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婭萍
摘 要:
這是一個創意盛行的時代。“創意讓生活更美好”、“創意創造價值”等創意理念,在全國擴散開來,幾乎可以說每個企業(本文主要指發展不充分的中小型企業)都試圖以創意來標榜自己的設計產品,創意獨攬了設計師們所有的興趣。但遺憾的是,中國激蕩的設計浪潮分娩出的企業創意產品(或者說原創產品),發展良莠不齊。本文從文化角度簡單分析了當代中國創意設計行業的發展困境,以設計管理為切入點,從恪守文化價值的意義上討論創意產品的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管理;發展
一、創意產品的發展困境
創意設計行業的發展除了艱澀之外,便是汰劣留良的處境。在我看來,現如今許多創意產品在后期推廣中會在“不經意間”被淘汰,或多或少與摻雜了“投機取巧”的成分是密不可分的,它缺乏自身的靈魂傾向和內在態度。從這個層面上思考,造成許多創意產品經不起“優勝劣汰”考驗的原因似乎不是在于創新多寡,更多的是文化內涵與魅力的缺失而致使眾多消費者習慣“走馬觀花”般的觀賞,旋即被其之外的物品所吸引因而難以被人深刻于心。不同于服裝企業的時尚變化快、流行周期短、不斷更新的特點,創意產品的設計需要被賦予深厚的文化價值積累,以使自身在地生存的時間更長,有更為長遠的發展前景和作為。環顧四周,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所謂的創意產品導向了與創意設計“初衷”相反的方向,世俗化的惡性逐漸暴露,這類產品往往模糊了“幽默”與“惡俗”,“創意”和“世俗”的概念,眼見著越來越多的產品追逐如何“FUN”,越來越多的產品流于形式,越來越多的產品在意新奇而創造新奇。比如圖1的固態硬盤瑞士軍刀,它可以說是產品流于形式的一個典型例子了;還有為了方便滴滴眼液,想出的漏斗眼鏡;還有類似的,為了方便快速吃滾燙的面條而想出的在筷子上安裝小風扇。這樣一些看似解決問題的創意產品,實際上它們恰恰把生活變得復雜化。所以,創意產品既不能向世俗妥協,也無法一味創造新奇。
二、文化推動創意產品的發展
因此,對“創意產品”更為準確的理解,乃是當今創意企業產品設計定位和發展前期所面臨的頗為重要的事。談到創意產品,國內有許多著作和相關文章都已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比如《產品創意設計》①《“長尾理論”在創意產品營銷中的應用探析》②等理論。由此總結,創意產品非同于一般的物品。拋開使用價值的層面,創意產品不僅是將創意靈感加以物化的產品,也是一種文化、精神、體驗層面的產品。比如近來紅遍大江南北的《中國新聲音》,它為我們提供的正是導演、表演、后臺工作人員共同打造的一類精神享受創意產品。
是的,在創意產品的發展中,不論是物化產品還是精神產品,設計師和管理者都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除了約束和禁錮創意設計之外,幾乎沒有哪個企業部門能夠塑造企業產品的未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化的今日,企業的內在特色和文化特質即企業的自我認識和文化認知,在區別其他產品和塑造企業未來的道路上占有一席之地。人們普遍承認,自我認識和文化認知是企業產品定位的必要因素,這兩者就像公司的阿基米德點,是整個公司創意產品發展的固定不變的中心,即一個企業產品的設計文化。這點從美國的李維斯(Levis)牛仔褲、到iphone的成功就可以證明,它們讓外國人希望生活在美國夢當中。一些人會到美國旅游,一些人會在美國工作,這類人遠遠多于在他們的家鄉穿美國的衣服、看美國的電影。這或許就是一個產品設計最大的傲人之處吧。
當然,即便我國的創意產品設計發展仍不充分,但其發展的前景不容小覷(圖2)。從圖2看來,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就是,中國大陸的創意產品出口份額呈現明顯的較快上升趨勢,而且從2000年開始一直位居第一。
我們可以感受到,隨著創意產業的發展和散布在城市各個地方的創意產業園區、創意市集的增多,為有設計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更為自由的交易平臺。也就是在此時,許多設計師紛紛加入創意產品設計的大軍來。并且,市場的需求也逐漸擴大,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消費的選擇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消費者不再像從前那樣重視標簽,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他們在意自己的愿望,他們更愿意與眾不同,注重、追求情感需求這樣的現象給原創品牌和創意產品創造了更肥沃的土壤成長,使得創意產品市場有了持續存在的可能。但是,整個市場的前景遠近,每個原創品牌的前途光明程度,我們還需要靠所有的創意工作者和企業管理者今后的共同努力。
三、創意產品的設計與管理
那么,創意產品設計究竟該如何管理呢,設計師和管理者如何在多變的市場需求下延續創意設計效應?
許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理論。2004年10月,美國《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長尾》④一文中,提出的“長尾理論”是值得當今眾多企業所借鏡。另外,在《文化產業創意經理人創意領導力研究——基于海峽兩岸文化產業案例分析究》⑤一文中,該篇作者談論的觀點“創意管理是一種平衡術,在商品經濟喧囂的時代,去恪守文化的意義和市場的價值”,同樣值得我們回味。
首先,該觀點涉及到設計師的身份問題。藉由一些經驗的研究(Carlo Raffo,2000)證實,在英國創意產業針對中小企業創辦者的研究中,發現很少會使用一般正式的商業訓練與資助,事業創辦者的商業學習內容是他們在位于社會、文化與經濟的真實社會中的運作。宏觀整個中國的創意產業主體,創意園和創意市集似乎最為明顯,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中國新興的創意品牌都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現象。這些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往往也是設計師,沒有經過正式的學習和訓練,而由“理想”和“經驗”逐漸樹立起自己的商業模式思維。這時,設計師的思想不再囿于自己的“設計世界”,還要意識到產品與市場銜接的重要性。設計師不是藝術家,藝術家完全是自我,而設計師在創意產品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學會平衡“個人烏托邦”和“消費市場”之間的關系,考慮到設計、生產、銷售、推廣、庫存管理等整條設計流程,逐漸建立起多樣化的分銷渠道。其次,就如同前文所提,“創意產品不僅是將創意靈感加以物化的產品,也是一種文化、精神、體驗層面的產品”。因此,管理者必須時刻提醒旗下設計師充分注意產品價值即產品的文化內涵,以增強企業的軟實力,借此培育自主品牌。只有這樣,才能以打造專有品牌的方式,使創意產品符號化。在這里,內在特色和文化內涵相當于產品符號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其背后的無形資產和價值對于一個企業發展和良性競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樹立創意產品的優質品牌對于創意產品在市場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endprint
此外,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模式也要隨著商業模式的確立逐漸獨立出來。借用教科書所提到創新設計的幾個關鍵詞,我們要創新,首先要了解產品創新所需要的設計資訊。值得注意的是,資料和資訊是不同的概念,只有對資料的重新解讀才能成為企業有用的資訊。除了解讀資料的判斷力,設計師和管理者還要注重創意來源的培養。企業要想獲得大量高質量的新產品創意,首先要實現企業創意來源的多樣化和注重對這些來源的培養。針對創意來源這一問題,許多有關新產品開發的研究文獻也有不同程度地強調。
當然,企業系統的產品設計流程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包括發現問題,從問題中發掘創意點,最后將創意轉化為產品設計方案,當然其中還有許多微觀環節需要管理者的有效把握。并且,管理者要在宏觀的基礎上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完善。
不僅如此,除了企業自身的成長之外,政府無法無動于衷,它對創意產品的設計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顯著的。主要包括引領“創意園”與“設計周”文化的形成,二者不僅肩負推廣設計文化,促進國際間的設計交流的使命,更重要的是積極推動設計交易,促進設計消費,讓“好設計成為好生意”,真正帶動創意產品發展與創意經濟的轉變。其現實意義及措施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令人遺憾的是,相較與國外,國內的創意園和設計周相對“小眾化”,與普通市民互動、共享的效應不足,除了個別創意集聚區,平時鮮有“非專業人士”在設計周或創意產業園區內逛蕩。
因此,創意產品設計究竟該如何發展的答案仍需企業和政府在恪守“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共同找尋,而今后,中國騷動不安的創意時代也許才會真正分娩出值得世人賞識的創意產品吧。
[注釋]
①虞世鳴.產品創意設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②張宇焰、潘啟龍.“長尾理論”在創意產品營銷中的應用探析[J].市場營銷導刊.2009(04).
③戴翔. 創意產品貿易決定因素及對雙邊總貿易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10(06).
④Chris Anderson.長尾[J].連線.2004.
⑤向勇.文化產業創意經理人創意領導力研究——基于海峽兩岸文化產業案例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1(03).
[參考文獻]
[1]虞世鳴.產品創意設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宇焰、潘啟龍.“長尾理論”在創意產品營銷中的應用探析[J].市場營銷導刊.2009(04).
[3]Chris Anderson.長尾[J].連線.2004.
[4]向勇.文化產業創意經理人創意領導力研究——基于海峽兩岸文化產業案例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1(03).
[5]http://www.dmolcn.com/forum/.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福建 福州35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