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玲
西藏阜康婦女兒童醫院生殖中心,西藏拉薩 850000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礙疾病(FPFD)主要是因為盆腔手術與分娩等原因所致盆地支持組織的薄弱,造成盆腔臟器的移位,進而引起功能異常的疾病。在國內,有15%~20%女性患者因為相關疾病將子宮切除,手術所致盆底功能的障礙,例如:性生活質量的不滿意、尿失禁與陰道壁的松弛脫垂等,使得女性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該次探究聯合電刺激治療與生物反饋治療對于腹式非脫垂的子宮全切除手術患者盆底功能康復效果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該院采取腹式非脫垂子宮全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72例,依據術后治療方式差別分成聯合組和常規組,每一組患者36例,常規組患者行常規健康宣教,聯合組聯合電刺激治療與生物反饋治療。在常規組中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41歲和57歲,年齡的均值是 (48±1.34)歲。在聯合組中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40歲和57歲,年齡的均值是(49±1.27)歲。兩組研究對象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常規組患者行常規健康宣教。
聯合組聯合電刺激治療與生物反饋治療,操作如下:在手術結束后3個月實施電刺激與生物反饋的康復治療,1次0.5 h,1個星期1次,1療程15次。把引導探頭置于陰道中,對陰道壓力進行感應與傳導,以形成肌力的曲線,通過專業醫師指導病人按照生物反饋的模塊進行放松與收縮盆腔肌肉,同時應用脈寬與適當頻率,刺激患者盆地神經與支配肌肉,并對盆底功能進行檢測。
觀察記錄患者壓力性尿失禁的情況與POP-Q的分度。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來統計,然后應用(x依s)來代表計量資料,通過t對組間比較情況進行檢驗;通過百分率(%)來代表計數資料,應用χ2對組間比較情況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治療前壓力性尿失禁評分為 (2.46±1.05)分、療程結束即時為(7.12±2.31)分,聯合組治療前壓力性尿失禁評分為(4.51±1.32)分、療程結束即時為(7.08±2.53)分,兩組患者壓力性尿失禁的評分數值比較接近,組間對比以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常規組壓力性尿失禁評分為(7.16±2.34)分,聯合組壓力性尿失禁評分為(3.08±1.09)分,聯合組患者壓力性尿失禁評分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小于常規組,組間對比以后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個分度患者例數對比以后,數值比較接近,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聯合組Ⅰ度、Ⅱ度、Ⅲ度例數與常規組相比,數值之間差異比較大,組間對比以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治療前后POP-Q的分度例數對比(n)
在婦科,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與子宮出血屬于臨床常見的疾病,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會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1]。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取子宮切除手術治療,但是手術過程容易改變患者盆腔結構,因此術后需要配合相應的療法,以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電刺激主要是應用頻率安全與不同脈寬電流對各個位置神經纖維、肌肉進行刺激,將肌肉疲勞程度降低,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2]。但是單純采取電刺激治療時,其效果有限,對于患者盆腔功能的康復極為不利。而生物反饋主要是把專用的感應探頭放置在陰道內,然后對肌肉與陰道壓力的變化進行感應,并呈現于電腦上,以便醫生分析。通過聯合電刺激與生物反饋療法治療,能夠對患者盆底功能進行改善,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3]。該次研究中顯示,治療后,聯合組患者壓力性尿失禁評分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小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聯合電刺激治療與生物反饋治療,能夠改善腹式非脫垂的子宮全切除手術術后盆底功能,可推廣。
[1]吳菲,羅軍,陽麗.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對全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療效[J].醫學臨床研究,2014,23(10):1882-1884,1888.
[2]張瑾,趙霞,劉麗.生物反饋電刺激對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9):3126-3129.
[3]覃瑩瑩,明芳,陳廣莉.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治療全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研究[J].醫學信息,2016,29(16):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