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舒
摘 要:目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比較普遍,其中之一就是風能,有效地利用風能,就可以把風能轉變成機械能,最終轉變為電能,從而實現電力輸送,不但可以盡量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能源,還可以有效的保護環境,從而使經濟效益提高。在風電系統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風力發電機組,發電系統穩定的運行和風力發電機組安全運行有著很大的關系。本文對于開發利用風能以及發電機組分類進行了簡述,最后針對發電機組的控制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風能;風力發電機組;控制技術
中圖分類號:TM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3-0141-02
隨著社會的進步,電能成為各界不斷需求的能源,從而促進供電領域的不斷發展。風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使用風能進行發電,對于供電行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將風能轉變成電能的重要系統就是風力發電機組,其中控制系統是風力發電機組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對其加以重視,發電機組的控制要使用科學的手段,才能使發電機組的功效得到最大的發揮,風能轉化為可靠的電能。
1 開發利用風能
為了經濟的發展,人們往往需要大量使用各種能源,近些年來,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能源緊缺的問題開始凸現出來,同時環境也污染加劇。想要人們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對于能源的使用以及環境污染問題必須要重視起來。像不可再生的煤炭和石油等能源要盡量減少使用,這類能源不僅不可再生,還嚴重污染生態環境。要注重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使用,像是風能的開發,可以使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風力資源是我國豐富的能源,在發電上其不同于常規能源,使用風能發電,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被保護。作為實現利用風力資源的重要系統,風力發電機組在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中,其控制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而發展為更加可靠、智能和輕盈的發電系統。在風能發電上,有著靈活投資、占地面積小、施工期短的優點,使社會和經濟的效益共同發展。在風能開發的領域里受到了國家重要的政策支持,近幾年,風能發電得到了迅速發展,更有效開發和使用風能,使得風電機組在控制上的技術也不斷加強。
2 風力發電機組分類
通過風力發電機組的特點和使用效果劃分其種類:(1)依據不同地域的使用來分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個是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另一個是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近幾年發展比較快,成為主要發展趨勢的是海上風力發電。(2)依據發電機不同的容量分為兩類,一個是大型發電機組,另一個是中型發電機組,主要使用于海上發電的大型發電機組有著突出效果,也是發電機組研發的重點對象。(3)依據發電機組不同類型分為兩類,一個是直驅型發電機組,另一個是雙饋型發電機組,直驅型發電機組因為沒有齒輪增速箱,在應用此類機組時要使用同步發電機,雙饋型發電機組有齒輪增速箱,在應用這類發電機組時使用異步發電機。(4)依據發電機組的槳距特性主要分為兩類,一個是變槳距發電機組,另一個是定槳距發電機組,結構復雜的是變槳距發電機組,因此其也有著復雜的控制方式,但是利用風能的效率很高,還可以全面優化輸出功率,因此是目前風能發電控制的主要方式。
3 分析機組的控制技術
3.1 H∞魯棒控制
H∞魯棒控制的理論基礎是Hardy空間,無窮范數要根據個別性能指標進行優化。H∞魯棒控制可以有效地處理多變量問題,在其數學基礎上,可解決初期建模出現的問題。風能激勵時,H∞有較小的范數,控制系統可以穩定的輸出,同時依據目標軌跡系統可以穩定運行。魯棒控制是發電機組控制中的重要技術。有著不穩定的風向和風速時,風力發電系統可以受到魯棒原理進行控制,風能可以被快速的追蹤到,從而使風能利用率得到提高,更有效的捕獲風能。
3.2 滑模變結構控制
因為風力發電機組是非線性系統,其有多變復雜的運行特征,在運行中會遇到可能變化的負載、風力、風向等,使自身的運行受到影響,因此,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很難使該機組受到良好的控制。滑模變結構控制是開關型控制,控制時具有不連續性,在預先進行設定時,滿足其相應條件,在指定的空間里系統就會進行滑模運動,該方法有著設計簡單,反應速度快,不敏感于發生變化的系統參數,魯棒性較強,操作性強等優點,在不確定參數的狀態下,使系統的穩定運行得以保障,滿足了有最大功率限制的風力系統,對于發電機組進行有效地控制。
3.3 矢量控制
使用矢量控制,可以最大化的跟蹤風能,能調節無功功率與有功功率之間的關系,有較強的適用性,更加的抗干擾,短時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矢量控制普遍應用于雙饋電機的控制系統中,發電機組的穩定性會受到轉子電流勵磁分量的影響,因此,對于無功補償量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3.4 最優控制
風力發電機組所處的環境有以下特點:非線性、外部干擾多、不確定的風速變量等,數學控制不能達到效果,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機組的最好控制,就要選擇最優控制技術。最優控制可以通過線性化模型的設計,準確的尋找周圍的工作點,確定解耦線性化的精確度,由此最大程度地對風力和風能進行控制和捕捉。電功率較小的波動與無功功率、有功功率在輸出上是有一定矛盾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最優控制進行折中解決,在因線路故障而擾動電壓的問題上,最優控制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
3.5 人工神經網絡控制
把生物與人類的學習、判斷和適用等功能作為基礎,從而進行研究的理論就是神經網絡理論,其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智能控制技術,有較強的自主適應性和組織性,可以準確的捕捉不確定的風力和變化嚴重的風力,在這種情況下也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使發電機組的發展更加智能。預測風速的準確性會受到特定風速、預測地點和預測時間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該技術合理預測風速,首先,確定風速的變量,可以利用時間序列模型來實現,在確定風量變速后,通過該技術進行有效的預測。如果是控制非線性系統,人工神經網絡是最好的選擇,在使用時不需要建立精準的數學模型,依據其本身的控制力以及適應力,使系統在電能質量轉變,存在不穩定、不確定風向與風速時可以高效、安全的運行。
3.6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在智能控制法中是比較典型的,語言規則與模糊推理作為該方法的基礎,是高級的控制方法,不會受到非線性因素的影響,有較強的魯棒性。使用該方法控制發電機組,能提高風能利用率,對最大功率進行跟蹤。該方法有著優越的特點,與仿人智能技術、神經元網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結合,推動控制機組的技術全面發展。在變槳距發電機組上使用該技術,可全面改善控制系統的動態特性,有效的控制葉尖速比、風力發電機轉速和風輪槳距角,實現發電機組的恒定頻率與恒功率輸出。模糊控制也能有效控制抖振,使抖振減少,實現系統高質量的運行。
4 結語
因為電力領域過多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消耗了大量能源,生態環境被嚴重的污染,對人類的發展造成一定阻礙。所以,要發展可再生綠色能源的使用,可以利用風力發電機組,對風能進行合理開發和有效地利用,使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刁帥.雙饋式風力發電機運行原理及發電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0):139-140.
[2]郭海濤.風力發電機及風力發電控制技術分析[J].民營科技,2016,(4):6.
[3]姚興佳,謝洪放,朱江生等.基于LMI的5MW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載荷控制技術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34(1):44-48.
[4]趙陽陽,楊秀敏,王森.風力發電系統機械變頻控制技術[J].微電機,2017,50(9):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