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習華
摘 要:
在中共早期的革命歷史中,有一位年青的先行者,用其短暫的一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他曾與毛澤東齊名,并稱“毛蔡二子”;他最早提出在中國建立共產黨,是我黨系統提出建黨的第一人;他與周恩來在法國一起籌組中國共產黨旅歐的早期組織;他是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刊的第一人;他是撰寫中共黨史的第一人;他是中共二大到六大的中央委員、中共四大中央局五人成員之一、中共五大和六大的政治局常委,他就是蔡和森。
關鍵詞:蔡和森;黨的建設
蔡和森在中共黨史上創造了許多的第一: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第一個傳播列寧的建黨思想和建黨原則;第一個提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第一個提出了關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創辦中共中央第一個政治機關報《向導》;撰寫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史《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第一個對黨內曾出現過的機會主義歷史進行全面闡述。具體來說,蔡和森不僅僅在理論在最早論述的黨的建設系列重大問題,并且身體力行,積極投身到建黨偉業中,為黨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蔡和森對早期建黨的理論貢獻當推黨內第一人
蔡和森是我黨最早比較系統、全面而又正確地提出列寧式的建黨思想和建黨原則的人。“五四”運動后,工人運動蓬勃發展,馬列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具有初步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分子,深入到工人群眾中,積極宣傳馬列主義和組織工人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于是在組織上籌建共產黨,就成為客觀形勢發展的要求。然而,要建黨就必須進行理論的準備,必須正確地回答在中國為什么要建黨?究竟應該建立什么樣的黨?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雖然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他們對于建黨理論論述不多。列寧建黨學說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李大釗、陳獨秀較全面地介紹列寧的建黨思想和建黨原則的著述不多,對于創建中國共產黨必須解決的重大的理論問題,蔡和森給予了正確的回答。
蔡和森利用留法勤工儉學的有利條件,刻苦攻讀法文,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著作,主要有《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特別是對《共產黨宣言》和列寧的建黨學說,進行了認真的鉆研。他還深入地了解歐洲革命情況和俄國十月革命經驗。1920年7月,在法國蒙達尼新民學會會員集會上,蔡和森明確提出成立共產黨、開展階級斗爭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8月13日和9月16日,蔡和森先后給毛澤東寫了兩封長信,1921年2月11日,又給陳獨秀寫了一封長信(即《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一文)。在這三封長信中,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要走俄國革命的道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建立共產黨,并系統地闡明了列寧有關建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組織原則,及時地回答了建黨中理論上急需解決的重大原則問題,堪稱為建黨問題的宏篇巨著,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催生劑”。
1、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和為什么中國需要共產黨
首先,蔡和森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是社會革命的需要。他認為當時的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之下,中國四萬萬人有三萬萬五千萬不能生活了,只有進行社會革命,按馬克思社會主義原理改造中國才是根本出路,而要如此,當時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中國共產黨,因為共產黨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利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其次,他認為組建共產黨領導社會革命是符合世界歷史潮流的。他指出,從世界革命潮流來看,十月革命以后,各國共產黨如雨后春筍般的成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不組織與俄一致的(原理、方法都一致)共產黨,則民眾運動、勞動運動、改造運動皆不會有力,不會徹底,中國革命就不能成功。再次,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具備社會階級基礎的。他批評了那種認為中國無階級,因而不能成立共產黨的錯誤思想,他說,中國無階級,我不承認。一旦階級覺悟發生,其氣焰必不減于西歐東歐。這就明確說明中國革命的社會階級基礎主要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提出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黨即無產階級性質政黨
在黨的性質上,蔡和森明確闡述黨的無產階級性質,指出所建立的黨必須是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以工人階級作為自己的階級基礎,烏合之眾不行,離開工業界不行,中產階級文化運動者不行。他所極力主張建立一個與俄國一致的共產黨,實際上就是以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為模式,在中國建立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這就鮮明地指出了我們黨的無產階級性質。他認為黨應當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領袖者和神經中樞,只有建立這樣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運動取得徹底勝利。
3、提出黨的指導思想必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黨的指導思想上,蔡和森主張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他說,馬克思的學理由三點出發:在歷史上發明他的唯物史觀;在經濟上發明他的資本論;在政治上發明他的階級戰爭說。三者一以貫之,遂成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用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才能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的正確方向。他在1920年8月給毛澤東的信中說:“我意中國于二年內須成立一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一致的黨,這事關系不小,望你注意。”這里的所謂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一致,就是明確指出要按列寧領導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建黨原則、馬列主義原理和方法組建共產黨,要以馬列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他認為我黨之所以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是由我黨的無產階級性質、馬克思列寧主義本身的科學性和階級性決定的。他說,馬克思的革命說完全立于客觀的必然論之上,現在世界顯然為兩個敵對的階級世界,學說亦顯然劃了鴻溝。自柏拉圖統御以來的的哲學思想,顯然為有產階級的思想,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
4、提出了黨的奮斗目標和革命方法
在黨的革命方法和奮斗目標上,蔡和森主張俄式革命,也就是走十月革命的道路,通過階級戰爭、無產階級專政即通過徹底革命的方法,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取得無產階級政權,建成社會主義,并最終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他認為,無產階級要得到完全解放,非先取得政權不可,不獲得政權,無產階級不可能得到經濟的解放,但由于資產階級控制了國家政權、法律、軍隊等,并借此壓迫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要獲取政權,必須經過階級戰爭即經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用無產階級政權來改造社會經濟制度。為說明這一主張,他專門列了這樣的公式:方法=階級戰爭+階級專政,目的=創造共產主義社會,他反對無政府主義的方法和走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道路,對于不識時務穿著理想的繡花衣裳的無政府主義,專主經濟行動的工團主義,調和勞資以延長資本政治的吉爾特社會主義,以及修正派的社會主義,一律排斥批評,不留余地,而他尤其深惡痛絕參雜中產階級思潮的修正派,專恃議院行動的改良派,動言特別情形、特別背景以及專恃經濟變化說的投機派。
5、提出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
蔡和森認為黨的組織必須集中統一,并且有嚴格的紀律。他主張:黨的最高機關為中央委員會,無論報紙、議院、團體及各種運動,絕對受中央委員會的指揮和監督,絕不準單獨自由活動,黨的組織為極集權的組織,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必如此才能養成少數極覺悟極有組織的分子,適應戰爭時代及擔負偌大的改造事業。他對蘇聯共產黨組織的入黨條件做了具體介紹:吸收新黨員必須有兩人介紹,要經過一段時間共產主義的訓練和教育,要有三個月的候補期,填寫志愿書3份,遵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人不能吸收入黨。
在三封關于討論建黨問題的長信中,蔡和森對于建黨的時間和具體步驟等,也提出了設想和意見。他認為建黨一事,宜急不宜緩,主張現在就要準備,在二年內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他慧眼識人,寄希望于毛澤東同志,滿懷深情地說:“我愿你準備做俄國的十月革命”。歷史的發展,證實了蔡和森同志的預見:不滿一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了。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同志終于成為中國的列寧,全黨和全國人民公認的領袖,蔡和森同志的理論威力,具有何等巨大的科學力量呀!
毛澤東同志在接到蔡和森同志的兩封長信后,在復信中表現了一位未來的領袖人物的非凡素質,給予蔡和森的建黨理論以高度的評價。對蔡的第一封來信,毛澤東自稱深感“欣慰無量”,對他提出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對第二封來信,毛澤東更加贊譽備至地說:“你這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蔡和森的遠見卓識和二人的息息相通可見一斑。
二、蔡和森對建黨的組織貢獻光彪史冊
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有八個共產主義小組,其中有兩個小組都深受蔡和森影響,這就是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和旅法共產主義小組。蔡和森不僅僅是黨內一位杰出的理論家宣傳家,而且也是當之無愧的革命實踐家。
1、與毛澤東一起發起成立新民學會,為湖南的建黨工作作了思想和組織準備
1913年秋,蔡和森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并與毛澤東相識而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當時,袁世凱在國內實行軍事獨裁,出賣民族利益,鎮壓革命運動,中國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時期。如何拯救國家,成為他當時思考的一個嚴肅課題。為此,他在進步教師楊昌濟、徐特立等引導下,以極濃厚的興趣鉆研文學、哲學、歷史,并深切關注著當時社會的各種問題,力求使所學與社會實際相連,尋求一條挽救國家命運的路途。這時的蔡和森已經深深地體會到探求真理需要切磋琢磨,僅有少數人是無能為力的,于是開始萌發了組織團體,共為國事的思想。
蔡和森和毛澤東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使他們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摯友。兩人常常惺惺相惜:蔡和森勤奮的治學,遠大的抱負,堅定的意志,贏得毛澤東的無比欽佩;毛澤東廣博的學識,宏偉的志向,非凡的氣魄,也得到蔡和森的深深贊賞。他們常聚在校園里,一同學習知識,探討時事,暢談理想。
1917年冬,蔡和森和毛澤東組織大家圍繞“如何使個人及全人類生活向上”,尤其是“自己生活向上”等問題,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討論。經過討論,大家都認為,組織學會,以“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醞釀,1918年4月14日,這個團體在蔡和森的家中,長沙岳麓山下劉家臺子溈癡寄廬正式成立了。這天上午,大家陸續來到蔡和森家中集合,共有13人,分別是:肖子升、肖子暲、何叔衡、陳贊周、毛潤之、鄒彝鼎、張昆弟、蔡林彬、鄒蘊真、陳書農、周明諦、葉兆真、羅璈階。大家都坐在堂屋中開始開會,圍繞著學會的章程、機構、起名等事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毛澤東和鄒彝鼎在之前就商量、起草好了會章,條文頗詳。關于學會的會名,蔡和森提出,取名“新民”。蔡和森以前閱讀梁啟超的文章《新民是當務之急》,文中對“新民”的解釋:“應采補其所未無而新之,以建設新中國一種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他認為“新民”中蘊含了進步與革命的意思。又因《大學》中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家都認為“新民”能較好地反映成立學會的精神和大家的理想,一致贊同。于是“新民學會”這個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名字就誕生了。
新民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要求會員須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這群朝氣蓬勃的有志青年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成立的新民學會,此時是一個青年知識分子互助向上、砥礪品行的學術性的團體。
這個團體有著嚴格的紀律,入會會員必須嚴格遵守,這樣是為了堅持學會的純潔性,使得加入學會的成員都是志同道合的分子。學會有自己的領導和組織機構,每年召開常會,這樣就使會務和各項事情能有效開展,會員之間加強交流互助,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學會的發展。新民學會為湖南黨團組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中國共產黨和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2、蔡和森在法國勤工儉學繼續積極從事組建共產黨團體的工作
1918年6月20日,新民學會在湖南第一師范附屬小學陳贊周、蕭子璋處(陳、蕭在此任教)開會。到會的有:何叔衡、肖子升、蕭子璋、陳贊周、周惇元、蔡和森、毛潤之、鄒鼎丞、張芝圃、陳啟民、李和笙等。這次會議主要討論“會友向外發展”,即留法勤工儉學問題。會上,大家踴躍發言,蔡和森是最活躍的一個,他首先發言,介紹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起源和現狀,并第一個報名參加赴法勤工儉學,他說:“尋找救國真理,是我多年向往的事。”討論的結果,“對于留法運動認為必要,應盡力進行。”并決定:“留法一事,和森和子昇專負進行之責。”具體的分工是:蔡和森先行往北京聯系楊昌濟老師,了解華法教育會和赴法勤工儉學的詳細情況,拜訪蔡元培、李石曾等人;肖子升和毛澤東留在長沙負責宣傳發動的工作。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在湘江坐上輪船,從長沙出發,準備到漢口再乘火車上北京。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與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和向警予等勤工儉學的學生30多人乘船離開上海,1920年2月2日抵達法國巴黎。蔡和森到法國以后,用“霸蠻”精神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翻譯了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列寧的《共產主義”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著作的重要章節,并且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蔡和森通過認真閱讀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反復思索,成為了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蔡和森是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中接受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在他的組織宣傳影響下,李維漢、向警予、蔡暢、李富春等人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當時法國的思想界,形形色色的理論學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顯得非常活躍,不可避免地影響著留法勤工儉學的中國青年學生,在他們中間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傾向,尤其以傾向無政府主義者為多。為此,在法國工讀的趙世炎和李立三,曾商量成立共產主義同盟來統一領導勤工儉學和華工組織。他們把這個意見寫信告訴蔡和森,得到了蔡和森的贊同。蔡和森提議把名稱改為中國少年共產黨。
但是由于肖子升等人的反對,蔡和森提出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的問題,沒有達成協議。為了進一步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清除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蔡和森還和向警予、李維漢商定,在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中組織工學世界社。10月間,工學世界社在蒙達尼開了三天會,蔡和森特地到會作了題為《怎樣救中國》的演說。他就組織共產黨和實行勞農專政等問題,以通俗的哲理和大量的事實,打動感染了聽眾,令人信服。經過一番熱烈的辯論,絕大多數社員贊成以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實行俄式的社會革命為工學世界社的宗旨,使得工學世界社成為一個堅強有力的革命組織。蔡和森打算聯絡在法國的新民學會會員、少年中國學會會友、工學世界社社員一起討論,準備成立共產黨。但由于蔡和森忙于領導勤工儉學學生運動,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1920年底,周恩來來到法國,蔡和森又向周恩來提議建立共產黨一事,周恩來贊賞他的意見,認為目前最具體最迫切的問題是要組織一個共產主義團體,并將國內有關建黨的準備工作告訴了蔡和森。蔡和森回國以后,成立中國少年共產黨的愿望由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等人實現了。旅歐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八個小組之一。
毛澤東與埃德加·斯諾在延安談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特別提到:“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幾乎是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那里的黨的創始人之中有周恩來、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個女創始人。羅邁(李維漢)和蔡和森也是法國支部的創始人。”
蔡和森在赴法勤工儉學期間同時積極投身于革命運動中去,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和鍛煉,在法國先后組織發動了二·二八運動、拒款運動和占領里昂中法大學斗爭。特別是占領里昂中法大學斗爭,導致蔡和森、李立三、張昆弟、羅學瓚等104人,被法國當局以“從事布爾什維克活動”和“過激黨”的罪名,于10月18日深夜強行遣送回國。但在法國的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特別是其中的新民學會會員,通過親身參加革命運動的實踐鍛煉,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了領導和組織才能,迅速地成長成熟起來,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從新民學會走出來的蔡和森,在自己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時,同時深刻影響著在法國的新民學會會員和其它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同志,影響著國內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民學會會員,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在思想上、組織上、理論上和實踐上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黨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作者單位:中共長沙市委黨校,湖南 長沙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