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來軒(中信中心醫院 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3)
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對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研究
寧來軒
(中信中心醫院 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3)
目的探討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對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中信中心醫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53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77)和對照組(n=76)。根據患者幽門螺桿菌檢測情況決定是否給予患者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接受替普瑞酮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雷貝拉唑治療,連續治療兩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慢性及活動性炎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10.39%比28.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胃炎,能促進患者胃黏膜修復,降低患者復發率,效果顯著。
雷貝拉唑;替普瑞酮;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種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腸反流、胃黏膜營養因子缺乏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發病率高、涉及范圍廣泛、病程長易反復,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目前臨床對慢性胃炎的治療以雷貝拉唑、替普瑞酮等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增加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為增強慢性胃炎治療效果,聯合用藥已成必然趨勢。本研究通過將153例慢性胃炎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旨在探討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對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中信中心醫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53例慢性胃炎患者,納入標準:根據患者癥狀、體征、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且入組前2周內未接受其他診治。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臟器疾病者;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者;④合并嚴重感染或精神系統疾病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77)和對照組(n=76)。觀察組男46例,女31例,年齡34~68歲,平均(48.34±8.79),病程2~7 a,平均(5.67±1.35)a,疾病類型:慢性淺表性25例,慢性萎縮性35例,慢性糜爛性17例;對照組男47例,女29例,年齡35~67歲,平均(49.79±8.23)歲,病程2~8 a,平均(5.96±1.43)a,疾病類型:慢性淺表性28例,慢性萎縮性32例,慢性糜爛性16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根據患者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檢查結果,Hp陽性者需接受根除Hp的四聯療法。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接受普瑞酮[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656]治療,50 mg/次,3次/d,連續治療2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雷貝拉唑(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20)治療,20 mg/次,2次/d,連續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①黏膜修復情況。根據2000年5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及活動性炎癥評估表》對兩組患者慢性炎癥、活動性炎癥等胃黏膜修復情況進行評估,分值越低黏膜修復情況越好[2]。②復發情況。治療后隨訪5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復發率。

2.1胃黏膜修復狀況觀察組患者慢性及活動性炎癥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及活動性炎癥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復發率治療結束后隨訪5個月,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5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比較(n,%)
慢性胃炎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且癥狀與胃黏膜病變程度往往不平行,多數患者常無癥狀或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嚴重者可伴有胃黏膜糜爛,少量多次出血,癥狀反復發作,給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困擾。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病因錯綜復雜,主要包括遺傳、年齡、Hp感染、吸煙酗酒、放射性治療等[3],其中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見的原因,臨床檢出率達98%以上。因此,針對慢性胃炎的治療,應首先進行Hp檢測,確診后首先進行根除Hp感染的治療,然后給予患者修復和保護胃黏膜治療,達到控制病情、預防復發的目的。
雷貝拉唑是新型質子泵抑制劑,通過與H+-K+-ATP酶形成可逆性聯結,發揮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胃黏膜受損的作用[4],且該藥通過非酶途徑滅活,起效快。替普瑞酮屬萜類藥物,可增加胃黏膜高分子糖蛋白及再生防御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提升胃黏膜中重碳酸鹽比重,促進前列腺素合成,進而提升黏膜自然修復能力、加強胃黏膜修復效果[5]。此外,替普瑞酮還可提高胃黏膜的細胞再生能力,緩解黏膜局部出血及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慢性及活動性炎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崔偉[6]等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胃炎,可降低機體炎癥水平,促進患者胃黏膜修復,降低患者治療后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
[1] 張敏,李福,劉濤.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胃炎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13):48-49.
[2] 楊智暉,潘潔,李林,等.替普瑞酮聯合雷貝拉唑三聯療法對老年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效果[J].中國醫藥,2015,10(8):1166-1168.
[3] 楊智暉,潘潔,李林,等.替普瑞酮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關老年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6):140-143.
[4] 戴立娜,崔梅花,傅怡,等.含PPI 標準三聯療法聯合替普瑞酮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研究[J].胃腸病學,2016,21(3):156-160.
[5] 龐麗興,蘇東星,顏新,等.雷貝拉唑聯合四君子合劑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8):2145-2147.
[6] 崔偉.慢性胃炎應用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治療的可行性研究[J].臨床研究,2016,24(7):137.
R 5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80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