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鋒(桐柏縣人民醫院 內五科 河南 南陽 474750)
針對性護理干預在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郭萬鋒
(桐柏縣人民醫院 內五科 河南 南陽 474750)
目的觀察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桐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42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21例。予以對照組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統計并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護理中,可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目標管理理論;針對性護理;非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常見類型,其患病率占肺癌的80%左右,約75%的患者就診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1]。放化療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措施,化療治療非小細胞癌的緩解率約為50%,研究顯示化療無法治愈非小細胞癌,在治療的同時可損傷人體正常細胞,對患者生存時間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梁淑玲等[3]研究發現,在同步放化療基礎上予以患者護理干預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目標管理理論是在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及科學管理基礎上形成的管理制度,在教師管理、學校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但臨床上鮮有報道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本研究將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觀察其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桐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42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21例。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40~60歲,平均(50.11±6.58)歲;研究組男12例,女9例;年齡41~62歲,平均(50.72±6.84)歲。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桐柏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護理方法予以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測、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內容。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①制定總體干預目標,了解患者病情發展、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經歷等基本信息,全面評估后,制定總體干預目標。②施行制定目標,多數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缺乏認識,此外,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多存在絕望、孤獨、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飲食及睡眠質量,故護理人員應針對上述問題,逐項解釋,為患者講解放化療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告知其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及相應解決辦法,消除其負性情緒;制定飲食方案,遵循低脂、低糖、低鹽原則,多食維生素及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禁止食用寒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化療后多數患者存在嚴重脫發現象,需要為其準備美觀帽子,并指導患者家屬時刻陪伴,朋友定期看望,為其提供情感及精神支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包括上下樓梯、步行等方式。③評估目標完成情況,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及對制定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且應接受患者及家屬對自身護理服務的評價,根據相關建議改進護理內容,細化護理措施。
1.3觀察指標采用桐柏縣人民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人員工作態度、工作質量等項目,評分標準:90~10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0~59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于護理前后,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對兩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2.1護理滿意度研究組非常滿意11例,滿意6例,基本滿意3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5.23%(20/21);對照組非常滿意6例,滿意3例,基本滿意2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為52.38%(11/21)。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生活質量護理后研究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非小細胞肺癌是腫瘤科常見疾病,經手術治療后患者5年生存率為44%左右,術后死亡率為1%左右,但由于多數患者被發現時已為中晚期,僅約20%患者可接受手術治療[4],因此,放化療成為治療非小細胞癌的有效手段。隨臨床不斷深入研究,放化療療效優于單一化療或放療,但不良發生風險也隨之增加。周媛等[5]研究顯示,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非小細胞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目標管理理論由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主要根據人們需求制定目標,使組織目標與個人需求相結合,從而激發動機,引導人們行為,完成整體組織目標。本研究將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中,通過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結合臨床實際制定可行性護理目標,并根據總體干預目標進行針對性護理,通過向患者講述疾病知識、放化療重要性及必要性,干預不良反應等措施可增強其疾病意識,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同時可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運動指導有助于提高其機體免疫力;情感支持可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樂觀面對生活與疾病。此外,評估目標完成情況不僅使護理人員發現護理中的不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患者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治療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提高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目標管理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中,可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1] 張競競,王秀,韓嘯,等.血清雙調蛋白、轉化生長因子-α預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表皮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效果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0):2642-2464.
[2] 李詩陽,凌揚.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17,43(1):18-23.
[3] 梁淑玲,楊紅梅.護理干預對同步放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55-57.
[4] 時秀菊,陳秋英,朱麗霞,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69-71.
[5] 周媛,高菁,李偉.整體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43-45.
R 473.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101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