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
摘 要:
莫言的《檀香刑》以大膽筆法和奇特敘事展現了司法制度中的一大主題:酷刑作為國家權力一種極端展現的意義。在對文學和法律關系進行梳理基礎上,從法律視閾下對作品中的酷刑進行解剖。莫言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批判亦展現在這種異化當中。
關鍵詞:檀香刑;法律;文學;解構
文學和法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并不搭邊。文學多屬于形象思維,法律多屬于抽象思維;文學強調感應,法律講究條例;文學以情感為本,追求個性張揚,習慣沖破固有規則約束,展現人性的莫測,而法律屬于普遍的行為規范,追求人性普遍性,維護既定規則的穩定性。但是,文學和法律之間也存在著共通之處。他們都將視角投向社會生活, 關注于人、正義、自由、善惡等人類生存主題。莫言的《檀香刑》就是描寫酷刑的文學作品。
《檀香刑》講述了一個人物關系復雜的奇特故事:1900 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高密東北鄉的茶館老板孫丙學義和拳領導鄉民起義,山東巡撫袁世凱令高密縣令錢丁抓捕孫丙,并請告老還鄉的“滿清第一劊子手”趙甲用殘酷至極的檀香刑將其處決于天臺之上。其中,錢丁是孫丙之女孫眉娘的干爹兼情人,趙甲是眉娘的公爹,故與孫丙是親家,協助行刑的是趙甲之子、眉娘之夫小甲。
《檀香刑》中的酷刑是小說最大的噱頭,對其濃墨重彩的描摹展示了令人震撼的司法場景,六場酷刑,五種刑罰:砍頭,腰斬,閻王閂,凌遲,檀香刑。刑場上的色彩、聲音、氣味被莫言豐富的想象力近距離殘忍而生動地展示出來。
六場駭人聽聞的血腥酷刑,一名劊子手的傳奇人生,一位美艷少婦與斯文縣令之間的纏綿愛情,既柔情萬種又令人毛骨悚然……莫言的敘事技巧奇特,語言風格多樣、流暢而富有節奏,給讀者帶來豐富的閱讀體驗。
莫言借由小說中的趙甲之口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充滿了酷刑的世界,酷刑的傳說、用法、技巧和規則等。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米歇爾·??略凇兑幱柵c懲罰》中將酷刑視為司法的一種政治儀式,一切形式的犯罪都是對統治者的挑釁和敵對,而酷刑則是統治者對挑戰者的一種報復,雖然他始終披著正義的外衣,但其法律性的背后卻是統治者絕對的權利彰顯。主權者能夠隨意安排“正義”,對“正義”的出場和實現方式有著決定權。同時,酷刑還是一種儀典,是統治者戰勝敵人的慶祝方式,統治強權所“褒獎”的正義由此得到了強化。因此,酷刑被視為國家權力的極端表現,他的施加對象是有血有肉的人,抽象的統治權威在淋淋鮮血中、殘破身軀中以及痛苦嚎叫中變得具體化、直觀化和血腥化。??聦嵝痰臉藴蔬M行了全面概括和總結:首先,酷刑必須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而痛苦程度必須能夠加以度量;其次,死刑也屬于酷刑范疇,它在剝奪了人類生存權的同時,也使人承受了最高等級的痛苦;最后,酷刑屬于一種呈現和延續痛苦的藝術,它將生命人為的分割成成千上萬次的死亡,制造出最精細的痛苦。在這之中,知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體現為劊子手對酷刑的使用常識和經驗等。酷刑借由知識得以強化,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在去繁多的名目和復雜的程序之下,是令人毛骨聳人的智慧,它具化痛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挑戰和沖擊著人類固有思維框架和習慣,給人帶來了未曾體驗過的刺激。而這些在《檀香刑》中都得到了生動形象,甚至有些殘酷地展現:
“所以,從何處下刀,每刀之間的間隔,都要根據犯人的性別、體質來精確設計。如果沒割足刀數犯人已經斃命或是割足了刀數犯人未死,都算劊子手的失誤……完美的凌遲刑最起碼的標準是割下來的肉大小必須相等,即便放在戥子上稱,也不應該有太大的誤差?!钡?。但是,酷刑的實施集會通常會演變為暴亂,甚至成為人民起義的導火索。??略鞔_指出,國家之所以取締公開刑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罪犯通常被視為民眾心中的英雄,而這勢必會對統治者地位構成威脅和沖擊。《檀香刑》中的孫丙是貓腔戲創始者,在他受刑當日,戲班在眾人面前表演對“先人”的祭奠,由此打動了圍觀民眾,并形成了對統治者權威的巨大沖擊和挑戰。而罪犯慨然接受死刑,在無盡的折磨與痛苦中始終抱緊信念,藐視一切強權政治,由此樹立了英雄的威望。比如,孫丙之所以慨然赴死就是由于“盼望著五丈高臺上顯威風,要讓父老鄉親全覺醒,要讓洋鬼子膽戰心又驚”。此時,在看客的推波之下和刑罰的殘忍之中,他的英雄威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而酷刑就成為衡量一個人死的是否有價值的一大標準。雖然作者莫言對酷刑的夸夸其談、娓娓道來受到了許多批評,但正視總要比回避來的更勇敢和高尚一些。
全書的重頭戲檀香刑就成了刑罰中的極品。檀香刑的復雜體現在它的材料籌備和行刑過程上,僅檀香刑所需的材料就有20 多種,材料備齊,還要進行細致的準備工作,一場驚心動魄的刑罰才正式開始。檀香刑的復雜在于過程,不論其復雜之處何在,都表明了這種刑罰的新穎奇特和異乎尋常的殘酷。殘酷產生威懾力,新穎帶來觀賞價值,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強表演性,劊子手換上了嶄新的公服,臉上涂滿火紅的雞血,兩根檀木橛子細膩、精致,那兩丈高的刑臺更是有如戲臺一般。這場表演對犯人來說是絕望, 對劊子手來說是希望, 對統治者來說是滿足, 對觀眾來說是快樂。一向遭人白眼受人鄙視的劊子手一下子成為戲的主角,而這戲絕不是舞臺上對人生的虛擬,這是真正的人生大戲。對他們來說,有演出才有了贏得尊重和榮譽的機會,劊子手的職業仿佛才有了意義??嵝痰墓δ茏兊枚嗔x而復雜,對劊子手來說,酷刑是實現他們人生理想的手段,對統治者來說酷刑是權力欲望的滿足和欣賞目的的實現,而觀眾來說酷刑是壓抑的人性得到釋放和發泄的快感。
劊子手趙甲狂言“在行刑殺人時,我們根本就不是人,我們是神,是國家的法”,并且認為:“小的下賤,但小的從事的工作不下賤,小的是國家威權的象征,國家縱有千條律令,但最終還要靠小的落實?!边@些表明趙甲把自己當作了國家權力的象征,認為自己擁有統治者所授予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意識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對劊子手最高境界的追求其實正是趙甲自我實現的人生追求。
在公開處決的儀式中,統治者和民眾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對統治者來說, 犯人觸犯刑律也就是對君主人格的冒犯,而行刑的過程恰恰是重振權威的過程。擁有權力的統治者從強加于受害者身上的羞辱那里得到滿足,看到一個有尊嚴、健壯的成年男人變成一個赤身裸體、魂飛魄散的受害者,也許會讓人覺得好玩。對于圍觀者來說,罪犯既是一個儆戒的榜樣又是一個攻擊的目標,既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又是一個“獵物”,而這個“獵物”既是應允給他們的又是禁止他們捕獲的。因此,在看客身上集中體現出人性惡的一面?!短础分辛柽t美女就成為展示人性陰暗面的大舞臺。“所有的人, 都是兩面獸,一面是仁義道德,三綱五常;一面是男盜女娼,嗜血縱欲。面對著被刀臠割著的美人肉體,前來觀刑的無論是正人君子還是節婦淑女,都被邪惡的趣味激動著?!?/p>
酷刑主要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對罪犯的懲罰,更主要的是對民眾造成一種巨大的心理威懾,在行刑過程中展示給民眾的其實是專制統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力,用罪犯的肉體來使所有的人意識到君主的無限存在。公開處決不是重建正義,而是重振權力。這就使酷刑具有了展示的意義。這樣酷刑的功能漸漸豐富, 并增添了取悅統治者的娛樂功能。
在通過對《檀香刑》中酷刑內涵的探究,我們不難發現,在《檀香刑》中文學和法律呈現了一種互補互進的關系,讓我們在法律視閾下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檀香刑》的內在文學本質。
[參考文獻]
[1]程倩、王新國、王永貴.于殘酷中審視人性[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2 (2).
[2]張娜、閆麗.法律視域下的莫言小說《檀香刑》[J].語文建設.2013(1).
[3]田璐.法律與文學視角下的《檀香刑》[J].社科縱橫.2010(2).
(作者單位: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