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堯(長葛市第二人民醫院 骨一科 河南 許昌 461500)
脊柱后路開窗治療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
郭景堯
(長葛市第二人民醫院 骨一科 河南 許昌 461500)
目的探討脊柱后路開窗治療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長葛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35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并保持俯臥位,進行脊柱后路開窗治療,分析治療效果。結果患者術后Cobb角[(5.6±1.8)°]和椎管剩余面積[(98.4±3.1)%]明顯優于術前[(26.2±3.5)°和(75.4±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脊柱后路開窗治療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脊柱后路開窗;腰椎爆裂骨折;治療效果
目前,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為經椎弓根短節段內固定,該方法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減輕腰椎壓力,在達到固定作用的同時也可以起到幫助腰椎復位的效果。大多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需要進行椎體側前方減壓或椎板切除,使患者的脊柱穩定性進一步降低,因此,進行橫突間或椎體間植骨融合是極其必要的,可以幫助脊柱保持穩定性,避免出現椎弓根螺釘斷裂[1]。上述手術對患者身體傷害大,影響脊柱的靈活性,且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本文旨在探討脊柱后路開窗治療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長葛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35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27~52歲,平均(40.1±6.3)歲。35例患者中,交通意外傷14例,高空墜落傷11例,重物砸傷10例。入院治療時進行全面檢查,主要包括腰椎正位、側位CT和X線片檢查。根據受傷節段分為L1段8例,L2段12例,L3段8例,L4段5例,L5段2例。根據Denis骨折類型分類,A型4例,B型15例,C型11例,C型4例,E型1例。受傷至手術時間為2~19 d,平均(10.3±4.2)d,Cobb角為11°~38°,平均(26.2±6.5)°,椎管剩余面積為47%~93%,平均(70.4±10.9)%。
1.2手術方法①麻醉方法及手術前準備:所有患者均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并保持俯臥位,將患者腹部懸空,使用C型臂進行定位,全程使用消毒鋪巾。②入路:以患者的手術腰椎為中心,在其脊柱后路中間位置切開1個縱行口,將皮膚和腰背筋膜全部切開,保證其韌帶完整,取腎上腺素1︰500 000注射液進行局部注射,減少出血量。從棘突向兩側剝離,直至將患者受傷腰椎及其上下椎體的人字嵴頂點露出,通過開路錐將皮質穿透,使用椎弓根鉆鉆入椎體和椎弓根,使用探針探查四壁及底部,確保無大型破損后,將金屬定位針放置,使用C型臂進行準確定位,通過所顯示的圖像調整位置,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當的椎弓根螺釘,進行固定,將彎曲棒植入患者預備開窗椎板對側,使用撐開器和后縱韌帶將部分骨塊進行復位。③椎板開窗和骨折復位:通過CT片指引,選擇開窗位置為骨塊較為突出的一側,上界為關節突關節處,避免破壞關節囊和關節突關節的完整性,在開窗過程中,小心謹慎,避免破壞峽部,開窗使硬膜囊露出,將硬膜囊與后縱韌帶剝離,向側面牽拉,將足形打平器放入,將骨塊復位。④切口關閉: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檢查椎管減壓情況和骨折復位情況,對手術所用器械及紗布清點無誤后,將引流管放置好,進行相應固定。分層縫合并包扎傷口,術后給于患者抗生素應用。
1.3觀察指標隨訪2 a,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的Cobb角及椎管剩余面積。

手術2周后,患者可以帶腰圍活動;出現切口感染1例,運動、感覺障礙加重7例,但在1~3周后癥狀消失;中小便障礙加重2例,2~3周后癥狀消失;出現植入物斷裂8例,手術半年后行相應的措施將斷裂物取出,其余患者于手術1~2 a后將植入物取出。患者手術后的Cobb角和椎管剩余面積均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5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術前后Cobb角和椎管剩余面積比較
采用經椎弓根內固定治療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達到固定和復位的作用,但對于能否將植入骨融合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脊柱骨折患者需要進行錐體側前方減壓或椎板切除,但可能會導致脊柱的穩定性下降,使橫突間或椎體間植入骨融合是防止椎弓根釘斷裂和保證脊柱穩定的有效方案[2-3]。有關研究表明,使用器械與椎體植入骨生物力學相結合方法與單一器械固定的臨床效果無明顯差異[4]。也有研究認為,采用內固定的主要原因是保證脊柱的完整曲線和脊柱復位,同四肢骨折修復一樣,脊柱修復只要保證患者軟組織及骨折處愈合良好,不需要再進行植骨融合[5]。脊柱后路開窗固定不能完全避免脊椎骨折和固定后變形,采用內固定及相應矯形都是暫時方法,如想要永久性的脊柱穩定,還需要靠患者骨折部位自身愈合。
在椎板上開窗越小,對保證患者脊柱后路穩定結構越有利,為了確保直接復位,會使硬膜受到一個較大的牽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為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與脊髓相比,馬尾耐受性更強,即使出現不良癥狀,手術后可以自然康復。對于L1段骨折患者,治療時要更為小心,L1為圓錐位置,進行錘擊等會對脊髓產生一定的影響。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病情加重的癥狀,但均在隨后的康復中恢復。本研究結果提示,所有患者均在手術1~2 a后將植入物取出。患者術后的Cobb角和椎管剩余面積優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脊柱后路開窗治療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效果良好,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 曾忠友,馬紅軍,張建喬,等.兩種不同減壓、固定方法治療嚴重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雜志,2013,29(5):425-430.
[2] 陳明,喻恒鋒,韓智敏,等.體位復位、圍手術期鮭魚降鈣素及延期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10):1059-1063,1068.
[3] 楊仕斌.胸腰椎及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經功能損傷的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0):104-105.
[4] 王濤.脊柱后路開窗治療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5):184-185.
[5] 宋光虎.經椎弓根植骨預防腰椎爆裂骨折術后椎體愈合不全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8):3091.
R 68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54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