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智慧
【摘 要】農村、農業、農民是農業記者的聚焦對象,做一名合格的農業記者就要與農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善于傾聽農民的呼聲,更要肩負起幫助農民致富的重任。
【關鍵詞】貼心 服務 重任
新賓是個典型的山區縣份,工業不發達,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的近百分之八十。由于缺信息缺技術,這里的農民生活大多停留在溫飽水平,為了讓農民盡快富起來,新賓電視臺于2002年開辦了一檔為農服務欄目《致富之路》,農業記者肩負起了如何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使命。
一、要與農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致富之路》欄目是跟農民打交道的,直接服務于農民的,農民是對農欄目的主人公,這就要求農業記者與農民之間要建立深厚的感情。欄目創辦之初,在挑選該欄目記者時,安排了兩位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這樣家庭背景的記者,因為他們與農民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深深地了解農民需要什么,想獲取哪些信息,想學習哪些知識,想尋求哪些幫助。當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遭遇賣難的時候,需要記者找到有關部門幫助推銷;當種植養殖遇到技術難題時,記者要邀請專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渡過難關;當農民遭遇假化肥假農藥假種子導致顆粒無收、投訴無門的時候,記者要站出來,深入采訪,不畏風險,揭穿騙局,還農民兄弟以公道,得到應有的賠償,讓騙子受到懲罰。就是說,當農民兄弟遇到困難挫折時,農業記者要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奔走,維護他們的利益和權利。
二、要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
農業記者雖不是專業的農業農村政策研究人員,但必須懂得與農業農村有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像國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土地流轉、家庭農場、林業政策、糧食直補、農機直補、農村中小學教育、新農合醫療等等都要知曉。特別是國家出臺的惠農政策,農業記者一定要知曉,比如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有許多強農惠農政策,在必要的時候記者要在節目中邀請專家為農民進行解析,讓農民通過享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發展致富產業走上富裕道路。另外,作為農業記者,還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村規民約,這樣不會因為無知做錯事情或出現尷尬,才能受到農民信賴,真正幫到農民,這是做好對農節目的前提和基礎。
三、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
農村是農業記者的主戰場,特別是較偏遠的山區農村,路途遙遠、交通滯后、條件較為艱苦,去到那里采訪,吃苦受累不說,有時還要經受無法想象的困難,這就對我們農業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睿智的大腦,又需要健康的體魄;既要事先搞好策劃,邊采訪邊推敲稿件從哪個角度寫,又要研究片子怎樣拍攝才能較完美。要想做受農民歡迎的節目,必須下到鄉里村里,走到農民中間,走到田間地頭,找到第一手鮮活的有價值的新聞素材。炎熱的夏季,當有的人在乘涼,有的在打撲克或打麻將的時候,農業記者要冒著酷暑拍攝采寫專家為種植戶答疑解惑,解決病蟲害問題,或扛著攝像設備翻山越嶺、忍受蚊蟲叮咬采寫農民致富項目;寒冷的冬天,有的人坐在溫暖的屋子里喝茶聊天時,農業記者要冒著嚴寒拍攝香菇菌種制作等冬季農業生產項目。由于新賓地處山區,道路崎嶇,乘坐的采訪車多次出現險情,為了順利完成采訪,農業記者不能按時吃午餐和晚餐是常有的事。但既然選擇做一名農業記者,就要做好與困難作斗爭的準備,不畏艱難險阻,因為農業記者肩負著全縣23萬農民沉甸甸的希望,要能克服一切惡劣的外部環境,忘我地投入到每一次采訪中,哪里有素材,哪里有農民,哪里就有農業記者,15年來農業記者的足跡已經遍布新賓15個鄉鎮176個行政村的每個角落。
四、要善于傾聽農民心底的呼聲
農業記者是農民眼中的“能人”。經常在各個鄉鎮村采訪,我們發現農民有什么需要都愿意和記者說,比如,家里養的畜禽生病了,小毛病還知道怎樣給畜禽吃藥打針,疑難病癥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找誰能治好是他們最著急的事,看到記者猶如看到救星;有的想土地流轉,不知具體哪個部門管,怎樣操作;有的想買到優質的種子化肥農藥,不知道哪里有;有的想要辦個食品加工廠,怎樣辦理證照、到哪辦理、都有哪些手續等等,農民會提出各種問題,作為農業記者一定要用心傾聽農民心底的呼聲,耐心地解答他們遇到的問題,不懂不了解的,要立即給相關單位領導或專業技術人員打電話,讓他們幫助農民解決問題;如果是面對面溝通,記者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是不是平易近人,態度是不是真誠,要讓農民朋友從內心感到記者是用全部的熱情真誠地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五、要肩負起幫助農民致富的重任
新賓地處遼東山區,工業不發達,土地是大多數人賴以生存的根本,由于缺信息缺技術,勤勞耕作并不能讓農民有可觀的收入,他們迫切需要致富。經過《致富之路》欄目制片人陳俊艷的聯系,新賓電視臺和新賓縣科協及涉農單位聯辦本欄目,圍繞新賓資源優勢和發展戰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及時向農民傳播科技致富信息,同時邀請專家講解技術要點,宣傳致富典型。香菇是新賓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香菇種植在新賓從陸地種植到冷棚種植,從零散到發展壯大,《致富之路》立下了汗馬功勞。每年從香菇菌種制作、管理到菌種(菌棒)下地或進棚每一個環節,記者都進行跟蹤采訪,遇到技術難題,及時邀請專家講解注意事項。現在,新賓農民發展香菇越來越有經驗了,這項產業已成為新賓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新賓是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高,為了鼓勵和滿足廣大林農做好“綠色銀行”這篇文章,《致富之路》對新賓縣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及小流域山區綜合開發進行了系統的跟蹤拍攝,從當前的林業政策分析、林農享有的權利、林農致富的典型、申請國家省市林業發展項目等方面制作節目,讓林農在黨的惠農政策指引下大力發展林業經濟走上富裕道路。農機直補政策出臺后,為了讓廣大農民深入了解并享受這一惠農政策,欄目組邀請新賓縣農機局領導參與節目的拍攝,下到鄉鎮村,對農民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節目播出后,農民購機熱情大大提升。從此后欄目組每年都參加在鐵嶺召開的省農機展示會,制作出節目,宣傳農機直補政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新賓縣農機保有量達二萬臺套,為推動新賓農機化作業水平,提高勞動生產效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還有像絨山羊舍飼管理、種子改良、中藥材種植、林下山野菜種植等農民需要的致富信息、致富典型都在節目中多次呈現過,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成為每周必看的節目,很多農民從中受益。
(作者單位:新賓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