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惟華,溫琳
1.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六病區,山東青島 266034;2.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三病區,山東青島 266034
骨折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類疾病,手術是治療骨折的主要方法,患者不僅對手術效果有擔憂,同時又擔心失去手術機會,所以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現改變。另外,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在情感以及身體上都受到影響,情感上主要表現為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生理以及心理明顯的應激反應,也可能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1]。焦慮以及抑郁情緒是骨折患者最容易出現的不良情緒,長期負面情緒的存在會對患者重新參與工作的能力造成影響,也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治療用于骨折后抑郁焦慮患者中的效果,現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骨折后抑郁焦慮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將全部患者根據隨機抽簽分為觀察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有30例,女有20例,年齡平均為(38.2±10.3)歲;骨折類型:脛腓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7例,粗隆、股骨頸骨折10例,髕骨骨折5例,脛骨平臺骨折5例,跟骨骨折5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有28例,女患者有22例,年齡平均為(38.5±9.8)歲;骨折類型:脛腓骨骨折14例,肱骨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6例,粗隆、股骨頸骨折11例,髕骨骨折4例,脛骨平臺骨折4例,跟骨骨折7例。2組基本資料中的各項內容相比較,一致性良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以上;由創傷原因入院;臨床存在運動、感覺以及括約肌功能障礙;經影像學檢查能夠對脫位以及骨折的類型進行確定。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嚴重臟器損傷;以往有藥物濫用、精神障礙、雙向情感障礙等精神病史;伴有對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影響的疾病史;伴有嚴重的軀體合并癥。
對照組僅實施常規臨床治療;觀察組在臨床治療基礎上聯合進行心理治療,內容如下。
1.3.1 行為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意向松弛訓練以及放松訓練。指導患者保持舒適體位指導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指導患者通過鼻子吸氣,接著保持口唇半閉,緩緩將氣體呼出,保持勻速的吸氣以及呼氣,時間控制為吸氣∶呼吸=1∶2,期間患者集中注意力在兩只腳的腳心,保持最大程度的放松,使自己能夠真實感受到肌肉的放松以及緊張,握緊雙手,堅持10 s之后將拳頭松開。
1.3.2 支持治療 協助患者增加應對手術的信心,主動給患者介紹醫院骨科科室的特色以及手術治療水平,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另外,必須給予患者足夠的精神支持,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對于患者情緒上的波動必須給予合理的疏導,告知患者平和的心態對于手術治療的優勢。鼓勵患者多與家屬交流,家屬也應該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使患者能夠在醫院這一陌生環境下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3.3 健康指導 對患者進行疾病以及手術治療相關健康知識的教育,對患者實施行為干預,幫助患者轉變錯誤觀念,樹立正確觀念,協助患者學會自我衛生保健,自覺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以及方式。可以通過圖片或者多媒體PPT的方式向患者講解骨折的發病原因,治療的選擇方法手術的必要性,術前患者應該做的準備,以及術后應該注意的事項。手術結束后要向患者介紹睡眠保持方法以及情緒穩定方法,做好感染預防工作,并且要預防二次受傷。
在干預前以及干預結束后分別利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的抑郁以及焦慮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其中HAMA總分≥29 分,嚴重焦慮;21~29 分,明顯焦慮;14~21 分,焦慮;7~14分,可能有焦慮;7分以下,沒有焦慮癥狀。HAMD總分<8分正常,總分8~20分可能有抑郁癥,總分20~35分肯定有抑郁癥,總分>35分存在嚴重抑郁癥。
評價生活質量,選擇WHOQL-BREF量表進行,其中包含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以及社會關系領域幾個方面,每項評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觀察組干預前抑郁評分結果為(21.52±2.96)分,對照組干預前抑郁評分為(21.63±3.05)分;觀察組干預后抑郁評分結果為(10.03±1.59)分,對照組干預后抑郁評分為(15.62±2.19)分。觀察組干預前焦慮評分結果為(14.59±2.16)分,對照組干預前焦慮評分為(14.62±3.05)分;觀察組干預后焦慮評分結果為(7.05±1.13)分,對照組干預后焦慮評分為(10.69±2.07)分。干預前兩組評分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評分結果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中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以及社會關系領域各項指標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環境領域 社會關系領域觀察組(n=50)對照組(n=50)85.62±5.19 67.59±4.72 87.49±6.31 70.44±5.82 80.19±5.11 78.68±4.82 82.55±6.07 74.30±4.11
大部分患者在遭受骨折病變時毫無思想上的準備,突然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心理打擊很大,因此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郁不良心理。有研究結果顯示,骨折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可能性高達70%,并且,病情嚴重程度高,受教育程度低,骨折時間短的患者焦慮抑郁狀況更嚴重,考慮是由于患者文化知識、機體對應激的適應能力造成的影響[2]。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治療,通過從各個方面入手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保持心態穩定,提升患者對治療的認識,主動配合治療,從而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
該研究對觀察組骨折患者實施心理治療,對對照組骨折患者僅實施常規臨床治療,比較兩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觀察組干預后抑郁評分為(10.03±1.59)分,對照組干預后為(15.62±2.19)分;觀察組干預后焦慮評分為(7.05±1.13)分,對照組干預后為(10.69±2.07)分(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中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以及社會關系領域指標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骨折后焦慮抑郁患者實施心理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應用并推廣。
[1]安穎奇,安玉輝,何榮霞,等.心理治療對創傷骨折患者心理狀況的效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9):1347-1348.
[2]元艷平,沈振明,安穎奇,等.綜合心理治療對骨折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2):1863-1864.
[3]劉彥偉,林晶晶,汪曉俊,等.心理治療對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損傷術后性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6,25(3):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