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江蘇無錫錫山區鵝湖鎮衛生院普內科,江蘇無錫 214117
當前,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增長,以及生存壓力過大,很大明顯的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比例。臨床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多發病就是腦梗塞,特別是大面積的腦梗塞。發病率高達75%以上,這是心腦血管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腦梗塞主要是由腦動脈主干阻塞所導致,使供血區域腦組織缺氧,腦組織大范圍損害。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核心就是預防腦梗,吡拉西坦和依達拉奉都是可以改善神經功能的藥物。該院對依達拉奉聯合吡拉西坦治療大面積腦梗的臨床效果從而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自2015年4月-2016年1月來該院接受腦梗塞治療的50例患者,其中有21例女性,29例男性,年齡均在47~67歲,其中糖尿病者12例,高血壓者9例。將他們隨機分為觀察組 (25例)和對照組(25例)。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再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治療后,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2 g+0.9%NaCl溶液100 mL,2次/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0.9%NaCl溶液100 mL,2次/d。兩周為1個療程。
在對腦梗塞患者接受1個療程治療后,對患者進行治療評價,無效:患者癥狀并無好轉甚至惡化,肌力并未恢復;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肌力恢復達到2級以上;顯著:患者病情有所好轉,癥狀得到改善,無殘疾。
該次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所采用的軟件是SPSS 15.0統計學軟件,其中組間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并用(±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3.1%)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5.2%)。經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接受治療后的臨床效果[n(%)]
當前,臨床上對大面積腦梗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導致腦部區域壞死、水腫或缺血的原因是大腦中的動脈或者頸內動脈堵塞。有關于大面積腦梗塞的診斷標準,是指梗塞面積大于大腦的2/3或者面積達到2個及2個以上的腦葉都可以診斷為大面積腦梗塞。控制顱內發的升高是腦梗塞的主要治療核心,并促進腦部組織的恢復,從而防止腦疝,降低腦水腫。臨床上腦梗塞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發性腦梗塞,另一類則是繼發性腦梗塞。原發性腦梗塞大多都是由血流動力因素、血管壁以及血管內因素;最為常見和最重要的因素則是動脈管壁,而糖尿病與高血壓等疾病往往是和在動脈管壁的病變中并發的。導致大腦血管供血區域因缺血而壞死主要是因為血栓堵塞,這叫做繼發性腦梗塞。決定能否成功治療腦梗塞以及神經功能恢復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及早的確診以及積極配合治療。所以,在此次試驗中,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對腦梗塞患者給予了吡拉西坦和依達拉奉的注射,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有了明顯的效果。作為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和新型的抗氧化劑的依達拉奉,不僅能抑制腦組織損傷和腦水腫,同時還能控制腦梗塞的病理過程,并且還能保護神經細胞和發揮抗血作用,防止大腦血管細胞損傷,從而可以有效地保護腦細胞,降低死亡率。吡拉西坦不僅能夠增強神經興奮的傳導,還能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但是如果對腦梗塞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單獨使用依達拉奉和吡拉西坦,雖有治療效果但并不顯著。若兩者聯合使用,能在患者改善癥狀的同時也有利于身體恢復。
該次研究中,該院采用了依達拉奉聯合吡拉西坦同時治療大面積腦梗塞患者,實驗結果證明對腦梗塞患者使用依達拉奉聯合吡拉西坦治療的效果明顯高于單獨使用吡拉西坦,兩組比較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治療大面積腦梗塞的患者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依達拉奉聯合吡拉西坦,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這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1]劉軍武.大面積腦梗塞予以奧拉西坦聯合依達拉奉的臨床療效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5.39(11):1274-1275.
[2]張慶偉,葉作龍.依達拉奉聯合奧拉西坦治療大面積腦梗塞臨床療效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10):1528-1529.
[3]王濤,吳宏波.大面積腦梗塞患者采用依達拉奉聯合吡拉西坦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8):42.
[3]薛蕊.依達拉奉聯合吡拉西坦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