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鈺,鐘占鵬,劉峰
慶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甘肅慶陽 745000
踝關節主要是由脛骨遠端、腓骨遠端和距骨體組成,是人體受力較大、活動量較多的關節[1]。外傷性踝關節骨折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是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患者發生骨折后是以踝關節腫痛、僵硬以及活動障礙等為主要表現,對其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為提高外傷性踝關節的治療效果,對該院近兩年的部分患者采取內固定手術治療,效果已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認可,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是選取該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56例,受傷入院后均接受X線檢查被確診。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個組別,實驗組與參照組各58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最小年齡者21歲,最大年齡者52歲,中位年齡為(34.9±4.8)歲;受傷原因:砸傷12例,擠壓傷9例,扭傷7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最小年齡者20歲,最大年齡者55歲,中位年齡為(34.6±5.0)歲;受傷原因:砸傷13例,擠壓傷8例,扭傷7例。將兩組患者的資料數據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于該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實驗組患者施以內固定手術治療,指導患者取平臥位,予以硬膜外麻醉,為患側下肢使用止血帶,在內踝部位做一前側切口,并在外踝后方,沿著腓骨后緣做一小切口,將骨折部位暴露出來,處理好骨折端的軟骨與碎片,并暴露出外踝。將發生移位的骨折部位予以復位,使用螺絲釘固定,依據患者的受傷情況選取形狀適宜、大小適中的鋼板對外踝進行固定。針對三角韌帶出現損傷的患者,要先做好修復再處理骨折部位。對參照組患者施以石膏固定牽引治療法,對移位骨折部位予以推壓、復位處理,而后使用石膏對踝關節部位進行外固定,并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通常在4~6周后可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將石膏固定物拆除。
經治療,患者無關節腫痛、畸形情況,X線復查顯示骨折愈合良好,踝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日常行走不受影響,則為優;X線復查顯示骨折愈合尚可,踝關節基本恢復,背伸角度在5~10°之間,跖屈角度在30~40°之間,則為良;踝關節背伸角度在0~5°之間,跖屈角度在20~30°之間,患者長時間行走,會出現腫痛感,則為可;踝關節背伸角度為0°,跖屈角度小于20°,存在一定程度的踝關節腫痛,日常活動及行走較受影響,則為差。骨折愈合優良率=優+良/總例數[2]。
統計并都比較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創傷性關節炎、骨不連以及畸形愈合等)、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整理研究數據,核對無誤后輸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檢驗,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s)表示,比較結果行t檢驗;骨折愈合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資料,采用[n(%)]的形式表示,比較結果行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分別為96.43%、75.00%,實驗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統計學檢驗結果顯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參照組更快更短,統計學檢驗結果顯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康復時間比較
踝關節是由踝穴、距骨以及周圍韌帶所構成,具有較大的負重能力,健康人的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可達體重的2~5倍。外傷性踝關節骨折多發生于踝關節跖屈時,此時踝關節的踝穴和距骨體間隙較大,穩定性差,更易發生扭傷或骨折,影響其關節功能及日常生活。對于外傷性踝關節骨折的治療,其重點是要吻合踝穴和距骨體的鞍狀關節面,恢復期正常的生理斜度,以達到解剖復位的目的[3]。為探尋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該院對近兩年的患者施以石膏外固定牽引法與內固定手術療法,前者操作簡單,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較小,但對于病情嚴重者的骨折愈合效果不夠理想,還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內固定手術療法可以先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處理,將骨折碎片清除后再進行復位、固定,雖然操作復雜、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但該療法可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骨折愈合環境,大大降低肌肉萎縮、關節炎以及畸形愈合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4]。術后指導患者堅持功能鍛煉,可促使踝關節功能恢復。該次研究中,對實驗組患者施以內固定手術治療,對參照組患者施以石膏外固定治療,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參照組更低,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參照組更快更短(P<0.05);這足以體現內固定手術在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及優勢。
綜上所述,應用內固定手術治療外傷踝關節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還可減少并發癥、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葉鈍,周淑英.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7):34-35.
[2]董新春,何星飛,梁成盼,等.BTE Primus RS訓練聯合Maitland手法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7):1202-1203.
[3]張富財,周京元.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5):145.
[4]溫晉華.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評估[J].黑龍江醫藥,2016,29(5):95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