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亮
濰坊學院醫院外科,山東濰坊 26106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該疾病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同時會并發一系列的并發癥發生,使得死亡率不斷增高[1]。該疾病的主要誘因包括久坐、口服避孕藥、肥胖以及妊娠,患者通常在發病后會出現患肢疼痛、發熱和腫脹的臨床癥狀表現[2],部分患者在病發后癥狀不明顯,只表現出咳嗽和呼吸困難的癥狀,使得臨床診斷的難度加大,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該次研究將會對選取該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接受治療的10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診斷和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接受治療的10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0例。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在22~87 歲,平均年齡為(56.4±5.8)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齡在23~88歲,平均年齡為(55.7±5.2)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上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非手術治療,患者需要保證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期間對患者的患肢周經的變化情況做詳細的測量與統計,應當注意禁止對患肢實施按摩與熱敷。給予患者抗凝、祛聚治療,皮下注射4 000 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用藥兩次,用藥時間維持7~10 d;同時可以配合使用丹參注射液來改善循環,用藥時間為7~14 d;此外患者每天晚上需口服腸溶性的阿司匹林,劑量為100 mg,也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劑量做相應的調整。當患者的下肢腫脹癥狀得到改善時則口服華法林片進行治療,通常與低分子肝素鈣同時使用3 d,劑量為2.5 mg,每天用藥1次,對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進行監測,治療時間為半年左右。祛聚則給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劑量為500 mL,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用藥,每天用藥1次,用藥時間為5~7 d。研究組采用手術方法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實施導管介入溶栓治療;一半患者實施經患肢淺靜脈溶栓藥物治療,一半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導管取栓術進行治療[3]。研究組患者均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下實施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對肺動脈栓塞進行預防。
將得到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的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其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治療效果分為無效、有效、治愈,無效:患者的癥狀相比治療前沒有發生變化,有效:患者的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改善,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已消失,病情得到控制,均完全治愈,治療總有效率=(有效例數+治愈例數)/總例數×100%;并發癥癥狀包括腫瘤轉移、胸悶、憋氣、咯血等癥狀,并發癥發生率=(腫瘤轉移例數+胸悶例數+憋氣例數+咯血例數)/總例數×100%。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有6例無效,21例有效,23例治愈,總有效率為88.0%,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有1例無效,14例有效,35例治愈,總有效率為98.0%,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指患者的血液高凝、血流緩慢以及血管的內膜發生損傷,有相關報道顯示[4],左下肢患病的幾率高于右下肢,是因為右骼動脈橫跨在左骼靜脈上。下腔靜脈濾器屬于一種過濾裝置[5],在腔靜脈內的位置放置,可以在保持下腔靜脈血液暢通的同時,對其血栓起到攔截作用[6],避免大塊脫落的血栓塊進入至肺動脈內,而導致形成致死性的肺栓塞。濾器則只能對血栓起攔截作用,對已經進入肺動脈內的血栓沒有作用,因此則需要與降血脂和活血等藥物配合使用,改善血栓癥狀,從而預防新血栓形成[7]。
與此同時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并發癥,但該次研究在進行手術之后選用尿激酶溶栓進行治療,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實施溶栓治療中選用微量泵將尿激酶持續泵入,再配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鈣以及相應的擴血管和降血脂藥物,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而非手術方法治療則會很容易導致患者發生肺動脈栓塞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效果相較于非手術方法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對致死性肺動脈栓塞的發生具有很強的預防作用,同時患者的并發癥相對較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對患者及時實施抗凝、祛聚治療能夠對患者的患肢腫脹現象起到有效的緩解作用。
[1]鄧娟娟.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5,(18):2570-2571.
[2]余成,黃小斌,鄭君,等.重型顱腦損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診治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5(2):285-286.
[3]袁旭,何明菊.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9):277-278.
[4]邢雷,黃劍波,孔令泉,等.乳腺癌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1):40-41.
[5]王欽義.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30):54-56.
[6]李新建,劉黨勝.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體會[J].實用骨科雜志,2011(2):185-186.
[7]張淑文,王麗娟,王樹滿.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3):3128-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