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欒衛紅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顱腦外傷大多由頭部受到間接或者直接的作用導致,常見的是閉合性、開放性的損傷,常合并腦震蕩、顱內血腫等,使腦組織受到損傷,進而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使四肢運動功能有障礙出現[1]。對于顱腦外傷患者而言,大多需接受手術治療,術后運動能力有障礙留下,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對于此類患者,該院近年來于術后積極對早期康復護理進行了開展,為進一步探討其效果,該次研究分78例患者為兩組,術后分別展開早期康復護理、常規護理,現報道如下。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間于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顱腦外傷患者中選取78例,男女分別有40例、38 例,29~65 歲,均值(47.3±7.9)歲,27 例由高處墜落受傷,42例由交通事故所致,9例由暴力擊打導致。所選患者術后都有運動障礙存在,已將有精神疾病史、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臟器嚴重損傷,認知與意識有障礙者排除在外。為方便研究,隨機把78例患者分成各有35例、43例的傳統組、康復組,客觀對兩組資料進行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研究可展開。
康復組43例接受早期康復護理:(1)體位方面的康復護理。依據患者病情,行良肢位擺放,顱腦外傷患者常用的體位有以下3種:①仰臥位,以枕墊對頭部支撐,患側肩胛的后部將墊枕置入,使肩關節外展,上肢伸展。但此種體位不宜常時間使用,一般為1次60min。②患側臥位,將軟枕墊于背部,呈60~80°的角,患側的手放到枕邊,健側的手則放于身上或胸前,下肢健康的一側屈曲,患側伸直,并將軟枕墊入兩肢間,可促進功能恢復。③健側臥位。將墊枕放于頭下,軀干略微向前傾,上肢外展放在枕上,與軀干之間呈90~100°的角,可對患側血液循環進行促進,使患側肢體水腫得到預防[2]。(2)肢體方面的康復護理。①明確患者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時,對肢體實施按摩,主要為揉搓、拍打,一般6 h進行1次,10 min/次,進行3次/d。隨后從上到下、從遠至近對患者上肢與下肢的關節實施被動運動,以對肌肉萎縮進行預防,進行3~4次/d,每個關節每次進行6~9下活動,30 min/次左右。②患者意識處于清醒狀態后,指導其在床上展開主動運動,如橋式運動、移形翻身等。③患者患肢肌力在3~4級時,展開坐起訓練,開始對床頭進行30°的抬高,隨后逐步對床頭抬高的角度進行增加,患者可持續30 min坐位后,指導其對軀干進行俯仰、側屈的活動。④患者可以自行坐穩后,指導其開始進行立位平衡、站立、行走方面的訓練,進行 1~2 次/d 訓練,40 min/次。 (3)生活能力方面的康復訓練。指導患者自主進行洗漱、進食、穿衣方面的訓練,先對簡單的動作進行訓練,再逐步對復雜動作進行訓練。(4)心理方面的康復護理。(5)心理方面的康復治療。在突發性病情、生活能力下降等影響下,患者心理情緒會受影響,出現消極心理。以誘導發問的方式引導患者對情緒進行表達,并給予患者勸導,使患者感受到精神與情緒方面的支持,積極對各項康復護理干預進行配合。傳統組35例接受常規護理指導,如病情觀察、心理干預、出院指導等。
以Fugl-Meyer量表對兩組護理前后的運動功能進行測定,上肢運動總分66分,下肢總分是34分,運動能力與得分是正比關系[3]。②以Barthel對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進行分析,100分是總分,得分與生活能力是正比關系[4]。
該次數學統計分析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Fugl-Meyer、Barthel評分均由(x依s)進行,采用 t檢驗,兩組數據客觀對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上肢與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均有提升,組間對照明顯康復組較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運動功能評分對照[(x依s)袁分]
干預前,康復組 Barthel評分是(27.6±3.3)分,傳統組是(27.7±3.4)分,兩組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康復組 Barthel評分是(56.8±5.2)分,傳統組是(37.9±4.2)分,組間對照康復組明顯較高(P<0.05)。
顱腦外傷患者大多需接受手術,術后運動功能會有障礙存在,會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需進行康復干預。近年來,康復護理在臨床上逐漸被廣泛應用,將其應用在顱腦外傷術后患者中,從體位、肢體、生活能力、心理等方面展開康復護理,給予康復訓練,可使患者肢體功能、運動能力得到有效恢復。同時,早期康復護理可使腦側支循環加速建立,對病灶周圍組織重組、代償進行促進,經康復護理,患者腦損傷區喪失的功能可由其他區域代償,促進患者相關功能的改善[5]。
該次研究中,接受早期康復護理的康復組干預后肢體功能運動評分、生活能力評分都明顯較接受常規護理的傳統組高(P<0.05)。
綜上所述,接受手術治療后運動存在障礙的患者實施護理時,臨床上可積極展開早期康復護理,以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康復,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1]李云梅.綜合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術后運動障礙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14(30):542-543.
[2]董曉敏,李愛萍,吳立紅,等.早期綜合康復干預顱腦外傷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7):513-517.
[3]魏碧.優化康復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康復期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6):73-74.
[4]林志瑜,沈偉玲,吳麗婷,等.顱腦外傷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36):195-197.
[5]宋小玲,張舟,龍清,等.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手術出院患者康復情況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31):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