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榮(商丘市中醫院 放射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在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張敏榮
(商丘市中醫院 放射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分析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在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商丘市中醫院收治的56例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2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開腹手術引流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血清膽紅素(TBIL)水平低于對照組[(118.5±31.5)μmol/L比(150.12±69.48)μmol/L],TBIL下降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6.81±4.25)d比(7.12±2.75)d,(10.82±5.26)d比(16.85±3.68)d],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17.9%比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用于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治療效果好,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住院時間短,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
惡性梗阻性黃疸是一種好發于老年人群的臨床常見膽道梗阻性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惡性腫瘤直接或間接導致的膽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膽紅素血癥、組織和體液黃染、膽管擴張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有皮膚瘙癢、大便發白、厭食、乏力、貧血等臨床癥狀,不僅影響患者身體狀態,也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1]。開腹手術引流治療是惡性梗阻性黃疸傳統治療方法,由于多數患者就診時病情已較嚴重,生活質量較差,因此能夠耐受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較少,且手術作為巨大的應激源,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會對老年患者帶來嚴重影響,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是針對晚期腫瘤引起的惡性膽道梗阻所施行的姑息性膽道引流治療方式。研究發現,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用于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進一步治療的耐受性,且安全有效。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手術方案,旨在分析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在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商丘市中醫院收治的56例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28例,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及合并精神系統疾病者。對照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33~75歲,平均(55.0±10.4)歲;觀察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34~78歲,平均(55.8±11.2)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積極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及術前準備,術后均接受抗腫瘤、保肝、抗炎等對癥支持治療。
1.2.1對照組 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開腹手術引流治療。根據膽管梗阻位置確定手術方式,分別對患者實施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膽總管十二指腸架橋引流、高位膽管空腸吻合、肝總管空腸吻合及膽管外引流術。
1.2.2觀察組 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介入術治療。首先給予患者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確定膽道梗阻的具體部位、范圍以及程度,之后退出穿刺針,并于透視下經右肝管屬支再次進行穿刺。穿刺針進入到肝管屬支時,可見含造影劑肝管移動,回抽有膽汁則可判定穿刺成功。向著肝管方向插入微導絲,退出穿刺針并用刀片將穿刺點處皮膚做約0.5 cm切口。沿著微導絲將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套管針放入,套管針進入肝管且有轉彎前不能置入金屬細針,后將塑料細管、金屬細針、微導絲同時退出,經造影或膽汁流出證實后,可將超滑導絲插入,確定阻塞段,必要時可放入造影導管,調整方向后經導絲探查,保證可以越過阻塞段。手術結束。
1.3觀察指標測定術前1 d及術后兩周兩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并統計患者TBIL下降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2.1血清TBIL水平術前兩組患者血清T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較術前低,且觀察組患者血清TBIL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TBIL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與術后對照組比較,bP<0.05。
2.2TBIL下降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TBIL下降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TBIL下降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2.3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組共8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引流管阻塞、膽汁漏、膽管感染、腹脹痛發熱分別為1、2、2、3例,觀察組共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再發梗阻、膽汁漏、腹脹痛發熱、膽管感染分別為1、1、1、2例。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17.9%(5/28)比28.6%(8/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41,P=0.03<0.05)。
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是一種由于惡性腫瘤所導致的膽管梗阻性疾病,多發生于胰頭癌、膽管癌、原發性肝癌、 膽囊癌、肝轉移瘤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尿液深黃、皮膚瘙癢、皮膚鞏膜黃染,且患者多合并食欲下降等。由于隨著年齡增加,機體各臟器功能不斷衰退,且老年患者免疫力較低,手術治療后并發癥較多,且確診時患者病情往往較嚴重,失去了根治性手術治療機會。因此,臨床對于老年梗阻性黃疸的診治難度較大[2]。
外科手術治療肝外膽管梗阻,可在解除黃疸同時,防止梗阻發生,但臨床中一些患者因病灶范圍大,侵及周圍血管或患者身體狀況不佳、合并心血管疾病、高齡等不適合接受根治性手術[3]。內鏡治療可采用經十二指腸大乳頭插入鼻膽引流管等實現減黃目的,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手術操作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是臨床治療梗阻性黃疸的新型手術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適應癥廣泛、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手術本身對患者的影響較小[4],且患者術后總膽紅素水平較術前大大改善,為后續抗腫瘤治療創造了良好條件[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血清TBIL水平低于對照組,TBIL下降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均<0.05)。研究結果說明,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用于老年惡性梗阻性黃疸的治療,治療效果好,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住院時間短,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莫偉,秦月蘭,陽秀春,等.專病護士主導的惡性梗阻性黃疸PTBD患者個案管理效果評價[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5,3(4):218-221.
[2] 喬廣兵.膽腸吻合術在惡性梗阻性黃疸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綜述,2013,19(6):119-120.
[3] 朱彥軍,王建曉,王連祥.經皮經肝膽管穿刺引流術后應用復方苦參堿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160例療效觀察與護理[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12):1659-1660.
[4] 楊麗,王俊梅,姜海波,等.惡性梗阻性黃疸的兩種微創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比較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36-38.
[5] 宋景國,秦建華,李銀業,等.經皮經肝膽道支架植入術在惡性阻塞性黃疸介入治療中的價值[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36(3):385-386.
R 730.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12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