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高,楊小蘭,李靜,鄧婷婷
四川巴中市中醫院兒科,四川巴中 636000
手足口病即由于腸道病菌而引發的極易交叉感染的一類出疹型病癥,具備傳播較廣、傳染迅速、傳染渠道較多等特征,會引發手部、腳部、口腔部位出現突發型皮疹,常見于未滿3歲的兒童群體內,每年夏季的5~8月即這一疾病的多發時間段[1]。該文就探討并研究了喜炎平協同單磷酸阿糖腺苷應用到給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開展治療期間的成效,同時取得了如下成果,現報道如下。
把2013年6月-2017年3月來該院就診的102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根據具備差別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全部患者都同小兒手足口病診治規定同臨床表現相符,手足口病監測標準:腸道病菌特異型核酸呈陽性、分出腸道病菌并確定是手足口病的腸道病菌、急性期同恢復期血清手足口病的腸道病菌內及抗體出現超過4倍的上升癥狀,臨床表現:發燒且手足口腔周邊出現皰疹構成潰瘍;全部患者的親屬都知曉該次試驗研究并愿意加入,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無法堅持治療計劃的患者;基本資料不完整的患者。其中,試驗組有患者51例,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齡為11~55個月,平均年齡為(33±2.99)個月;試驗組予以喜炎平協同單磷酸阿糖腺苷開展治療。對照組有患者51例,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齡為15~60個月,平均年齡為(37±3.89)個月;對照組施以喜炎平開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與年齡以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施以喜炎平開展治療:靜脈注入喜炎平(國藥準字是:Z20026249)5~10 mg/kg,1 次/d, 持續治療5 d。試驗組予以喜炎平協同單磷酸阿糖腺苷開展治療:靜脈注入單磷酸阿糖腺苷 (國藥準字是:H20056598)5~10 mg/kg,1 次/d,持續治療 5 d;運用喜炎平的方法及劑量同對照組相同。
記錄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口腔皰疹及潰瘍愈合時長、退燒時長與住院時長。并評測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治療成效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把治療成效分成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方面,其中,顯效即兩天中患者的體溫回歸正常,原來皮疹出現吸收現象,沒有皮疹的繼發成長,其余有關臨床癥狀顯著好轉減弱,精神恢復,身體狀況正常;有效即3 d中患者的體溫回歸正常,原來皮疹出現吸收現象,沒有皮疹的繼發成長,其余有關臨床癥狀得到舒緩,精神恢復,身體狀況正常;無效即3 d中患者依舊伴隨發燒,皮疹沒有下降甚或是增加,其余有關臨床癥狀沒有舒緩,精神不佳。總有效率即顯效率同有效率之和。
該次研究內,全部數據均借助了SPSS 19.0這一統計軟件加以探究及處理,其中,計數資料借助(%)展示,進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借助(±s)展示,進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對照組經過治療以后有21例患者顯效,有19例患者有效,有11例患者無效,總有效率即78.43%;試驗組經過治療以后有27例患者顯效,有23例患者有效,有1例患者無效,總有效率即98.04%;比較以后發現具備統計學的意義(P<0.05)。
兩組經過治療以后的臨床癥狀舒緩時長與住院時長加以比較發現具備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經過治療以后的臨床癥狀舒緩時長與住院時長[(±s),d]

表1 對比兩組經過治療以后的臨床癥狀舒緩時長與住院時長[(±s),d]
組別 口腔皰疹愈合時長口腔潰瘍愈合時長 退燒時長 住院時長試驗組對照組2.03±1.01 3.79±1.28 2.14±1.51 3.23±1.27 1.03±0.99 2.75±0.75 5.47±2.95 6.84±2.96
對照組經過治療以后有3例患者焦躁,有3例患者過敏,有2例患者惡心,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即15.69%;試驗組經過治療以后有1例患者焦躁,有1例患者過敏,有2例患者惡心,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即7.84%;比較以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為近幾年生物體的變化、生活習慣的變化等,手足口病一類的傳染病患病率呈現逐步增加這一態勢,而兒童群體是手足口病的多發群體,對其身體健康有所影響[2]。手足口病因為患病急迫,疾病狀況發展迅速,會伴隨發熱、頭痛等同流感一致的癥狀,高燒不降,在加以預防的基礎上,要盡早發現、明確診治、科學治療,以促使患者盡早康復。通常體溫愈高病期愈長,發病以后患者的口腔黏膜、嘴唇都有由于炎癥構成的潰瘍,患者會由此出現焦躁的負面情緒,無法促使治療更好開展,甚或會產生肺水腫、腦膜炎等一類的并發癥,引發死亡。當前,各類新興的對手足口病加以治療的藥品被臨床大量運用,讓對這一疾病實施的治療選擇更為多樣[3-4]。其中,單磷酸阿糖腺苷是抵抗DNA病毒藥,于細胞中磷酸化形成阿糖腺苷三磷酸,同病菌的DNAP開展競爭,阻礙病菌形成,對手足口病具備較優的治療成效。中藥試劑喜炎平是清熱去毒、滅菌消炎一類的藥品,借助阻礙炎性因子的分散,讓抗炎同炎性因子維持均勻狀態。喜炎平協同單磷酸阿糖腺苷運用能體現出抗病菌、消炎的多重成效。該次研究內試驗組予以喜炎平協同單磷酸阿糖腺苷開展治療,患者的治療成效、臨床癥狀舒緩時長與住院時長、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都好于對照組(P<0.05),同李秀梅等[5]調研成果相一致。
綜上,喜炎平協同單磷酸阿糖腺苷應用到給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開展治療期間具備優良的成效且具備臨床方面的運用價值。
[1]劉俊華.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青島醫藥衛生,2016,48(2):141-143.
[2]王雷,汪受傳.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的Meta分析[J].中醫雜志,2016,57(21):1838-1841.
[3]張紹梅.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3):134-136.
[4]陳靜梅.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6,22(3):29-31.
[5]李秀梅.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