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春
丹巴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三科,四川甘孜 626300
腦囊蟲病是一種頑固性的顱腦內疾病,一般是由寄生蟲(豬絳蟲為主)所感染的,患者是由于口服了豬肉絳蟲蟲卵,蟲卵在人體內發育成了囊尾蚴,然后經過消化道穿出了腸壁,進入到了腸系統膜小靜脈中,再經過體循環達到人體腦膜、腦實質以及腦室內,根據寄生蟲所達到的部位不同,疾病類型可分為腦實質型、腦模型、腦室型以及混合型,患者在患腦囊蟲病后,其腦組織以及大腦中樞會嚴重受損,大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疼乏力、肢體運動出現障礙、肢體麻木或者癱瘓、記憶力減退等疾病后遺癥,最嚴重的情況是繼發癲癇、視物不明甚至失明[1]。該次研究以該縣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54例患有腦囊蟲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阿苯達唑聯合呲喹酮殺滅囊蟲以及在此基礎上給予丹紅注射液這兩種方法進行治療,以此探究丹紅注射液在腦囊蟲康復治療中的療效,研究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以該縣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54例患有腦囊蟲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成員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成員年齡在26~65歲之間,平均年齡(35.5±2.3)歲;觀察組成員的年齡在22~62歲之間,平均年齡(33.2±3.3)歲。統計對比患者的身高、體重等一般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得到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同意,并在研究報告同意書上簽字。
納入標準:①臨床表現均為頭暈、頭疼、肢體麻木、癲癇發作、記憶力下降等常見腦囊蟲病癥狀;②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發現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蛋白及其它白細胞顯著增加;③腦脊液的囊蟲補體結合試驗、囊蟲抗體的ELISA、間接血凝試驗等檢測患者免疫力急速下降;③頭顱CT檢測中發現患者腦室、腦實質內低密度囊蟲影或者高密度的囊蟲鈣化影;⑤磁共振發現T1加權成像時邊界清晰的低信號區,T2加權成像時則為高信號區[2]。
對照組:兩組患者均3次/d口服呲喹酮,但要注意,每個療程口服的呲喹酮總量為310 mg/kg;同時3次/d口服0.75~1.5 mg的氟美松,還要3次/d通苯妥英鈉100 mg。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添加丹紅注射液進行治療,1次/d加用丹紅注射液40 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滴。治療共持續5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個月,7 d為1個療程。
在治療一段時間后,通過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癥狀變化情況,來總結有效率進行對比,以及對患者在治療前后記憶力的好轉率進行記錄對比。
有效率評判標準:腦CT等相關檢查顯示囊蟲已經全部死亡或者鈣化,患病部位無腦積水以及水腫區,且患者的頭疼、乏力、肢體麻木、視力下降等癥狀消失則為顯效;如果腦CT等相關檢查顯示囊蟲已經大部分死亡或者鈣化,患者患病部位腦積水以及腫區大面積減少,且患者的頭疼、乏力、肢體麻木、視力下降等癥狀也得到明顯改善則為有效;如果腦CT等相關檢查顯示囊蟲的死亡或者鈣化率低于原來的50%,患者患病部位的腦積水以及水腫區的消失面積小于原來的50%,且患者的頭疼、乏力、肢體麻木、視力下降等癥狀改善程度不明顯,甚至患者的各項檢測的各種癥狀相較治療前更加嚴重,則為無效;
將實驗所得數據通過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后,計量資料采用(x依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 χ2檢驗,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結果經統計學分析得出,對照組患者中9例顯示治療顯效,13例顯示有效,5例顯示無效,總體有效率為81.48%,觀察組患者中19例顯示治療顯效,7例顯示有效,1例顯示無效,總體有效率為96.30%,觀察組的各項數據都要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兩組患者的治療總體有效率對比
實驗結果經統計學分析得出,對照組中有19例的記憶力出現好轉,觀察組中25例記憶力出現好轉,觀察組的記憶力好轉率92.59%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73%,兩組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記憶力好轉率對比
腦囊蟲病約占囊蟲病的80%以上,早期可見活的囊尾蚴,囊的大小不等,最小的僅有2 mm左右,一般的在5~8 mm之間,頭節如小米大小,呈現灰白色,囊內有透明液體,囊的周圍腦組織有炎癥反應,為中性多核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及膠原纖維,距囊稍遠的地方有血管增生、血管周圍單個核細胞以及水中浸潤,后期囊壁增厚,蟲體死亡液化,囊液穢濁,囊的周圍逐漸出現慢性炎癥,囊液吸收完畢后,囊就會變小或者被腦膠質組織所取代而形成纖維結節或者直接鈣化,腦室內的囊尾蚴會引起局部的脈絡膜炎,顱底部的囊蟲會引起蛛網膜炎。腦囊蟲病多發于青壯年,且病起緩慢,其癥狀因為囊蟲的寄生部位不同以及數目不同而表現多種多樣,通常是全頭脹痛、跳動,可能伴有惡心,精神恍惚、突發癲癇等癥狀,給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丹紅注射液是一種把中藥丹參以及紅花按照科學配方提取的復方制劑,其主要攻效是活血化瘀、通脈舒絡,主治因為淤血閉阻而導致的胸痹以及中風,主治臨床表現為胸痛、胸悶、心悸、乏力等癥狀的疾病。丹參是一味味微苦、性微寒的中藥,為唇形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和根莖,局域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等功效,常用語胸痹心痛、心煩不眠、熱痹疼痛、瘕瘕積聚等;紅花是一年生草本,具有特異香氣,味微苦,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常用于治療惡露不行、胸痹心痛、瘡瘍腫痛等。這兩種藥相輔相成,去瘀生新、除邪卻不傷正,丹參為沉降之藥,紅花卻是升浮之品,一升一降中,內外通和,有活氣血、通經絡、化瘀血之功[3]。
綜上所述,在相同治療的前提下,額外給予丹紅注射液治療的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可以有效提高治療的總體有效率,根據在治療中對患者的各項數據進行檢測記錄,發現丹紅注射液可以有效恢復患者的腦功能,減少患者的后遺癥,值得進一步探索觀察。
[1]于振華,劉玉磊,董紅,等.丹紅注射液在腦囊蟲病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19):31-33.
[2]王亞彬,包繼廉,趙斌.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囊蟲病10例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藥,2008,21(7):30-31.
[3]李文英,高澤明,劉建宇,等.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治療腦囊蟲病康復期32例[J].中國中醫急診,2010,19(1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