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愛平
高郵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江蘇揚州 225600
早期的康復治療,能夠顯著改善腦梗死患者的后遺癥,提高其康復效果[1]。為了分析不同介入時機對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此組研究隨機抽取了40例對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從該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行康復治療的腦梗死偏癱患者中,隨機抽取4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并根據不同的介入時機分作甲乙兩組,每組20例。甲組中女性與男性各為10例;年齡均處于49~77歲的范圍中,平均是 (66.0±2.5)歲;乙組中女性是8例,男性是12例;年齡均處于50~78歲的范圍中,平均是(68.5±2.0)歲。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的基礎資料,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進一步的對比。
甲乙兩組腦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經營養類藥物以及改善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癥治療,然后評估其腦功能,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科學的康復治療計劃。甲組20例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同時,于14 d內積極實施早期康復介入治療,而乙組20例患者則在對癥治療后30 d再給予晚期康復介入治療,兩組康復治療的內容一致,詳細情況如下。
1.2.1 訓練日常生活能力 對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加強訓練,早晨指導其自行穿戴、洗漱等,然后再指導并幫助患者站來平衡以及眼手協調等功能實施強化訓練,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時間控制在20 min/d,1 次/d。
1.2.2 物理療法 對甲乙兩組腦梗死患者均積極采取多功能的超聲進行腦部掃描治療,同時對其患肢采取磁刺激儀治療,且調整不同的頻率進行刺激治療。
1.2.3 針對性治療 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展開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例如對其患側肢加強殘存功能、器具輔助等展開有針對性的自理訓練[2]。
1.2.4 針灸及推拿治療 根據中醫學,對患者頭皮運動功能區采取針灸,同時對軀體的相關穴位展開針刺治療,并且配合頭部、患肢以及軀干等相關穴位的按摩治療。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2、4周以及6周對兩組腦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生活質量等進行評分。其中,日常生活能力借助改良Barthel指數(MBI)進行評估,滿分是100分,如果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復越好,反之則越差;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借助美國國立研究腦卒中量表(NIHSS)中的評價標準進行評估,滿分是42分,評分越低表示患者進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越好;最后,積極借助生活質量評價量表進行評估,滿分是100分,尼爾包括了患者的心理情況、生理情況、軀體情況以及社會能力等多個方面,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3]。
數據用SPSS 19.0處理,計量資料用(x依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20例患者治療前、治療后2、4周以及6周的生活質量評分依次是(36.5±4.2)分、(39.3±5.1)分、(42.2±6.3)分、(62.3±6.5)分;乙組 20 例患者依次是(36.4±4.4)分、(39.4±5.0)分、(40.3±5.4)分、(52.1±5.1)分;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在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時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6周后甲組的評分顯著高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甲組20例患者治療前、治療后2、4周以及6周的生活質量評分依次是(10.5±3.4)分、(7.7±2.7)分、(7.0±2.6 )分、(6.0±2.5)分;乙組 20 例患者依次是(10.4±3.6)分、( 9.3±3.5)分、(8.5±3.2)分、(7.6±3.1)分;治療前兩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4、6周甲組評分均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對比甲乙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治療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4、6周甲組評分均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對比甲乙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x依s)袁分]
腦梗死屬于中老年群體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病情進展非常迅速,發病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腦梗死是由于患者腦組織的局部供血突然停止或減少,導致該區域腦組織缺氧、缺血,甚至軟化、壞死。同時,發生腦梗死后約80%的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失語、偏癱[4]。
對腦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介入治療,可以促進其側腦半球功能早期重組與代償,便于改善其神經功能,使其軀體整體水平得以改善,降低致殘率。此外,早期介入治療還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治療效率[5]。在該組中,甲組接受早期介入治療,無論是神經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還是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優于晚期介入治療的乙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實施早期康復介入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郭清麗,歐秋燕,梁潔瑩.階段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10(1):176-178.
[2]陽軍,張云霞,張丹,等.小組康復鍛煉對腦梗死偏癱老年患者上肢功能康復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7,11(4):421-422.
[3]吳春城.早期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7,20(4):124-125.
[4]韋玉魯.康復治療介入時機對腦梗死偏癱病人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8):2112-2114.
[5]王世剛.康復治療介入時機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