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拆解精品,對初學詩歌寫作的兒童進行指導,使兒童創作之初就占領文學的制高點。詩歌寫作指導,不宜講解過多理論,不妨引導兒童從精品出發,探索寫作規律。教學時,講究拆解精品的角度,引導兒童創作并連綴意象,以口頭創作與語言潤色為基礎,類比拓展,融情入詩,斟酌成章。
【關鍵詞】兒童詩;選材;創作;教學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49-0023-03
【作者簡介】陸詠梅,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浙江金華,321000)副教授,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寫作等。
兒童詩精品可以精心拆解,用作藍本指導兒童進行詩歌寫作,使兒童學有所范,文有定法,使他們在創作之初,就站在兒童詩的制高點。
如何拆解?既不給兒童“精品神圣”的高壓,造成他們對精品的疏離,讓他們浸潤在閱讀精品的審美愉悅時,自覺參與到創造性的構思中來;又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利于激發思維的拆解角度。拆解為了充分激發兒童創作欲望,把精品當“精瓶”,釀造兒童自己的“新酒”,“精瓶裝新酒”的詩歌創作教學,可以分三步走:拆解精品,創造意象,創作詩篇。
一、巧選視角,拆解精品
“作家將其審美經驗以符號的形式呈現出來,形成一個文本。”[1]文本即作品,作品進入讀者視野,可以作模仿的藍本。兒童初涉詩歌創作,教學不妨從引導模仿開始,模仿從精品開始,精品從拆解入手,講究巧妙選擇拆解角度。
為了不給兒童高壓,一開始,被拆解的作品不與小讀者見面,直接析理作品的框架結構。如以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鈴的《金魚》為模板,選取“呼吸”作視角,提問“月亮、花、魚兒呼出什么”,激發兒童想象,調動審美經驗。兒童的答案瑰麗,他們的審美經驗與詩人幾乎不分伯仲,這得益于拆解出的是原詩的框架,而保留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月亮、花、魚以人格。
為激發兒童的創作靈感,尋找想象觸發點,把目光投向游戲這一兒童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提取兒童詩人圣野的《捉迷藏》中的一個核心情景“小妹妹和風捉迷藏”,以“誰和誰捉迷藏”提問,兒童由此生發系列聯想,兒童的想象帶有詩意特點,可以說,詩歌的構思就此開始,潛藏擬人化的創作手法。
兒童詩精品拆解時,可以將作品內容作為拆解突破口,如兒童文學作家謝武彰的《花園里》,可選擇一個開放五官、打開五覺的視角,提問“花園里有什么?”五官生五覺,五覺出文章,觀察與體驗是兒童詩歌創作的基本要領,兒童充分調動感受經驗,口頭表述或筆下揮寫的意象都帶上了靈動的情思。
借用兒童詩人林煥彰的《拖地板》詩情觸發點“拖地”,提問:“拖地像什么?”使兒童在細致觀察中,與其他事物發生關聯,并能自如運用比喻這一寫作手法。“兒童作為一特殊的群體,具有可塑性極大的特點,他們將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作品價值吸收內化為自身文學修養的一部分。”[2]總之,用擬人和比喻的提問法,一開始就賦予兒童以修辭格的思考,詩歌創作進程已經推進一半。
二、創造意象,連綴意境
詩歌的本質是意象的系列呈現,因此,詩歌的創作是意象的創造。拆解精品的目的在于為兒童創設尋找意象的情景,提供優秀、經典的意象藍本。名家精品的引領,可以激發兒童,積極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情感積淀和文學素養,教學中給予他們口頭創作的平臺,借助課堂互相誘發,促使意象噴涌。筆者曾選取四、六兩個年級各三十位學生,男女性別均衡,對他們在四十分鐘內創造的意象進行了記錄。
關于“月亮呼吸什么”,六年級學生給出光亮、空氣、星星、白霧、晚風、黑夜、寧靜等意象。四年級學生給出把人吸上去、把嫦娥呼出來,把海吸上去、把飛機呼出來,把月光呼出來、把霧霾吸上去等意象。關于“花兒呼吸什么”,六年級學生給出露水、香氣、花蜜、純香、芬芳、花蜜、花粉等意象,四年級學生給出香氣、青草、花香、香味、露水、花粉、芳香、花香等意象。關于“魚呼吸什么”,六年級學生給出了水珠泡泡、浪花、寶石等意象,四年級學生給出蓮葉、海水、蓮花、寶石、水泡泡等意象。
關于“誰在捉迷藏”,六年級學生給出暖風與雪花、白天與黑夜、太陽與月亮、我和老師、陽光和云朵、春天和寒冷等意象,四年級學生給出的是炸彈和拆彈專家、死神和惡魔、寶物和我們、長江和江水、獵物和獵人、風兒和云兒、柳枝和風、皮皮魯和魯西西、長江和水中石頭、舒克和貝塔、兩個朋友、小鳥和太陽、老鼠和貓、警察和小偷、老師和粉筆等意象。
關于“花園里有什么”,六年級學生給出了人、風、花、太陽、老鼠等意象,四年級學生有美麗的野草、偷菜的蝸牛、休閑的狗、飛翔的鳥兒、嬉戲的小魚、高高的假山、綠綠的草地、睡覺的烏龜、清澈的一池水、自由自在的孩子、各種各樣的花草、園丁、植物生長的景象、晶瑩剔透的露珠、茂盛的樹木、光滑的鵝卵石、一叢隨風飄動的白玫瑰等意象。
關于“拖地像什么”,六年級學生給了擦臉、打槍、盜墓、吸塵器、洗澡、寫字等意象,四年級學生有牛兒耕地、彈吉他、割草機割草、開賽車、鋤草、溜冰、一列小火車緩慢地行駛、巨大的毛筆寫字、汽車換擋、消滅細菌、架著重機槍掃射、小朋友做早操、滾面餅、一群狼在草地上奔跑、老奶奶走路、車駛過平坦的馬路、老奶奶織衣服、老巫婆的魔法等意象。
兒童創造的意象瑰麗而富有情趣,這些意象和情景完全屬于他們,自出機杼,天然純真,沒有矯飾,為他們這個年齡所特有。當然,六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創設的意象有所不同,前者更機警、靈動,后者更富童趣、更活潑;男童與女童的意象有所不同,前者更富激情、活力,后者更加唯美柔婉,各有千秋,各臻其美。
仔細推敲他們神奇的想象,可以說,兒童的內心世界本質上就接近詩歌審美情趣。在兒童彼此激發、充分碰撞、創造大量意象的基礎上,再進行經典作品原作賞讀,只要在創作手法上稍加點撥,很快就能縮短他們與精品的距離,領悟詩歌創作的要領,無須在詩歌理論講解上花費過多時間。endprint
三、融情潤飾,創作詩篇
在兒童動筆成文之前,還要在教學上作一些鋪墊和指導。
1.連綴成篇,口頭創作。
口頭創作中,需要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讓每個兒童躍躍欲試,大膽想象。放低要求,以仿寫為標準,兒童完全可以做到出口成章。有了口頭創作的成就感,書面創作只剩一步之遠。
四年級兒童賦詩一《呼吸》:“月亮呼吸/呼出皎潔的月光/花兒呼吸/呼出濃郁的花香/魚兒呼吸/呼出閃亮的寶石。”賦詩二《喚醒》:“春天喚醒大地/像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春天喚醒凍結的小河/桃花開滿了兩岸/春天喚醒昏昏欲睡的小動物/大地上的綠葉也全醒了過來。”
六年級兒童賦詩一《呼吸》:“月牙呼出的是柔和的月光/溫柔地籠罩大地/花兒呼出的是花香/令小蜜蜂心曠神怡/魚兒呼出的是一串串珍珠/好似潔白無瑕的寶石。”賦詩二《春天來了》:“春叔叔趕走了冬爺爺/喚醒了小溪/小溪整天叮叮咚咚地歌唱/喚醒了藏在地下的小草/小草紛紛抬起油綠的腦袋/喚醒了柳樹/柳樹歡快地長出柳苗。”
2.精心提煉,語言潤色。
精心提煉詩歌語言,對詩句中重點字詞進行潤色。如拆解金子美玲的《金魚》一詩創設意象,在兒童充分展開想象,回答完三個問題之后,再提三個問題:什么樣的月光?什么樣的花香?什么樣的寶石?潤飾月光的詞匯,四、六年級學生分別提出黃黃的、皎潔、銀白、明亮、晶瑩剔透、柔和6個詞,皎潔、朦朧、半透明、清幽、清新、神秘、飄渺、芬芳、清幽、潔白10個詞。潤飾花香的,四、六年級學生所運用的詞分別有:淡淡的、甜甜的、淡雅、令人陶醉、芬芳、迷人、濃郁、神清氣爽等8個,甜美、淡雅、濃郁、清新等4個。潤飾寶石的,六年級有:一連串、晶瑩剔透的、藍藍的、紅紅的、綠綠的、五顏六色、亮閃閃、各種各樣、圓圓、令人驚嘆、潔白無瑕、價格不菲、亮晶晶、晶瑩的、五彩繽紛等15個詞,四年級有:閃亮、耀眼、五彩繽紛、剔透、晶瑩、透明、絢麗、價值連城、閃亮等9個詞。激活兒童語言儲備庫,明確遣詞造句對詩歌寫作的重要性,核心在于動詞和形容詞的選擇和提煉。在對個別意象進行潤飾的基礎上,可以指導嘗試全詩語言的潤色,如對安徽詩人璞石的《思念》原詩進行拆解:我的思念像大海(無涯)/我的思念像大海(綿綿)/你在天涯,我在窗前/你夢中的(海棠花)可開(得鮮艷)?/美麗的家鄉,(泊)在你的心里/你卻永遠(拋錨)在我胸間/我愿思念變成海鷗(的翅膀)/緊緊(飛翔)在你的(船舷)。先將括號中的修飾詞刪去,由學生補填,而后將原詩展示,使學生懂得詩歌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通過語言潤飾、斟酌,凸顯詩歌語言形象性和生動性,使學生領悟詩歌吟詠在于語言的雋永,提高他們錘詞煉句的能力。
3.大膽想象,類比拓展。
精品拆解,是要給兒童一定的詩歌范式,但如果過度依賴,也易束縛兒童創造力,限在固定的思維框架中。應該打破思維定式,鼓勵他們馳騁想象,追求創新,類比拓展。諸如,有的兒童在讀完詩人林煥彰的《影子》后,仿寫出這樣的詩句:影子在上,影子在下,就像天使和死神在捉迷藏。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就像兩個保鏢在保護著我。繼金子美玲的《金魚》賞讀后,仿寫出“太陽呼吸,呼出的是金色的光芒”這樣的句子。
4.動筆寫作,場景再現。
寫作教學若在室內,為了讓兒童身臨其境,言之有物,情動于衷,還應通過多媒體手段,再現場景,展示富有詩情畫意的畫面、音樂等,并提供相應的語言材料,既可以使他們習得一些語言,增加語言儲備、詞句積累,養成“精選辭藻”意識,又可以給詩作添色,臻于精美。
5.融情入詩,斟酌成文。
要讓兒童明白,詩歌是為情造文,非無病呻吟。兒童文學家、理論家梅子涵認為:“詩意一定是來自一種感情,往往內心就會有些感動……前提是我們有了感動才能感覺到詩意。”[3]在詩歌意象創造時,可以拆解一些短詩。比如借鑒美學家宗白華的《小詩》,讓兒童根據撿拾落葉的經驗,故意引導他們寫成散文化的表達,如下:樹上掉下一片樹葉/它落在我頭上/我把它撿起/就像撿起一首小詩。
然后,提示他們思考,這樣的表達算不算詩?進而,將第一句改寫為“生命的樹上凋落一片樹葉”,是因為看到樹葉凋零,為生命的隕落而感傷,詩意與憂傷結伴,詩情產生,才是詩歌創作的關鍵。繼而根據詩歌語言潤飾的要求,要求對后幾句詩作修改。最后呈現原作。這樣的示范引領,使兒童明白詩歌創作的要領,“要將那些不太干凈的、過于復雜的、過于強烈的情感排斥在外”[4],需要孩子們自己真切的感悟,真摯的情感,真實的審美情趣,將“那些純凈的、美好的、質樸的、富有童心的情感”[5]加以表達。
綜上,兒童詩的寫作指導,應該在兒童積極參與和創作中,梳理寫作規律,讓他們在參與式的實踐中探求創作要領。拆解詩歌精品,使初學者在起步階段就能借鑒優秀作品,梳理作品的創作思路,創造意象、構思成篇時,學有所范,寫有所依。這一方法,可以使指導者省去理論講解的煩惱,收事半功倍之效。創作手法的運用,通過詩歌作品的簡單賞析,兒童完全可以自行領悟、歸納和總結。抓住童年的黃金期,讓童心與自然、童心與人文共融,讓兒童的生活布滿詩意。
【參考文獻】
[1]王泉根.中國當代兒童文學文論選[M].南寧:接力出版社,1996.
[2]蔣風.兒童文學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4][5]梅子涵,等.中國兒童文學五人談[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