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丹丹(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對缺血性眼底病變的治療效果分析
杭丹丹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探討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缺血性眼底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開封市中醫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眼底病變患者(69眼),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3例,34只患眼)和觀察組(33例,35只患眼)。對照組患者接受復方樟柳堿2 ml行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川芎嗪注射液靜滴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76.5%和94.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8%和0.0%,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缺血性眼底病變臨床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川芎嗪注射液;復方樟柳堿;缺血性眼底病變
由于受血管壁的病理性改變、血流動力學異常等因素影響,視神經發生的急性缺血、缺氧性病變,臨床將其稱之為缺血性眼底病變,屬臨床多發眼部疾病。該病多發生于老年人,發病后患者視力迅速下降、視野模糊[1]。臨床治療缺血性眼底病變方法不一,如中西醫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球后注射等,旨在改善患者眼部循環,提高視力。本研究旨在探討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缺血性眼底病變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來開封市中醫院進行就診治療的66例(69眼)缺血性眼底病變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例(34患眼),男17例,女16例;年齡為19~74歲,平均(47.3±14.4)歲;平均病程(13.3±2.9)d;前段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阻塞和外傷性視神經挫傷分別是24、6、4眼;視力:無光感9眼,0.1以下11患眼,0.3以下14患眼。觀察組33例(35患眼),男18例,女15例,年齡為20~75歲,平均(47.5±13.2)歲;平均病程(14.2±3.1)d;前段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阻塞和外傷性視神經挫傷分別是24、4、7眼;視力:無光感8眼,0.1以下12眼,0.3以下15眼。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將復方樟柳堿注射液2 ml從患側顳前動脈旁注射,保持注射時的針頭和皮膚呈45°,1次/d,2周1個療程,間隔3 d后進行下1個療程,共2個療程。在上述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另接受川芎嗪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川芎嗪200 mg加入質量濃度為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進行靜脈滴注,2周1個療程,間隔3 d后進行下1個療程治療,共治療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療效判定:治愈,視力恢復至1.0以上;顯效,眼底視乳頭水腫消失,動脈血管充盈,視野缺乏為10°以內,視力提高2~3行以上;有效,眼底視乳頭水腫有所緩解,動脈血管較細,視力提高1行,視野較治療前有所擴大;無效,治療后視力未見改善,動脈細,視野無擴大。總有效率的計算為治愈率、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心慌、口干等癥狀。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定性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7,P=0.036<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不良反應發生率對照組4例(11.8%)發生不良反應,包括口干1例、心慌1例和頭暈2例;觀察組無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71,P=0.037<0.05)。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未經特殊處理均自行緩解。
缺血性眼底病變是一種視神經缺血缺氧性病變,引起視乳頭供血不足,對視功能產生嚴重損害,導致患者視野缺損、視力下降。臨床治療缺血性眼底病變多采用藥物治療。本研究所選擇的藥物為川芎嗪注射液和復方樟柳堿。川芎嗪注射液屬于是從中藥川芎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物質,能夠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與改善血液流變學狀態的作用,同時還有益于降低全血與血漿比黏稠度,可有效控制血漿纖維含量的激增[2]。同時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全血黏度以及改善視乳頭和視網膜血循環的作用,視神經功能可得到恢復[3]。從茄科植物左特山莨菪中分離出來的復方樟柳堿,具有緩解平滑肌痙攣、抑制唾液分泌的作用[4]。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區同時為中醫太陽穴的位置,太陽穴注射可刺激顳淺動脈周圍的植物神經,反射性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從而改善植物神經功能[5],進而緩解眼部血管痙攣,增加眼血流量,使眼組織供血得到顯著改善,提高視力。顳淺動脈注射不僅皮下注射量少,效果也更為明顯。川芎嗪注射液和復方樟柳堿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治療效果可相互增強[6]。于顳淺動脈注射藥物時須避開顳淺動脈,呈45°角進針,注射方向應避開眼球,進針深度應在1 cm以內,進針后應回吸看有無回血,注射完拔針后應使用無菌棉簽進行按壓。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綜上,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應用于缺血性眼底病變的治療效果確切,安全可行。
[1] 王加麗.自擬中藥湯劑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6):74-76.
[2] 肖云康,黃攀,周浩,等.川芎嗪在缺血性眼底病變中的臨床應用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4):126-127.
[3] 龍永華,胡安麗,汪臘一.復方樟柳堿針劑聯合中藥治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12):3064-3066.
[4] 王麗麗.甲強龍聯合復方樟柳堿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環球中醫藥,2015,11(s1):225.
[5] 王超英.復方樟柳堿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治療眼肌麻痹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雜志,2010,4(6):201-202.
[6] 張慧芝,王貝貝,張寧,等.復方樟柳堿聯合維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8):35-36.
R 276.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59
2017-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