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南陽市中心醫院 感染性疾病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持續質量改進在感染性疾病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趙陽
(南陽市中心醫院 感染性疾病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分析持續質量改進在感染性疾病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南陽市中心醫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基礎上的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方案。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工作質量評分、繼發感染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3.02%比72.09%),護理工作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95.33±4.4)分比(89.41±3.38)分],繼發性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6.98%比20.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感染性疾病科患者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方案,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降低了患者繼發性感染發生率,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持續質量改進;感染性疾病;滿意度
感染性疾病科主要病種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戊型肝炎、敗血癥、肺結核、細菌性痢疾、乙型腦炎等傳染性強、易反復疾病,對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的健康均構成巨大威脅[1]。因此,加強護理管理工作,不僅可避免不必要的感染,還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舉措。持續質量管理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強調持續全程的質量管理,注重終末質量的同時更注重過程管理、環節控制的一種新型質量管理理論[2]。研究發現,將持續質量管理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彌補常規護理缺陷,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改善患者臨床療效,降低醫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選取86例感染性疾病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設立對照組并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旨在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感染性疾病科患者護理中的實施價值。
1.1研究對象選取南陽市中心醫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齡(47.0±4.4)歲;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齡(47.3±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日常病房查房、觀察患者病情發展、留置管常規護理、健康知識宣教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方案,具體如下。①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對衛生安全工作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管,如感染區的定期消毒、無菌室的衛生管理、感染區隔離制度的執行情況等,監督護理人員手衛生情況[3]。②護理工作的管理。每天兩次對病房、無菌室、感染區及公共開放區域的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加強對護理人員在崗情況、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的監管,對護理人員工作區域的衛生情況進行抽查,對留置引流管患者引流管帶菌情況進行抽查;加強藥物安全管理[4];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并定期檢查;通過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組織專業理論學習培訓班,提升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護理工作質量。制定獎懲制度,做到病區-護士-患者-管理制度的科學結合,轉變觀念,從根本上重視管理體系,注重管理制度體系內的實踐,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增強護理人員工作責任感,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痛苦。③持續反饋質量管理結果[5]。每周對科室護理工作進行總結,針對護理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分享工作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提出工作改良意見,完善持續質量管理方案。
1.3觀察內容及指標①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90分為較滿意,>90分為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護理工作質量。從護理人員的工作素質、工作效率與質量、護理文書的書寫、健康教育情況的實施情況等方面綜合評價護理工作質量,總分100分。③繼發感染發生情況。

2.1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護理工作質量觀察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95.33±4.41)分比(89.41±3.3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繼發感染發生情況觀察組患者繼發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6.98%(3/43)比20.93%(9/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感染性疾病科患者大多病程較長、病情復雜,且危重患者占比較大,預后較差。傳統常規護理模式主要依據護理人員個人工作經驗對患者實施護理措施,護理過程缺乏計劃性、條理性及系統性,各護理環節缺乏連貫性,對護理工作的評價也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6-7]。持續質量管理是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主要是在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通過全面的監督、控制和定期討論、分析,對護理質量進行持續改進,使護理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的方法。作為一種持續性的質量管理方法,與常規護理相比,持續質量管理不僅強調終末護理質量,更重視護理過程中護理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5]。對感染性疾病科患者實施持續質量管理,在護理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通過討論和分析,及時糾正問題并改進護理工作方法,同時,加大對護理工作過程的監管力度,重視過程管理,不僅能夠提高終末護理質量,而且對降低患者繼發感染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8-9]。
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基礎上的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方案,主要通過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加強對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監督管理、持續反饋質量管理結果等方面實施該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監督衛生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不僅有利于降低患者繼發感染發生率,同時也能夠發揮對護理人員的保護作用;加強對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監督管理,主要包括對護理人員工作的監管和提高護理人員理論和實踐技能水平兩方面,不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而且有利于護理人員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持續反饋質量管理結果,主要通過定期反饋護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分析、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高終末護理質量的良性循環,在提高護理效果的同時,還增強了科室凝聚力,激發了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改善了護患關系。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繼發性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均<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感染性疾病科患者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方案,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降低了患者繼發性感染發生率,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章水英,舒曉穎.預防控制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持續質量改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38-38.
[2] 榮麗娟,鐘振鋒,蕭幗穗,等.持續質量改進在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21(7):19-22.
[3] 杜海燕,周桂梅,史廣玲.持續質量改進對長期深靜脈置管患者相關性感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105-106.
[4] 李玲,李海霞.持續質量改進對普外科中心靜脈置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9):876-878.
[5] 董新華,李欣.持續質量改進在感染疾病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8):3406-3408.
[6] 魯紹娟.血液凈化中心醫院感染管理持續質量改進的方法與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8):122-124.
[7] 吳愛慶.持續質量改進在感染科導管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10):1679-1680.
[8] 卡麗畢努爾·力提甫,古麗努爾·米吉提.感染疾病科患者護理中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意義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31):33-35.
[9] 呂玉梅.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在呼吸道感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4):25.
R 47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96
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