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無錫市錫山區中醫醫院骨科,江蘇無錫 214194
在臨床治療中,踝部骨折十分常見,踝部骨折會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踝部腫脹、疼痛、瘀斑、青紫、運動受阻以及踝關節活動困難等,甚至還會導致踝關節出現外翻畸形的情況,影響正常運動,如果不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積極的治療,則將會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進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為了研究分析不同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選取該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踝部骨折患者,實驗組采用關節鏡下踝部骨折手術進行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為該次研究中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患者為45例。進行該次研究前,患者均已了解該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2]。實驗組45例患者中,27例患者為男性,18例患者為女性,年齡范圍為27~64歲,平均年齡范圍為(38.6±4.5)歲,25例患者左側骨折,20例患者為右側骨折。對照組45例患者中,26例患者為男性,19例患者為女性,年齡范圍為25~65歲,平均年齡范圍為(38.7±4.6)歲,24例患者左側骨折,21例患者為右側骨折。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手術,于患者踝部做切口,分析組織,理清血腫,進行內固定和復位,打上石膏。即在患者踝部切一個長度為7~10 cm的切口,對踝部深層組織進行認真的分離,使其能夠完全脫離內部的骨膜;之后對踝部的血腫進行認真的清理,待處理完畢后在螺釘和鋼板的幫助下完成骨折的內固定和復位,最后將石膏打下進行固定且時間一般會控制在10周左右。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進行關節鏡下踝部骨折手術,對患者的踝部進行麻醉后,取患者仰臥位并稍微墊高足部,采用前內側入路的方式經脛前肌腱以內關節線的位置,且經脛距關節需要與第三排長肌腱以外的位置持平;待關節腔充盈以后,需要將踝部的皮膚切開,完成鈍性剝離以后將鈍頭穿刺椎和關節鏡先后置入其中,其中關節鏡主要采用交替的形式在前內外側置入;在手法方式的幫助下完成對踝關節的牽引,在關節靜的幫助下全面觀察腔內的具體情況,并將整個關節腔的一般情況詳細的記錄下來;針對出現內踝、外踝以及后踝的骨折的患者,給予空心螺釘、切開復位鋼板以及經皮克氏針固定骨折,待完成手術后需要利用繃帶完成包扎,后期還需要針對患者的康復鍛煉給予一定的指導[3]。
評價標準:以相關評分標準為依據,科學的評定患者的治療情況,滿分為100分且表示患者踝部骨折功能已經恢復。顯效:踝關節的骨折功能評分在90分及其以上;有效:評分在50~90分之間;無效:評分在50分及其以下。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利用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相關檢驗并用[n(%)]表示,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s),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應治療后,實驗組患者中總有效例數為42例,無效患者為3例,滿意率為93.3%。對照組患者中總有效例數為35例,無效患者為7例,見表1。可得,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實驗組的滿意度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滿意度評分對照組(n=45)實驗組(n=45)t P 95.61±5.32 99.26±7.82 2.283 1<0.05
臨床上對踝部骨折分為多種類型,但治療目的都是一樣的,從根本上來說均是對患者的骨折機理進行理解后,采用相應的治療,使患者的踝關節能夠與鞍狀關節面進行重合,促使內外踝能夠重新恢復到正常的位置從而重新恢復癥狀,改善相關臨床癥狀[4]。在臨床治療中,踝部骨折十分常見。踝部骨折會造成患者踝部腫脹和疼痛,影響正常運動給正常的生活造成諸多的不便,還會由于過重的經濟負擔和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治療踝部骨折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方法有很多,關節鏡下踝部骨折手術即將關節鏡置入患者關節腔,從而能夠在全面觀察患者的關節腔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診斷,進而以此為依據明確手術治療方案,有效治療多種關節的軟骨損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術效果。另外,關節鏡下踝部骨折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安全性較高,且操作相對來說較為簡便,結果較為滿意,深受廣大醫生和患者的歡迎,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在該次研究中,選取該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踝部骨折患者,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手術,實驗組患者進行關節鏡下踝部骨折手術。經過對應治療后,實驗組患者中總有效例數為42例,無效患者為3例,顯效患者為20例,有效患者為22例,滿意率為93.3%。對照組患者中總有效例數為35例,無效患者為7例,顯效患者為18例,有效患者為17例,滿意率為77.8%。可得,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的滿意度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關節鏡下踝部骨折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安全性較高,且是一種微創手術,患者所產生的痛苦相對較小,不會對患者日常的活動造成影響,進而能夠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顯著有效提高,具有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的意義。
[1]楊照耀,王登峰,吳濤.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踝部骨折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5):47-48.
[2]司榮飛.不同方法治療踝部骨折臨床效果對比研究.當代醫學,2012,18(10):73-74.
[3]唐志良,郭建利.不同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4):1-2.
[4]沈超.不穩定性踝部骨折的手術治療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9):79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