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場走勢分析

去年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取消后,國家收購量從1.25億噸銳減至3000多萬噸,而市場化收購則活躍了很多,逐漸成為主體,總的收購量也接近一億噸。今年秋糧收購如期而至,格局應該和去年相似。但央企作為收購市場的壓艙石,即使規模小了,仍對市場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11月13日,黑龍江綏化地區深加工企業14%水分新玉米(三等,下同)收購價為1380~1420元/噸,吉林松原市收購價1440~1480元/噸,遼寧鐵嶺地區玉米收購價1470~1510元/噸,與上周同期持平,但較上市初期下降50~150元/噸,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當周,北方港口集港量增加,玉米價格小幅下降。11月13日,錦州港口14%水分三等新糧收購價1610~1640元/噸,鲅魚圈港口14%水分三等新糧收購價1600~1630元/噸,新玉米散船平倉價格為1640~1680元/噸,均較上周五下降10~20元/噸。
11月份,東北地區新玉米陸續開始上量,基層收購價格持續降低。11月16~18日,強冷空氣將給我國中東部大部帶來明顯降溫及雨雪天氣,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氣溫驟降將加快玉米烘干上市進度,11月下旬北方港口玉米價格仍有下降空間。
11月13日,廣東港口14%水分玉米散船新糧報價1820~1840元/噸。北方港口新玉米散船發運至廣東港口理論成本1810~1830元/噸,南北散船貿易順價10元/噸。集裝箱運費大幅上漲,發運至廣東港口理論成本為1860~1880元/噸,南北集裝箱貿易倒掛20~40元/噸。
11月13日,廣東港口國產玉米庫存為19.4萬噸,進口玉米庫存1.2萬噸,合計20.6萬噸,比上周同期減少6萬噸。船期顯示,未來半月將有78萬噸東北玉米陸續到貨,預計南方港口玉米庫存將會回升。當前北方港口玉米價格跌勢放緩,并且物流運費持續上漲,近期集裝箱到貨成本逐步走高,南北貿易倒掛。南方企業預計到貨增多,市場觀望心理增強,預計未來一周南港價格以穩為主。
由于價格回歸市場化,深加工產品出口擴大成為我國玉米去庫存的新渠道。
美國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指出,2016/2017年度中國玉米副產品的出口量已經超過450萬噸。據統計,今年1~9月,我國共出口蛋白飼料129.89萬噸、玉米深加工食品89.6萬噸,再加上飼料添加劑、淀粉等玉米加工產品,折合消耗庫存玉米已超過1500萬噸。2016年以來,我國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形勢好轉。以淀粉為例,我國雖然是除美國之外的玉米淀粉的第二產出國,但前些年由于玉米價格昂貴,出口量占比很少,只占到玉米淀粉產量的1%,而10年前,這個比例是12%。2016年由于玉米臨儲政策的取消,玉米價格的重新市場化,我國玉米的價格逐漸與世界玉米接軌,玉米價格的下跌,使得玉米淀粉加工企業的原料成本大幅下降,玉米淀粉價格與國際相比開始具有競爭力。據海關數據,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我國玉米淀粉的出口量分別為22萬噸和25萬噸,與2014/2015年度相比,玉米淀粉出口量翻了大概4番。隨著玉米價格的回歸,玉米深加工產業進一步市場化,產品競爭力將繼續回升,依靠出口去庫存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1~10月國儲玉米拍賣超過5500萬噸,但庫存仍高達2億噸。
今年1~10月,國儲玉米共投放超過9000萬噸,成交總量超過5500萬噸,其中2013年產玉米成交2600萬噸,2014年產玉米成交2600萬噸,成交均價分為1363元和1514元/噸。總體來看,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有了重大進展,臨儲玉米去庫存成效顯著,但庫存規模仍然龐大。2013~2016年,國家累計收購的玉米量達到2.5億噸,今年2013、2014年拍賣成交量超過5000萬噸(這兩年臨儲收購總量為1.5億噸),粗略估算,仍有2億噸玉米庫存有待消化。而且,臨儲釋放出來的玉米轉化為市場糧源,對玉米行情也造成利空影響。總體而言,當前我國玉米市場仍處于去庫存的“中前期”階段,大規模的庫存始終對價格形成抑制,只有到了去庫存的后期,供需格局才真正出現轉化。
2016/2017年度玉米市場年度已經結束。農業部11月發布的《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報告》顯示,2016/2017年度中國玉米產量2.20億噸,比上年度減少508萬噸。玉米進口量246萬噸,比上年度減少71萬噸。國內玉米消費量約2.11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663萬噸。其中,玉米飼用消費1.33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202萬噸;玉米工業消費5825萬噸,比上年度增加408萬噸。年度期末結余變化量1121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249萬噸。本年度國內外玉米價格均在預測區間內。其中,國內產區批發均價每噸1631元,比上年度下降239元,降幅達12.8%;國外玉米到岸稅后均價每噸1698元,比上年度提高100元,漲幅為6.3%。總體而言,隨著國產玉米價格的進一步市場化,國內外玉米價差已經降至近年低位,價格很接近了。
2017/2018年度中國玉米年度供需結余將出現近7年來的首次由正轉負。11月報告預測值與10月一樣,2017/2018年度中國玉米播種面積35100千公頃,比9月預測數減少396千公頃,主要原因是玉米供給側結構調整超預期;玉米單產每公頃5986公斤,與上月預測數持平;玉米產量將達到2.10億噸,比9月調減237萬噸;預測消費量2.156億噸,飼用消費1.35億噸,食用消費789萬噸,種子消費157萬噸,與9月保持不變,而玉米工業消費6130萬噸,比9月調增105萬噸,主要原因是《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印發,未來燃料乙醇生產有望提振玉米工業消費。年度結余變化減少431萬噸,產需缺口有所擴大。盡管中國玉米產量連續第二年減少,玉米飼用消費穩步增加,玉米工業消費將呈現較高增長態勢。但由于國內玉米高庫存壓力依然存在,玉米拍賣逐步進入常態化,預測中國玉米市場將持續供大于需格局。
(來源:中國糧油發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