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陽, 余 樂, 朱云飛
(1. 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 北京 100044; 2. 北京城市快軌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5; 3.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2)
地鐵站室內界面“空間規劃”理念在北京地鐵中的實踐
李志陽1, 余 樂2, 朱云飛3
(1. 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 北京 100044; 2. 北京城市快軌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5; 3.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2)
隨著國內地鐵建設的迅猛發展,車站室內設計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究其脈絡則體現著“建筑理性主義”回歸的思潮。這種思潮主要體現在對車站的空間形式、尺度比例、造型手法、色彩構成、燈光照明等客觀因素的更多關注和追求。提出“空間規劃”理念的概念,總結并踐行該理念的意義,同時結合北京地鐵16號線方案和實踐經驗,研究在地鐵站內空間尺度較為局限,參與設計的專業眾多且訴求各異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室內設計對空間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規劃,引導空間各因素向著室內方案所主導的效果目標發展,最終實現車站室內設計,并形成符合建筑理性和一定審美邏輯的室內界面表皮的方法。針對北京地鐵16號線項目,詳細介紹如何調整設備管線路由,構建空間的基本形式;如何打破常規設計思路,優化出入口、中板洞等主要局部細節;如何對土建、設備等裸露專業進行視覺整合等創新設計,對類似項目提供借鑒。
北京地鐵; 地鐵裝修; 空間規劃; 無吊頂裝修; 裸露空間; 室內空間界面
低矮、壓抑、沉悶是目前國內地鐵車站室內環境的普遍現狀。《地鐵設計規范》規定,車站公共區各部位最小高度(地面裝飾至吊頂面)為:站廳3 m、地下站站臺3 m、通道2.4 m[1]。然而在很長的時間里,這被機械地理解為車站室內界面的標準尺度。低矮的尺度使得室內設計師沒有藝術發揮的余地,也給乘客留下壓抑、憋悶的印象,影響了乘車體驗[2]。
隨著時代的發展,乘客對地鐵車站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乘車,發展為舒適乘車、尊嚴乘車。地鐵的設計和建設者們也開始對地鐵站室內環境效果和設計工作組織方式進行反思,普遍意識到:地鐵站的室內設計不應該僅作為對空間的被動修飾,而應該是對空間的主動營造;影響乘客舒適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空間、尺度、比例、造型、色彩、燈光等客觀因素。
地鐵車站室內界面是基于視覺美觀和功能合理而設置的有圍合感的空間表皮。空間規劃主要指在地鐵車站室內尺度一定的情況下,為了實現空間的最佳配置,以室內設計概念為主導,土建、設備、室內等各專業互動設計,共同提出的具有整體性、前瞻性、指導性的空間整合方案。[3]
這種思路源于國內地鐵車站建設時間緊、室內空間局限性大、專業配合多、品質追求高的特征。該理念在2009年北京地鐵15號線的設計中提出并推行,北京地鐵16號線的設計延續并完善了這一理念。實踐證明,這是地鐵車站室內設計過程中極富實際意義的工作方法。
基于“建筑理性主義”回歸的思潮和綠色、節約型裝修的基本理念,以及對北京地鐵15號線車站室內界面空間規劃成果經驗的總結,16號線的車站室內設計采取頂部裸露結構和設備的方案。站廳和站臺的中跨縱梁、結構板、柱子完全裸露結構,僅做表面的涂料或金屬紋樣裝飾,兩側跨集中布置設備,并通過設備支吊架的改善設計將各種設備終端進行安裝整合,墻面和地面仍保持傳統的地鐵車站裝修方式。這種裝修方式能夠將車站空間用足,呈現高大、舒適的空間特征;體現了綠色、節約型裝修的理念;便于施工也便于運營使用。
該線裝修方案采用高度提煉的新中式風格,體現民族風采。選取傳統中式裝飾紋樣并提煉精減,通過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符合東方神韻的裝飾形式,并在柱、梁、頂上連續使用,造型簡潔、優美、對稱、穩健,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精神。車站主體色為米白色 、中黃色、古銅色相結合的暖色基調。梁和柱子以米色為基底,中間天花以中黃色為主,新中式紋樣和柱基以古銅色為主。色彩搭配體現新中式風格,清雅含蓄、端莊豐華(見圖1)[4]。對個別周邊文化主題性較突出的車站則在標準站基礎上結合該站特征疊加裝飾設計手法(見圖2、3)。

圖1 典型站廳方案效果Fig.1 Program renderings of the typical station hall

圖2 西苑站廳方案效果Fig.2 Program renderings of Xiyuan station hall

圖3 稻香湖路站廳方案效果Fig.3 Program renderings of Daoxiang Lake station hall
空間尺度是實現室內效果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國內一般地鐵車站的站型和尺度相似,在建筑平面一定的前提下,影響地鐵車站尺度的因素主要有:層高、結構梁高、設備管線尺度等。在保證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根據室內設計的空間效果需求,將公共區的設備管線“騰挪躲閃和緊湊貼合”,使公共活動區域獲得了更大的空間尺度,尤其使空間的高度獲得較大的提升,且打破了車站空間呆板單一的空間形式,為室內設計的突破營造了更好的空間條件[5]。
實施綠色、節約型裝修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綠色設計”的理念早已被人接受和推崇。地鐵車站推行的綠色、節約型裝修除了選材和工藝的綠色外,還包括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取消不必要的裝修或簡化繁瑣、過度的裝修;另外是要保證最終空間好用,減少浪費,降低運營和維護的成本[6]。通過空間規劃工作,規避了以往各專業可能出現的矛盾、沖突、丑陋的原始形象,同時避免了把裝修作為“面子工程”對空間進行被動掩飾,從而可以減少盲目的裝修,實現少裝修或不裝修。空間規劃是以滿足功能為前提的,因此最終的設計成果必然是“好用”的,這樣就能降低運營和維護成本。
建設單位更關注造價是否符合投資概算以及是否方便實施,運營單位更關注是否便于運營和維護。由于空間規劃介入工作相對較早,可以與建筑同步設計,這樣就能更多地融合建設和運營的需求,并保證體現在最終的設計方案中。
地鐵車站室內界面是基于視覺美觀和功能合理而設置的有圍合感的空間表皮,這個表皮是環境氛圍營造的手段,又是眾多功能裝置的空間或物理載體;地鐵站內的功能裝置眾多,包括:建筑構件、通信、信號、監控、公共藝術、PIS、AFC、導向、商業等,其附著在裝修界面之上,與裝修界面一起形成地鐵站的視覺形象,那么他們就不能是隨意的,就要對其進行形式上的整合,以達到功能合理、視覺協調統一。
公共區的空間被裝修界面分為管線設備敷設空間和公共空間。合理緊湊的管線布置能夠使車站獲得更有利的凈空尺度,也能使空間更具工藝感。要打破簡單粗暴的車站管線設備敷設空間和公共空間界面劃分方法,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精細化設計。
5.1.1 為設備管線敷設劃定區域
設備管線避開站廳、站臺的中跨(僅保留照明和FAS的線路通過),盡量緊貼車站兩側布設,使得結構柱子、梁和中板完全裸露,為車站中部的點睛設計預留空間(見圖4、5)。在相對較為特殊的站型,提前由室內設計方對空間形態做構思和規劃,設備管線的敷設盡量避開室內設計要重點表達的區域位置[7]。

圖4 原天花管綜布置平面示意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riginal ceiling pipes

圖5 調整后天花管綜避開中跨布置平面示意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ayout of theceiling pipes avoiding middle span after adjustment
5.1.2 避免站廳的設備路由在端跨交叉
國內的地鐵站站廳的標高往往受限于端墻部分的管線,且該部分管線穿插關系較為復雜,視覺效果凌亂。在16號線的設計中對此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并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首先盡量使設備管線的路由在設備區交叉,如果個別站由于特殊原因必須在公共區交叉過梁,則土建施工時在端跨做上翻梁,并保證管線貼頂緊湊布置,以減小設備管線對車站凈空的侵占,并保證公共區整體方案的延續(見圖6)。

圖6 管綜在交叉位置調整前后平面示意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ipe before and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cross location
5.1.3 設備管線在垂直方向緊湊布置
將邊跨的設備管線在垂直方向盡量緊湊貼頂布置,為車站爭取更高的凈空。16號線室內設計與設備專業通過逐站的配合,在保證功能、檢修的前提下將管線盡量貼頂布置,最終劃定裝修和設備的空間界限,并基本形成以下原則:明挖站站廳頂皮以下1.1 m范圍內為設備管線布置空間;暗挖站站廳拱頂頂點以下1.8 m范圍內為設備管線布置空間,見圖7[8]。通過調整各站都爭取到了滿意的凈空,北段10站的空間尺度和裝修凈空的關系見表1。

圖7 典型車站管線控制示意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pipeline control in the typical station hall

表1 北京地鐵16號線北段各站空間控制數據
地鐵車站土建的設計較為粗獷,而室內設計關注點較細,這常導致土建空間或構建不美觀或無法與室內設計的理念匹配。在16號線的設計中,一些關鍵的部位通過空間規劃提前介入工作,將建筑功能、設備功能、乘客舒適、視覺美觀的需求相結合。
5.2.1 設計優化案例1
站廳門套口的側墻區域優化。站廳與通道口連接處的側墻需要做套口設計,并要整合導向系統形成統一的視覺形象,這一思路包括功能和美觀的雙重需求。為使出入口的形象完整且導向設置不受干擾,16號線對此處的土建和設備做了統一要求,各站必須保證紅色區域內無消防栓、沖洗栓、配電箱等設施(見圖8、9)。

圖8 站廳出入口墻面控制范圍示意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ntrance wall in station hall

圖9 站廳出入口立面示意Fig.9 Elevation sketch map of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station hall
5.2.2 設計優化案例2
通道與站廳接口形式優化。通道接車站處的洞口頂部有大量管線從車站的管線橋架爬入通道,這就需要預留空間,否則設備必將侵入公共空間。16號線設計中做了如下處理:全線明挖出入口與明挖主體相接處的高度,在出入口通道與主體相接處2.7 m長的范圍內,站廳頂板下皮至通道頂板下皮的高度差不大于0.8 m(見圖10、11、12);暗挖車站出入口與暗挖主體相接的開洞,中板結構上皮至洞口下皮凈高度不小于4.25 m(見圖12);暗挖出入口與明挖主體相接處的高度,出入口通道與主體相接處2.7 m長的范圍內,站廳頂板下皮至通道開洞頂點下皮的高度不大于0.8 m。

圖10 明挖出入口與明挖主體相接示意Fig.10 Connection sketch map of surface excavation entrance and exit connected to the main entrance

圖11 暗挖出入口與暗挖主體相接示意Fig.11 Connection sketch map of subsurface excavation entrance and exit connected to the main entrance

圖12 明挖出入口與明挖主體相接結構Fig.12 Structure picture of surface excavation entrance and exit connected to the main entrance
5.2.3 設計優化案例3
縱向中跨設備線管路由預埋。由于16號線推行裸露結構的裝修方式,車站公共區的中跨僅允許照明和FAS管線通過,且采取暗埋的形式。為此兩軸之間均需設置2個等間距的預留燈具點位,設置2 個等間距的FAS 點位(見圖13、14)。

圖13 明挖站站廳中跨管線預埋示意Fig.13 Pipeline embedded in middle span of surface excavation station hall

圖14 暗挖站站廳中跨管線預埋示意Fig.14 Pipeline embedded in middle span of subsurface excavation station hall
站臺層中跨被樓扶梯洞口隔斷,縱向的照明和FAS管線路由通過樓扶梯洞口繞進裝修完成面內,與裝修結合實現貫通(見圖15),紅色虛線為管線路由示意。

圖15 站臺層照明和FAS管線路由空間示意Fig.15 Schematic diagram of platform lighting and FAS pipeline routing space
按照16號線的車站室內裝修方案,柱子、大梁、結構板都被裸露出來,因此這些原來僅滿足安全的建筑構件,如今變成了直接的審美對象,因而對其進行美化處理便尤為重要。頂板、梁、柱子等部位的結構工藝要從視覺達到“平、整、直、順”[9],各土建施工單位均采用鋼質模板,嚴把質量關,要求結構完成面平整、光潔;為了緩解梁或柱子轉角不平直的視覺感受,需在所有縱梁做30 mm的倒角處理。所有明挖站混凝土柱子倒圓角,R=60 mm(見圖16)。

圖16 梁、柱倒角示意Fig.16 Schematic diagram of beam and column chamfer
設備管線、功能裝置是車站室內界面的一部分,因此室內設計要承擔對其整合的工作。16號線基于“空間規劃”不但考慮平面布置的序列,更注重人在空間中的直接感受,尤其強調不同設備裝置在空間中的安裝整合。
5.4.1 設備整體綜合支吊架
北京地鐵16號線基于車站室內設計的整體風格需求,采用了高度整合的設備整體綜合支吊架,這在地鐵行業是一個創舉,對車站室內空間的整體效果有非常大的貢獻。常規的地鐵站設備橋架,技術較為成熟,但其僅需考慮承重需求及安裝的便捷[10]。采用無吊頂裝修時,常規的設備橋架如果擺在眾目睽睽之下,就顯得單薄、瑣碎、密集,再加上不同的設備終端裝置均需從結構頂部吊桿安裝,頂部設備部分視覺將凌亂不堪。室內設計中采取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設備橋架稍微做大,減少吊桿數量,增大橋架間距(2 m左右),并將不同的設備終端裝置都整合在橋架上。”這個想法得到了快軌公司的支持,并由設備專業深化完成(見圖17)。

圖17 設備整體綜合支吊架示意Fig.17 Schematic diagram of integrated equipment supports and hangers
5.4.2 天花設備裝置的整合思路
車站天花的設備裝置種類、數量都很多,每個專業的訴求也各不相同,室內設計要負責對其進行整合設計。在眾多的設備終端裝置中,天線、廣播喇叭、FAS等和裝修的燈具一樣是依附于裝修表皮的,其布置遵循形象弱化、平面對齊、居中、對稱等原則。AFC信息牌、導向信息牌、攝像頭等都需要從頂部垂吊到室內空間,其具有相似的整合特征。根據功能,有些可以做到貼墻、附柱,減少吊桿數量(見圖18)。在樓扶梯洞口的位置可以將導向信息牌、攝像頭整合在一起,并進行統一的形象設計(見圖19)。

圖18 攝像頭附柱設置示意Fig.18 Schematic diagram of camera attached to column

圖19 站廳中跨攝像頭與導向牌體整合設置示意Fig.19 Integrated settings for camera and traffic sign in station hall middle span
地鐵車站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是地鐵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裝修是在給工程“擦脂抹粉”,這種觀點錯在將室內設計對空間的主動營造理解為被動修飾。室內界面空間規劃的價值在于將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的空間理想放在整個車站工程設計的全生命周期中,將室內設計的工作從被動的粉飾或彌補空間不足,變成主動的營造、構建空間,在這樣的設計過程中,室內設計專業與其他設計專業之間,少了相互的埋怨和推諉,多了信任和仰仗。也只有這樣,室內設計的著眼點才能回歸到對乘客的尊重和對車站的空間形式、尺度比例、造型節點、色彩構成、燈光照明等客觀因素的理性思考。
[1] 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13[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4.
Code for design of metro :GB 50157—2013[S]. Beijing: China Architure & Building Press,2014.
[2] 諾伯舒茲.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施植明,譯.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
NORBEYG-SCHULZ C. 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M].SHI Zhiming, tra. 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10.
[3] 李志陽,余樂,山琳.地鐵車站裝修空間規劃理念與實踐[J]. 都市快軌交通,2012,25(5):79-83.
LI Zhiyang, YU Le, SHAN Lin.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of spatial planning for Beijing subway station interior decoration[J].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2012, 25(5): 79-83.
[4] 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國情結[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4.
WANG Shouzhi. Chinese complex at heart[M]. Heilongjiang: Heilongjiang Fine Arts Press, 2004.
[5] 束昱,彭方樂. 地下空間研究的新領域: 地下環境心理學[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1990,10(3):205-208.
SHU Yu, PENG Fangle. New field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 of undergrou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J].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1990, 10(3): 205-208.
[6] 肖利才. 論綠色裝飾裝修材料與綠色裝修的區別[J]. 廣東建材, 2008(4):141-145.
XIAO Licai.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een decoration materials and green decoration[J].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 2008(4):141-145.
[7] 孫肇晨.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公共區空間一體化設計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2013.
SUN Zhaochen.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public area[D]. Beij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2013.
[8] 李志陽. 談天津地鐵2、3號線公共區精裝修設計[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16(2):54-57.
LI Zhiyang.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area of Tianjin Metro Line 2 and 3[J]. Construction & design for engineering, 2016(2):54-57.
[9] 楊永雄. 淺析清水混凝土的應用及控制措施[J]. 廣東建材, 2016(7):75-78.
YANG Yongxiong. Applic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fair faced concrete[J].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 2016(7):75-78.
[10] 孟健. 地鐵設備管理區管線綜合布置技術的應用[J]. 建材技術與應用, 2012(5):27-29.
MENG Jian. Application of pipeline comprehensive layout technology in metro equipment management area[J]. Research &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12(5):27-29.
PracticalApplicationof“SpacePlanning”ConceptofInteriorInterfacetoBeijingMetroStations
LIZhiyang1,YULe2,ZHUYunfei3
(1. Beijing Jian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44; 2. Beijing Dongzhimen Airport Express Rail Co., Ltd., Beijing 100005; 3.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082)
Station interior design concepts have been chang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ubways in China.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ncepts indicates a clear trend of the “returning of rationalism in architecture”. Rationalism emphasizes the attention and pursuit of 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spatial form scales and proportion, sculpt techniques, color composition, light illumination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space planning” and how it can be used in practical cases are put forward. Interior design is adopted in Beijing Subway Line 16 whose station space is limited and where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are to be accommodated. The interior design approach, which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notion of rationalism in architecture, can help to organize the space in an effective way and achieve an esthetically pleasing interior environment of the st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s to adjust the equipment and pipeline routing for building the basic form of space and the way to optimize some major design details like the entrance and the plate hole designs of Beijing Subway Line 16 by staying away from traditional procedure design. Innovative design notions for the exposed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end.
Beijing Subway; subway decoration; space planning; decoration without ceiling; exposed structure space; interior interface
2016-12-25
2017-01-09
李志陽,男,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裝飾及室內設計工作,zy800110@163.com
重大項目: 北京地鐵16號線建設(發改基礎[2012]3511號;京發改[2014]1973號)
10.3969/j.issn.1672-6073.2017.06.003
U231.4
A
1672-6073(2017)06-0014-07
(編輯:曹雪明)
中國專家主導城市軌道交通PPP國際標準制定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PPP市場,也是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場,中國PPP實踐本身具有世界意義。”2016年4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召開的首屆聯合國PPP論壇上,包括李開孟在內的與會中國專家一道提出牽頭制定城市軌道交通PPP國際標準的申請。該申請獲通過后,李開孟被任命為聯合國歐金會城市軌道交通PPP專家組組長。中國專家牽頭制定城市軌道交通PPP國際標準,并組織來自全球22個國家的45位國際專家開展此項工作,計劃2017年底擬出標準草稿。
城市軌道交通的經濟價值并不完全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可能體現為時間的節約、運輸費用的節省、舒適度的提高等方面。
摘編自http://www.rail?transit.com/20171025
軌道交通海外市場需求激增
日前,在株洲舉行了2017中國(湖南)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目前為止中國中車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發中心,海外市場簽約額從2012年的35.88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80億美元。
根據各國鐵路網規劃消息統計,未來20到25年,世界鐵路建設需求量約在12萬~15萬km,其中高速鐵路建設大概在1.5萬~3萬km,投資的需求非常旺盛。另外,城軌普速鐵路新建及擴能改造需求達到26315km,其中全球城市軌道交通潛在需求量達19855km。
摘編自http://www.umt1998.com/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