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輕女、不愿生育殘疾嬰兒、未婚先孕令人不齒,高昂的教育費用難以負擔等等,都是韓國社會存在大量墮胎現象的主要原因。
根據韓國1953年頒布、1973年修訂、后一直施行的《母嬰健康法》,懷孕的女性若不是因特殊情況(如遭受強奸、胎兒疑患遺傳疾病、孕婦和配偶患有傳染病等原因),通過吃藥或其他方式墮胎,將被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0萬韓元罰款,進行墮胎手術的醫療人員也將遭受嚴厲處罰。
此法執行嚴格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與韓國人口增長形勢密切相關。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剛結束,韓國急需補充戰爭死亡的人口,遂鼓勵婦女生育,因此墮胎罪執行相對嚴格。到上世紀70年代,韓國人口急速增長,一個家庭平均四五個孩子,人口似乎成了韓國經濟增長的障礙,政府開始控制生育,甚至提倡類似于我國一樣的獨生子女政策。這種情況下,政府執行墮胎罪就是眼睜眼閉了,甚至是“勸告墮胎”。
政府控制生育的政策很見效,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韓國人口增長率下降很快。2005年,韓國人口總和生育率降到了1.08,為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進入新世紀后,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就成了韓國最高國策,凡是能提高出生率的辦法政府都大力提倡。
韓國政府認為嚴格管理墮胎是人口增長的一大潛力。以2005年為例,韓國的墮胎件數(35萬件),接近當年新生兒出生(43萬人)人數,實際上沒被統計的墮胎人數更多。政府認為對這種“高妊娠,低生育” 現象再也不能放任不管了。在李明博執政時期(2007-2012),韓國政府從 “勸告墮胎”政策轉變為“杜絕墮胎”, 墮胎罪相應地也就得到了最嚴格的執行。
以往,韓國很少有孕婦因墮胎真正入刑的。2012年,韓國有一家經營婦女保健站的經營者幫助孕婦實施人流手術被判刑一年,她不服上訴到韓國憲法法院。后者在裁決書中指出,若不處罰或從輕處罰孕婦做墮胎手術,今后墮胎率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墮胎罪有關條款并不違憲。
這個案例引發了韓國社會對墮胎罪的存廢之爭,并愈演愈烈。2017年9月30日到11月下旬,有20多萬韓國國民在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網站上請愿,要求廢除墮胎罪。請愿人數已超過青瓦臺須作出回應的20萬人標準。
主張保留墮胎罪的國民認為,墮胎是輕視生命的行為,剝奪了胎兒的生命權,“應重視胎兒的生命”。韓國宗教界也出面倡導了反對墮胎、反對自殺、尊重生命的運動。呼吁不得歧視非婚生媽媽,創造不墮胎的社會環境。就連醫療界也對此持贊成與反對的不同意見,2009年10月,韓國一些反對墮胎行為的醫生成立了保護生命醫師會,開設了用于舉報實施非法墮胎的同行業醫生和醫療機構的熱線,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墮胎運動”。
這些堅持墮胎有罪的人諷刺墮胎罪廢除論者很多就是產科醫生或者婦女診所經營者,給愿意墮胎的孕婦做墮胎手術是“難以割舍的收入來源”。
主張廢除墮胎罪的國民訴求是,1973年制定的《母嬰健康法》已經44年,其間從未再次進行審議,而韓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強調“女性的健康和自我決定權”, 女性對自己身體的主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同樣不容侵犯。認為政府限制墮胎其實是為了解決不斷下降的人口出生率難題,是把女性當成一種“生產工具”。 以外國的情況來看,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共有29個國家準許墮胎,占所有成員國的80%。因此他們強烈要求廢除墮胎罪和墮胎藥合法化。
他們還認為,如果保存墮胎罪,并不能減少墮胎孕婦的人數,只不過是都跑到條件很差的小診所去做手術,或者去國外做墮胎手術而已。
有韓國學者指出,重男輕女、不愿生育殘疾嬰兒、未婚先孕令人不齒,高昂的教育費用難以負擔等等,都是韓國社會存在大量墮胎現象的主要原因。面對民眾日益高漲的請愿行為,青瓦臺作出了回應,將在2018年對墮胎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并在此基礎上視情況作出政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