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婦瘤科,甘肅武威 733000
宮頸癌作為臨床婦科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對女性健康、生活質量均造成影響。初期宮頸癌治療主要以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為主,盡管效果顯著,但易伴發相應的并發癥(尿潴留),從而影響預后。為此,此次選68例宮頸癌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作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篩選68例宮頸癌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作研究對象,以數字隨機法分組:A組34例,年齡23~68歲,年齡均值(43.50±2.55)歲;B 組 34 例,年齡 24~68 歲,年齡均值(44.50±3.50)歲,對2組患者以上臨床信息展開對照,發現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A組 34例給予康復訓練:(1)盆底肌肉康復訓練:①告知患者于不收縮的下肢、臀部肌肉情況下,自主收縮其尾骨、恥骨周邊肌肉,即會陰部、肛門區的括約肌,收縮 6~10 s/次,持續 30~50 次,總共持續 5 min;②按照患者實際恢復情況指導其作仰臥起坐或是仰臥抬腿,3~4次/d,堅持5 min/次,以增強患者的腹肌力量;取患者坐位,告知患者身體向前傾,充分放松腹部,慢慢收縮腹肌,這樣主要訓練患者收縮腹肌的過程中,腹壓方向朝膀胱、盆底用力,以使膀胱、盆底的壓力增大,促進排尿[1];③雙手拇指放于髂嵴處,其余的手指放于下腹部的膀胱區,先于下腹部的膀胱區做按摩,以刺激膀胱收縮,而后加大按摩力度順著盆腔的方向壓迫,以使腹內壓增加,同時也使膀胱內壓增加,便于排尿。
(2)膀胱功能康復訓練:術后第3日,醫務人員可指導患者于床上臥位的狀態下訓練其陰道、尿道、肛門括約肌等收縮、舒張能力,并根據其康復情況選取適宜體位,適當增多訓練時間及次數;術后第4日可取坐位,身體慢慢前傾,放松腹部,而后收縮其腹肌,在收縮腹肌的過程中腹壓方向朝著膀胱、盆底用力;術后第5日,根據其恢復指導患者做仰臥起坐、仰臥抬腿,3~4 次/d,5 min/次,而后慢慢增加。
1.2.2 B組 34例予以康復訓練聯合針灸:康復訓練方法和A組一致,在此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方法為:①選取合適的穴位:針灸穴位以關元、膀胱俞、曲骨、中極等為主穴位,足三里、三陰交作為輔助穴位輔。都選2.0寸毫針針刺法,針灸手法選用重捻轉提插,在針刺患者的曲骨穴、中極穴時,針尖需斜向會陰區,針刺會以會陰部有脹麻感適合[2];②針刺三陰交穴位時需向上斜刺,確保針感傳導放射到大腿的內側,如若放射到小腹或是會陰部,則療效更明顯;③在針刺膀胱俞、足三里時應選重刺捻轉提插,待上述腧穴得氣之后,選G-6805型的電針儀,正極連接配穴,負極連接主穴,電流的輸出量應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做相應調整;④若沒有用電針刺激的腧穴,可每10 min做一次重捻轉提插手法,40 min/次,1 次/d,持續 5 d。
臨床仔細觀察并記錄下2組術后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發生情況、殘余尿量、留置尿管時長等。
此次數據處理選SPSS 20.0統計學軟件,文中涉及的術后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發生情況、殘余尿量、留置尿管時長等統計結果,以(%)、(x依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34例:0例發生尿潴留,1例發生尿路感染;A組34例:6例發生尿潴留,7例發生尿路感染,比對可知,B 組明顯比 A 組低(P<0.05)。
2組殘余尿量、留置尿管時長等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2組殘余尿量堯留置尿管時長對照(x依s)
宮頸癌是臨床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發病率很高,若臨床未得到及時治療,則會嚴重威脅女性身體健康[3]。臨床針對初期宮頸癌患者治療首選廣泛子宮切除術聯合宮頸癌根治術,盡管療效確切,但術后創傷很大,易伴發各種并發癥,尤其是尿潴留最為常見。因此,臨床需于術前、術后對患者開展相應的康復訓練,以促進其恢復。該次對入院患者予以康復訓練,于術前/后指導其做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可幫助膀胱受損神經恢復,避免膀胱肌肉快速萎縮,而且提肛肌康復鍛煉也會使陰部、腹部、肛門迅速恢復,同時幫助尿道/肛門括約肌、盆底肌功能恢復,明顯改善機體排尿功能。
中醫學將尿潴留歸屬“癃閉”疾病的范疇,宮頸癌術后尿潴留會明顯緩解其病痛[4]。經絡內于臟腑,外于肢節,行針灸治療體表穴位能通過經絡慢慢調整其內臟功能,取中極配膀胱俞、俞募配伍法,以上兩個穴位互相配合后的調肝臟危機效果明顯,在膀胱氣化功能嚴重不足患者中應用較廣;關元穴屬于小腸募穴,重刺其曲骨穴,可起到行氣、通滯、利尿等作用;三陰交屬于足三陰經之交會穴,針感可放射到大腿的內側,療效確切;足三里取其可強化機體的抵抗力[5]。上述穴位相互配合,可促進支配膀胱功能神經快速恢復,收縮膀胱泌尿肌,放松會陰部肌肉,以增強膀胱的排尿功能,將殘余尿量減少至最低,避免尿潴留發生。
此次研究對象選自68例宮頸癌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將其分成2組,一組予以康復訓練(A組),一組予以康復訓練聯合針灸(B組),結果發現B組尿潴留發生率0.00%、尿路感染率2.94%,均比A組17.65%、20.59%低(P<0.05);2 組殘余尿量、留置尿管時長等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為有效防治宮頸癌術后發生尿潴留,選康復訓練聯合針灸治療,可在明顯降低術后尿潴留、尿路感染發生率的情況下,縮減殘余尿量,縮短尿管留置時長。
[1]張春雨,劉薇,馬靜茹,等.康復訓練聯合低頻電療預防中晚期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6):132-133.
[2]陳進蓮,陳偉月,陳郁芬,等.早期膀胱功能訓練預防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25(3):78-79.
[3]黃厚強,鄭思琳,陳琪,等.針灸促進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康復的系統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6,31(16):90-94.
[4]羌曹霞,郭小燕.針灸配合TDP治療儀治療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35例[J].河南中醫,2016,36(3):529-530.
[5]丁曉虹,王瀟,呂曉宇,等.頭體聯合針刺與治脊療法預防性治療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2(6):103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