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 要:體驗式教學得到了理論界和教育界的認可,在很多課程領域里面得到了運用。本文從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出發,從教學內容、形式、對象上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嘗試,可以解決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不少問題。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學生試講;情境感染
一、體驗式教學
體驗在《現代漢語辭海》中的意思是“親身經歷以認識周圍的事物”,上個世界八十年代美國專家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學習應該從體驗開始,接著發表見解,進而做出反思,再做好總結形成理論,最后把理論運用于實踐。
體驗式學習理論被西方教育學家接受,并進行研究。他們把體驗式學習總結為“做中學”,相比于傳統學習方法,它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更加能夠激發學習者的潛能,是一種更加有效率的學習方式。為此,西方教育學家對體驗式學習以學習游泳做了一個生動形象的解讀,傳統學習方法猶如觀摩游泳,教師通過理論講授,詳細講解了游泳的步驟、姿勢、注意事項,甚至進行了演示。無論教師講授多么細致有感染力,學生學習多么認真刻苦,觀摩多么細致,結果卻是學生依然不會游泳。體驗式學習則是學生親自下水,在水中不斷摸索,與教師反復溝通,發現自己的不足,總結技巧,反復練習,克服自身缺陷,直到學會游泳。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輔助作用,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各種幫助。
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度。很多教師在教學一線開始實踐體驗式教學方法,在課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材采用國家統編教材,該教材專科本科通用,其理論內容有深度、經典,但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理論過于枯燥,內容缺乏吸引力。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運用通俗的語言、鮮活的案例解釋清楚這些理論知識。由于某些原因,很多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對于案例選擇上采用非常保守的態度,對于社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不敢講,甚至學生問到時還避而不談,長久以往,學生對思政課喪失了興趣。
2.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形式不能緊跟潮流。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形式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個固定的教室中采用理論講授的方式開展,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知識,學生坐在課桌上聽講。枯燥乏味的內容、簡單機械的肢體語言,構成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課堂。這樣的課堂激發不了學生任何情感上的共鳴,帶給學生的只是課程學習的沉重感。并不是全面否定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思政課教學形式需要緊跟教育潮流,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應該也要運用到思政課的課堂,運用的經典理論的講授中去。盡管教育界教學改革的潮流此起彼伏,不斷有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問世,但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手段運用較少,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法很少開展。單純的理論講授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實在是枯燥無聊。
3.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對象學習能力不高。高職院校學生本身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低,理論功底薄弱,對思政課更加是本能地帶有抵觸情緒。加之他們學習自覺性較差,抵制誘惑的能力低。當前高職院校硬件條件都非常好,尤其是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各教學場所都有網絡。當思政課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眉飛色舞,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時,學生聽著聽著就打起瞌睡,或者抵制不了網絡世界的精彩玩起了手機,或者和身邊的同學談起了其他的話題,忘記了他們走進高職院校的初衷。
三、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體驗式教學可以提供一個思路,思政課教師可以嘗試使用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
1、課前PPT演講。高職院校思政課采用2節課連上的模式,90分鐘的課堂利用10-15分鐘開展PPT演講。課前PPT演講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每組2-3人,每學期每組演講一到兩次。課前PPT演講主題范圍可以非常廣,一周時事、所學專業大事件、興趣愛好都可以,要求PPT是原創,演講要富有感情。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明確分工、確定主題、收集素材、制作PPT、課堂演講,整個流程完成后親身體驗了很多角色。在小組分工合作中體驗了團隊的力量,真實感受到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的真諦;通過演講主題的選擇,體驗了如何抓住受眾眼球的心理抉擇;通過素材的取舍,體驗了運用各種元素表達主題的精髓;通過制作PPT體驗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通過課堂演講體驗到了口才的魅力,語言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弱小。每個小組、每個同學通過課前PPT演講學到了很多,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本學期筆者授課班級有一組同學課前PPT演講主題是介紹電影《二十二》,PPT畫面非常具有沖擊力,演講的同學也飽含深情,說到動情處眼眶都紅了,下面聽的學生也有人擦眼淚了,全班將近八十個人沒有一個玩手機、睡覺、講小話,更多的同學表示課后一定要去看看電影《二十二》。
2、學生試講。高職院校思政課可以挑選理論性稍微弱一些的專題,選擇幾個話題讓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嘗試講課。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筆者選擇了理想信念專題中“理想信念的意義”話題讓學生試講,報名試講的學生非常踴躍,筆者挑選了一組學生試講,學生從PPT的制作開始,不斷跟教師請教,運用的案例都從身邊找,就“理想信念提供前進動力”這一觀點,學生以自己備戰高考為例,他熱愛美術,高中三年執著于繪畫,為此付出了很多,美術聯考前夕在畫室集訓,一個人忍受孤獨,在理想的感召下不斷克服困難,終于考出了好成績(該生專業成績入圍中國美院、清華美院)。美術聯考后回學校繼續學習文化,因為文化基礎薄弱,挑燈夜讀,跟蚊子作斗爭,甚至斷絕了跟外界的聯系,不斷學習。盡管高考文化課考試發揮失常,最后到了高職院系學習,但是自己不后悔,在十八年的人生中曾經嘗試過拼搏,拼搏時也不覺得苦,不覺得累,有使不完的勁,這就是理想的動力。教師發現,學生試講的效果特別明顯,采用自身經歷作為案例特別能夠感染剛剛結束高考沒有多久的同學,聽課的認真程度要比教師講授時高出很多。
3.情境感染。高職院校學生思政理論修養比較差,并且對理論不太感興趣,但是他們情感豐富,容易被感染。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愛國主義”專題教學中采用了情境感染方法,學校校門外兩百米有一座會龍山,山上有湖南益陽籍烈士曾士峨紀念碑和國際義士何鳳山墓,在愛國主義教育專題學習時,教師帶學生到烈士紀念碑和何鳳山墓前講了一次課。把烈士的先進事跡和國際義士的壯舉介紹給學生,并舉行了緬懷儀式。這一次愛國主義教育采用情境感染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效果非常好,學生反饋要多走出教室,拋開PPT來進行思政課實地學習。
4.參與評分。高職院校思政課要改變一考定終局的考核體系,讓學生參與考核,把體驗式教學貫穿到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參與評分可以進行一個成績評分設置,把學生整個學期在思政課上的表現做一個自評和互評,在總成績占分比例分別為10%和30%,把過程考核納入課程。通過體驗評分,讓學生體驗公正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的表現,讓學生體驗動態地看待自己和同學的表現,更讓學生體驗如何得到別人的認可。
總之,思政課體驗式教學是通過創建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整個流程,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不但提高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還能全方位鍛煉學生,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學校教育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羅文,鐘東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J].學園,2015(9).
[2]楊智勇.高校體驗式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6).
[3]朱理鴻.體驗學習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
[4]許玉琴.體驗式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應然性[J].科教文匯,2017(9).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