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軍(內鄉縣人民醫院 骨科 河南 南陽 474350)
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效果分析
王再軍
(內鄉縣人民醫院 骨科 河南 南陽 474350)
目的觀察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12月在內鄉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性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經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椎體前緣高度及其他手術相關指標水平。結果兩組患者術前后凸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后凸Cobb角小于對照組[(4.01±0.35)°比(5.48±0.59)°],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96.54±2.74)%比(90.47±3.39)%],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8.47±1.36)d比(12.58±2.64)d],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98.73±24.25)ml比(212.35±34.02)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有利于患者椎體高度的恢復,縮短治療時間,加快患者術后身心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骨折;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療效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見病,多因高能量暴力損傷所致,可導致脊柱后凸、進行性脊柱不穩與神經損傷等發生,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1]。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傳統術式,但患者接受該手術治療后,臥床時間長、術后并發癥多,且患者常發生腰背部僵直等不適,術后生活質量較低[2]。近年來,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在臨床日漸開展,實踐發現,該術式能夠有效彌補開放性手術的諸多不足[3]。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研究,旨在觀察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胸腰椎骨折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12月在內鄉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已經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確診,且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代謝性骨病及伴神經損傷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6例。觀察組女20例,男26例;年齡為32~54歲,平均(45.78±4.61)歲;重物壓傷12例,高空墜落傷16例,交通事故傷18例。對照組女22例,男24例;年齡為36~55歲,平均(45.26±4.31)歲;重物壓傷11例,高空墜落傷15例,交通事故傷20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內鄉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均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并接受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具體如下。取患者俯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于傷椎中心取一正中縱行切口,逐層分離患者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傷椎并確認釘點位置,以患者骨椎、矢狀面呈12°~15°為宜,鉆入椎弓根探子,并將適宜椎弓根于螺絲攻絲后擰入,其他3根椎弓根依照此方法置入,縱向撐開復位,復位良好后逐層縫合。觀察組患者接受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具體如下。取患者俯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C臂機輔助下定位傷椎并對椎弓根中心點進行標記投影,同時在標記點引導下取4處縱橫切口,逐層分離患者皮膚及皮下組織,鈍性分離關節突、橫突;于C臂機輔助下向患者骨質內2 cm處置入穿刺針,確定穿刺針位置,拔出內芯并置入導絲,拔出穿刺針并在導絲協助下置入擴大管及保護套管,拓寬釘道后將椎弓根螺釘擰入患者椎體內,擰入完畢取出導絲并運用C臂機對固定位置進行核對,位置滿意后置入另外3根椎弓根螺釘,方法同上;椎弓根螺釘置入完畢后安置置棒器,將固定棒在皮下肌肉內置入椎弓根螺釘尾槽,擰緊固定后撐開復位,經C臂機透視椎體高度,滿意后逐層縫合切口。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椎體前緣高度及其他手術相關指標水平。

2.1后凸Cobb角及椎體前緣高度觀察組患者術后后凸Cobb角小于對照組,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及椎體前緣高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臨床相關指標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與交通業發展迅速,高能量暴力損傷事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4],胸腰椎骨折是一種常見的暴力損傷所致骨折類型。胸腰椎骨折多因外力損傷所致,可引發患者出現運動功能障礙、排便與排尿功能異常等,常伴有局部劇痛,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5]。因此,及早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干預措施對于減輕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恢復機體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開放性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的一種重要方法,但由于該術式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且術中長時間的擠壓牽拉,可造成術后肌肉功能障礙,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6]。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治療的優勢在臨床各學科均有突出體現,微創技術在胸腰椎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臨床實踐證實,微創手術可有效減輕術中操作對患者內臟及神經血管的損傷,并可進一步縮小腰骶肌剝離范圍,降低術中出血量,減少手術對腰椎穩定性的影響,有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早日恢復,為患者術后康復奠定有力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后凸Cobb角小于對照組,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表明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更利于脊柱正常結構的恢復,改善患者脊柱穩定性,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有利于患者椎體高度的恢復,縮短治療時間,加快患者術后身心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孫程帥,周志慧.不同手術入路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6,32(7):636-639.
[2] 張君.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25(2):187-189.
[3] 張啟斌.后路椎弓根釘聯合椎間植骨融合治療胸腰椎骨折脫位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8):921-923.
[4] 李斌,黃承,蔣毅,等.經皮微創治療胸腰椎骨折伴后方韌帶復合體損傷的安全性與有效性[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7,26(2):128-131.
[5] 柴旭斌,周英杰,黃勇.經皮自旋轉撐開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與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7,10(2):109-112.
[6] 王翔,瞿東濱,蔡毅,等.胸腰椎骨折內固定術后傷椎椎體中央高度恢復的影像學研究及臨床意義[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6,26(12):1087-1092.
R 68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21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