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霞(三門峽市中醫院 檢驗科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血清5’-NT和AFP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
和景霞
(三門峽市中醫院 檢驗科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目的探討血清5’-核苷酸酶(5’-NT)和甲胎蛋白(AFP)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三門峽市中醫院收治的87例肝病患者,其中43例原發性肝細胞癌(HCC)患者設為觀察組,44例肝硬化、肝炎患者設為非肝癌組,另取同期健康體檢者43例設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均于入院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層清液對血清5’-NT、AFP進行檢測,對比各組血清5’-NT、AFP水平及各指標在HCC診斷中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結果觀察組血清5’-NT及AFP水平高于非肝癌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肝癌組血清5’-NT及AF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NT+AFP聯合檢測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各指標單獨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診斷特異度與各指標單項診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5’-NT、AFP有望成為診斷HCC的重要指標,聯合5’-NT、AFP水平檢測有利于提高HCC診斷敏感度及準確度。
原發性肝細胞癌;血清5’-核苷酸酶;甲胎蛋白;診斷價值
原發性肝細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早期診斷并對疾病進行及時干預,對改善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期限具有重要意義[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是目前臨床用于診斷HCC最特異的標志物,AFP可在約80%肝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達水平,且隨病情惡化,其含量可急劇增加,但由于檢測方法靈敏度高,在部分肝硬化、肝炎或消化道癌(如結腸癌、胃癌、胰腺癌)及轉移性肝癌中亦可測得低濃度AFP。此外,臨床研究發現,約20%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故前,AFP仍為低表達水平,故AFP檢測結果需聯合臨床或其他標志物檢測方可得出更為準確的診斷[2]。血清5’-核苷酸酶(5’-nucleoticlase, 5’-NT)活性升高多見于肝炎、肝癌、阻塞性黃疸等肝膽系統疾病,故在肝膽系統疾病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87例肝病患者,探討血清5’-NT和AFP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細胞癌中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三門峽市中醫院收治的87例肝病患者,其中43例HCC患者設為觀察組,符合《外科學》中HCC相關診斷標準[3],男27例,女16例,年齡33~79歲,平均(55.69±11.25)歲;44例肝硬化、肝炎患者設為非肝癌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32~79歲,平均(55.47±11.87)歲。另取同期健康體檢者43例設為對照組,男26,女17例,年齡31~80歲,平均(55.34±12.03)歲。3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測方法標本采集:受試者均于清晨抽取靜脈血5 ml,于室溫下自然凝集30 min后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上層清液放置于-20 ℃冰箱待檢。檢測方法:以過氧化酶法檢測血清5’-NT,儀器采用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盒購自寧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兩步免疫測定法(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技術與靈活的檢測模式相結合)檢測血清AFP,儀器采用雅培i200 SR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并使用原裝試劑盒;具體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陽性判定范圍:5’-NT>11.0 U/L、AFP>8.78 ng/ml,聯合診斷中任一項結果為陽性則判定為陽性。

2.1血清5’-NT和AFP水平3組血清5’-NT、AF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5’-NT及AFP水平高于非肝癌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144、48.949,P<0.05);非肝癌組血清5’-NT及AF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193、12.849,P<0.05)。見表1。

表1 3組血清5’-NT及AFP水平比較
2.2診斷價值5’-NT+AFP聯合檢測敏感度和準確度均高于5’-NT、AFP單獨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診斷特異度與5’-NT、AFP單項診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種檢測方法的敏感度、準確度和特異度比較(%)
HCC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及病死率,在所有惡性腫瘤死亡率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中晚期肝癌雖經多種治療綜合措施,但根治機會較小,且易有遠處轉移,預后較差,故早期對HCC做出準確診斷,使患者接受及時有效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HCC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體征,極易出現漏診、誤診等情況,進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期。近年來,隨分子免疫學不斷發展與完善,通過檢測血清相關指標對HCC進行診斷與鑒別逐漸成為臨床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4]。AFP是目前診斷HCC的特異標志物,在肝細胞發生癌變時,機體恢復產生AFP的功能,且隨病情不斷進展、惡化,AFP在血清中水平亦會顯著增加,故AFP被認為是診斷HCC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在肝癌早期診斷、鑒別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部分肝癌晚期患者AFP仍可為正常水平,而部分肝硬化患者AFP長期出現高水平表達卻無肝癌跡象,故若確定是否患有肝癌,需聯合其他指標進行診斷。5’-NT是特異性磷酸酶,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組織器官中,HCC發生后,肝細胞內質網膜結構被破壞,線粒體隨之發生退行性改變或者消失,進而導致肝細胞結構受損,體內5’-NT含量升高。高海鋒等[5]研究中指出,血清5’-NT水平變化受肝臟以外疾病影響較小,故在肝臟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運用價值,聯合血清AFP水平檢測,有利于彌補單一AFP診斷不足。本研究中,觀察組血清5’-NT、AFP水平均高于非肝癌組及對照組(P<0.05),提示5’-NT、AFP有望成為HCC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5’-NT+AFP聯合檢測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各指標單項診斷(P<0.05),提示血清5’-NT與AFP聯合診斷HCC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度。
綜上,血清5’-NT、AFP有望成為診斷HCC的重要指標,5’-NT、AFP水平聯合檢測有利于提高HCC診斷敏感度及準確度。
[1] 姚俊.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前后DKK1表達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238-240.
[2] 高海鋒,趙秋劍.ROC曲線評估血清GP73、5'-NT和AFP聯合檢測在肝細胞癌中的臨床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46(7):609-612.
[3] 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32-435.
[4] 王志剛,伍兵,許持衛.CT灌注掃描與MR彌散成像診斷肝細胞癌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17,43(1):3-6.
[5] 高海鋒,趙秋劍.血清AFP、5'-NT和GGT聯合檢測在肝細胞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46(2):115-118.
R 735.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64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