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寬?オ?
摘 要:中學時期是青少年人格發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針對性地加強引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能夠在身體、心理健康積極的成長,對學生人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學校德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才可能有效的開展,不斷的傳承。
關鍵詞:學校德育;政策依據;理論支撐;思想傳承
中學時期是青少年人格發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當今社會各種傳媒及網絡傳播的腐朽文化,侵蝕著校園,從而使學校這塊凈土也受到較大的污染與沖擊。因此了解與掌握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狀況,針對性地加強引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能夠成長成才,這是我們的學校教育首先要做的事。而學校德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才可能有效與深層次的開展。 因此,我們開展學校、班級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要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巧,熟悉德育理論與國家政策的結合,更好的使教育工作有效的發展。
一、學校德育教育的政策依據
(一)《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冻踔兴枷肫返抡n程標準(2011版)》指出:“道德是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初中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給予正確引導和有效幫助。為適應初中學生的成長需要,思想品德課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p>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以中發〔2004〕8號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是中國共產黨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做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期指導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綱領性文件。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四)《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薄凹訌姁蹏髁x、 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并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主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五)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指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六)黨的十八大報告。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立德樹人”闡明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真正教育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二、文獻理論依據
(一)羅伯特·歐文德育教育理論。19世紀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提出:“建設學校德育環境的必要性”的觀點,他是繼承了艾爾維修的“人是教育和環境的產物”的理論,強調品德是由環境和權威人物決定,社會環境是德育的主體。觀點中強調了“就目前表現出罪惡的種種性格而論,過錯顯然不在于個人,問題在與培養個人的制度有缺點?!币虼?,今天我們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借鑒歐文教育德育觀指導,更好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二)約翰·杜威德育教育理論。杜威是現代知名的美國大教育家,他在《Ⅸ學校與社會》一書中提出: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他認為青少年道德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相伴緊密的正是學校這個微觀的道德環境,學校是一種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特殊環境。青少年品德的形成和培養是在良好社會、學校、家庭環境中慢慢形成并發展的。學校應該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使青少年從家庭到學校、社會的學習過程中不偏離“軌道”。因此,我們現在的學校德育教育出現了很多缺失,更多的是一些自我感觀的認識,“唯分論”任然占據了中學教育的主導;學校的教育偏離了“主線”,學校德育工作沒有得到有效開展與發揮應有的作用,促使學生的人格產生很大的偏差,出現的社會負影響多為發生。
(三)傳統教育德育思想傳承。中國有著豐富的傳統優秀教育思想,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很多相關德育環境的理論論述觀點,例如典型的《孟母三遷》等故事。當代的教育環境與對象變了,但是教育的精神永恒不變的,今天我們可以傳承古代優秀的德育思想,應用于教育的工作中,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只有學習認識古今中外優秀德育理論與工作的實踐相結合,才可能有效地使中學德育工作有層次、有深度、有效性的開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頭寨鎮教育管理中心,甘肅 白銀 7307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