享受社會保障事項服務。
社會保障卡號碼是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采用公民身份號碼編制,把社保、就醫和銀行三項業務合并到一張卡,其作用十分廣泛。持卡人不僅可以憑卡領取養老金、繳納社保費,還可以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時結算,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等等。從2016年濱海縣開始推行運用社保卡起,經過三年的努力,全縣64萬社會保險參保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全部使用上社保卡,已激活51萬張,激活率達80%,群眾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社保經辦服務。
為了保證社保卡開通的項目精準服務,近年來,濱海人社局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構建個人身份認證平臺。依托金保工程數據庫,構建全縣統一的個人身份認證平臺,支持各類用卡場景,實現對服務對象的準確識別,形成社保業務辦理的實名制驗證能力,并與公安部門建設的用戶身份認證體系實現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身份識別的精準度和方便性,增強社保卡互聯網應用能力。二是完善、拓展社保卡支付結算功能。加快與金融部門的聯系合作,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支付結算平臺,廣泛借助合作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支付渠道,拓展社保卡的線上支付結算模式。三是實現就醫一卡通。依托社保卡,支持就醫結算與就醫服務的便捷流程,實現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相關醫療費用的本地或異地直接結算;為持卡人員提供掛號、就診、取藥、檢查單及化驗單的打印與查詢等就醫服務,方便患者就醫。四是開展社保卡應用普及知識宣傳。不僅通過媒體廣泛宣傳社保卡的功能和作用,還組織經辦機構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業務培訓,明確各項業務操作方法,并深入社區街道村組進行宣傳,面對面向職工群眾講解社保卡功能和操作要領、辦理程序等。還專門增設社保卡辦事窗口,及時辦理社保卡業務。
總而言之,社會保險的大數據應用,不僅實現對內業務支撐,而且起到對外數據價值釋放。在宏觀上,能夠準確掌握參保人數與經濟發展調控情況,有助于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微觀上,為老百姓提供了個性化、便捷的社保服務,充分體現民生為本的服務宗旨,努力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