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中醫內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淺表性胃炎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患者因為長期的嗜酒、吸煙、飲食不規律、食用零食或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原因造成淺表性胃炎的發生[1]。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表現有隱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對于該病的治療關鍵在于抑酸。而該文主要就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效果做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有淺表性胃炎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男性有66例,女性34例,所有患者通過胃鏡和經過B超檢查后均符合淺表性胃炎的診斷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泛酸等,體征檢查時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的發生,該組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18例,年齡最大的70歲,年齡最小的23歲,平均年齡(38.5±3.9)歲,病程最短的 1個月,最長的 3年,平均病程(0.9±0.5)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16例,年齡最大的72歲,年齡最小的22歲,平均年齡(39.0±4.1)歲,病程最短的2個月,最長的3年,平均病程(1.1±0.8)年,兩組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雷尼替丁治療,規格為0.15 g/片,口服1片/次,2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1)石斛 15 g、烏梅 12 g、黨參 10 g、天花粉15 g、生山藥30 g、丹參30 g、進行加減治療,對不同分型患者采取不同方劑治療:①脾胃濕熱型。對其主要以調和脾胃、化濕清熱為主,處方:厚樸15 g、蒼術15 g、黃連10 g、石菖蒲l0 g、陳皮12 g;②肝氣犯胃型。對其主要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為主,處方:甘草 6 g、陳皮 10 g、佛手 10 g、白芍 20 g、延胡索 15 g;③胃絡瘀阻型。對其主要以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為主,處方:丹參 12 g、黨參 20 g、茯苓 15 g、甘草 10 g;④胃陰虧虛型。對其主要以滋陰養胃為主,處方劑:黃連6 g、白芍 15 g、生地 15 g、山碴 15 g、甘草 6 g、麥冬 15 g、沙參 15 g、積殼 l0 g、玉竹 15 g、石斛 10 g;以上方劑均為水煎服,1劑/d,1個療程為15劑,每位患者服3個療程,禁煙酒,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對胃黏膜刺激性的藥物。(2)針灸法:在足三里、中脘、內關穴處下針,針刺得氣后,以提插捻轉法行氣30 s,留針30 min,1 次 d/[2]。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將療效分為痊愈、好轉與未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經輔助檢查胃粘膜病變消失為痊愈;胃脘脹滿或疼痛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它癥狀減輕,經輔助檢查胃粘膜病變有改善為好轉;臨床癥狀無改善為未愈[3]。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來完成該次研究的數據分析。不同組別間的等級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患者年齡、性別、例數以及其他相關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中醫組取得的總有效率達95%;西醫組取得的總有效率達81%,中醫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2.8±0.4)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4.3±0.3)周,相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1/5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4.0%(2/5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胃黏膜出現輕微炎癥損傷,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給患者帶來困擾。引起淺表性胃炎的原因有長期的嗜酒、膽汁反流、噯氣、喝濃咖啡,或者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4]。該病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隱痛、惡心嘔吐、泛酸、噯氣等。而由于人們飲食結構不合理以及其他外界壓力影響,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也出現上升趨勢。在中醫學上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胃脘痛”“胃痞”“嘈雜”等的范疇,故本病多見胃陰虧虛,血瘀氣滯,治當以養陰益胃、理氣通絡[5]。該文中對該院收治的患有淺表性胃炎的100例患者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淺表性胃炎的效果顯著。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2.8±0.4)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4.3±0.3)周,相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淺表性胃炎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使患者的身體早日康復。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取重要治療和西醫治療對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副作用較小,有利于患者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淺表性胃炎采用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較少,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時間較短,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可在臨床上使用。
[1]李學軍,劉禮梅,吳婧,等.益氣和中法針藥并用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70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1,30(5):51-53.
[2]韓宏遠.治療淺表性胃炎偏方[J].農村百事通,2016(20):53.[3]胡永敏,江偉.健脾益氣清幽湯對慢性淺表性胃炎大鼠血清IL-2及胃組織IL-2mRNA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22(2):178-180,193.
[4]王克敬."益氣養胃湯"治療老年慢性淺表性胃炎35例[J].江蘇中醫藥,2011,43(1):43.
[5]唐傳鐵.淺談益氣升降法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