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照
莒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莒南 276600
臨床上,下肢深靜脈血栓屬于常見靜脈疾病的一種[1]?,F階段,臨床上應用頻率較高的血小板藥物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有利于對糖蛋白Ⅱb/Ⅲa受體和纖維蛋白原受體結合進行阻止,能夠發揮出顯著的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4]。研究顯示,老年人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采用替羅非班治療的效果顯著[5]。該研究對此也進行了探究,現報道如下。
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來該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50例,平均年齡(70.05±8.12)歲,包括 36 例男患者,14 例女患者;觀察組患者50例,平均年齡(70.21±8.26)歲,包括3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對比要求?;颊吲懦龢藴剩捍嬖趪乐靥悄虿 ⒏文I功能不全者;腫瘤者;近1個月內存在創傷史和重大手術史者;既往存在腦出血、腦梗死史者;活動性內臟出血者;入組前進行溶栓治療或者抗凝治療者。
對照組(低分子肝素鈉):臥床,將患者患肢抬高30°,給予其100 IU/kg肝素鈉皮下注射,每12 h皮下注射1次,48 h之后給予其口服華法林片治療,將患者的INR作為依據,對其用藥劑量進行合理調整。
觀察組(低分子肝素鈉+替羅非班):臥床,將患者患肢抬高 30°,給予患者 0.1 μg/(kg·min)替羅非班靜脈泵入,同時給予患者100 IU/kg肝素鈉皮下注射,每12 h皮下注射1次,48 h之后停止替羅非班,給予其口服華法林片治療,將患者的INR作為依據,對其用藥劑量進行合理調整。
①對比兩組患者靜脈再通情況,將其分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未通3種情況,部分再通、完全再通率之和即為總再通率;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6、hs-CRP、FDP、PAI-I、tPA、MPAR 等指標情況。
將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35例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2例未通,再通率為96%;對照組中34例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再通率為94%。兩組靜脈再通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相對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IL-6、hs-CRP、FDP、PAI-I、tPA、MPAR等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 IL-6、hs-CRP、FDP、PAI-I、tPA、MPAR 等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相關指標對比(±s)
指標 對照組(n=50)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治療前 治療后IL-6(pg/mL)hs-CRP(mg/mL)FDP(mg/L)PAI-I(IU/mL)tPA(AU/mL)MPAR(%)82.35±19.02 24.97±7.74 14.65±5.16 11.87±1.28 1.65±0.77 75.88±15.35 75.63±20.42 21.85±4.16 17.55±2.63 9.06±2.38 2.15±0.415 66.99±16.72 80.69±22.86 25.67±6.23 15.36±4.76 12.02±2.12 1.82±0.63 73.23±17.12 43.22±12.56 13.22±3.22 22.56±3.78 6.88±3.68 2.99±0.25 32.56±19.82
沒有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顱內出血、泌尿系統、消化道以及皮膚黏膜出血現象。
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基礎療法為抗凝,溶栓療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將患者的出血風險增加,并且難以獲得明確的療效,所以其應用受到了較大限制[6]。以往研究顯示,靜脈血栓形成和動脈血栓形成具有較大差異性,血小板為動脈血栓的主要成分,紅細胞和纖維素為靜脈血栓主要成分,該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靜脈血栓中血小板的作用[7-8]。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靜脈血栓形成過程中,血小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對靜脈血栓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抗血小板治療。替羅非班有利于對糖蛋白Ⅱb/Ⅲa受體和纖維蛋白原受體結合進行阻止,能夠發揮出顯著的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次,該藥物還能夠對血小板活性進行抑制,將血小板釋放血管活性物質減少,促使微血管痙攣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將患者的血管內皮舒張功能改善,進而發揮出良好的抗炎、促纖溶作用。該研會結果顯示出兩組靜脈再通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IL-6、hs-CRP、FDP、PAI-I、tPA、MPAR 等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說明該藥物可以通過多種作用機制來對靜脈血栓進行治療。其次,對該藥物的安全性進行探究可知,研究中沒有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顱內出血、泌尿系統、消化道以及皮膚黏膜出血現象,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老年人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采用替羅非班治療的效果顯著,且具有較高安全性,在臨床上存在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王峰,王植榮,劉芳如,等.替羅非班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纖溶系統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4):352-355.
[2]古旭云,朱昱冰,趙磊,等.鹽酸替羅非班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2):298-300.
[3]王峰,王植榮,劉芳如,等.替羅非班與尿激酶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療效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34):35-38.
[4]何小伍,馬禮坤,黃文勝,等.血栓抽吸導管聯合替羅非班治療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368-370.
[5]邱煒煒,黃輝,袁彬,等.冠脈內小劑量替羅非班聯合血栓抽吸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2):99-100.
[6]李豐偉,張振建,錢進,等.單純血栓抽吸及聯合冠脈內注射替羅非班和前列地爾對急診PCI無復流患者的臨床療效[J].微循環學雜志,2017,27(1):29-33,38.
[7]陶志強,宋杰,黃為,等.血栓抽吸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7):761-762.
[8]蔡舸,呂云,高彥,等.血栓抽吸聯合替羅非班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的運用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5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