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景陽
摘 要:文學倫理學是高中文學研究中的一門學科,主要從倫理情感領域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在高中文學鑒賞與學習中,倫理學的探究與分析可以使文學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本文從文學倫理學視角,對外國名著《傲慢與偏見》進行解讀。
關鍵詞:文學倫理學;《傲慢與偏見》;解讀
一、引言
在高中知識結構體系中,感性文學內容學習是高中知識的主要學習部分,文學分析的形式多元化,包括主題情感、背景、人物形象分析等。文學倫理角度的作品分析是人物分析的分支,結合倫理學理論知識,探析作品人物鮮活的個性,是提升高中生文化底蘊和情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文學倫理學概述
文學倫理學是基于文學理論學,進行文學作品的深層次解讀,主要從作品的情感上剖析作品,包括人物之間的倫理情感、人與社會的情感分析。以《傲慢與偏見》為例,在進行文學倫理學賞析的過程中,一方面,對主要人物的情感進行直接人性解讀;另一方面,從文學倫理學的專業視角,對社會與人的情感變化進行解讀,使《傲慢與偏見》的情感分析在空間中形成一條情感鏈接結構,為情感解讀提供更新的文學解讀分析視角。
三、《傲慢與偏見》作品概述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以人們的日常生活為素材,打破了當時小說創作中流傷感小說的創作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手段,以生活、自然的創作基調,對18-19世紀處于保守、閉塞狀態中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進行描繪。富家公子達西的傲慢,從而使伊麗莎白對其產生了偏見,險些錯過心中的真愛。作品以二人的情感變化為主線,對主人公生活周圍的人和事進行描繪,成為一部反映社會發展的重要文學作品。
四、從文學倫理學角度解讀《傲慢與偏見》
(一)主人公的情感對比
結合以上基本概念,本文對《傲慢與偏見》進行解讀分析?!栋谅c偏見》主要圍繞男主人公達西與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展開,兩人的個性情感呈現出鮮明的矛盾對比。在小說中,達西被描述為傲慢的男士,最為直觀的描繪是男主人公在舞會上,自信的認為他可以征服舞會上所有的女人,而正是男主人公的這種性格,使女主人公在舞會上對男主人公產生了偏見。我們從倫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主人公性格是推進故事情節進步的重要基礎,因此文學故事的曲折性也逐步隨著人物倫理情感的變化發生變化。
(二)社會人性的描繪
《傲慢與偏見》在描繪人物時一方面是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對社會中人物形象進行理論分析。在社會人性描繪中,小說中伊麗莎白與妹妹的人性之間形成了倫理情感的鮮明對比。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與她的妹妹情感形成對比,伊麗莎白堅持尋求人生真愛,從而也形成了對男主人公的情感偏見,而她的妹妹也在追求男主人公,為了達到目的,經常采用污蔑等方式對伊麗莎白進行人身攻擊。從倫理學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傲慢與偏見》通過塑造女主人公善良、獨特的性格特點,與生活中社會生活環境造就出的金錢崇拜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倫理人性對比,最后達西用金錢克服了阻礙與伊麗莎白在一起的困難。這種符合社會整體趨勢的結尾,是作者為了表達對待生活無奈的妥協情感,同時女主人公妹妹的婚姻與主人公的婚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較強的藝術諷刺性,也表達了作者對真愛的渴望,對純潔人性的贊美之情。本文結合倫理學知識,對《傲慢與偏見》進行分析,可以為作品情感剖析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對作品人性情感進行綜合性解讀。
(三)社會現實的分析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具有社會時代代表性的作品,我們可以結合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作品的社會現實。在19世紀,英國經濟發生了較大變化,從男主人公達西的性格來看,他傲慢,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這種心理來源于主人公擁有很多財富,從而使他的性格發生了扭曲。達西的傲慢是社會生活環境變化在人的情感變化上的映射,而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出現是打破男主人公外在“傲慢”的精神鑰匙。小說通過對主人公進行對比分析,達到抨擊社會生活實際的目的,結合倫理學的相關知識,讀者可以看到主人公所處社會中的黑暗面。這種分析方式,為我們分析其他文學作品提供了借鑒,能夠全面提升讀者的文化修養水平。應用文學倫理的分析方式對《傲慢與偏見》進行分析,可以從小說中分析人性的脆弱。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達西的評價主要是從其他人的描述中對男主人公進行評價,才會對男女主人公產生多次誤解,體現了人性的脆弱性。
五、結論
本文通過文學倫理學對《傲慢與偏見》進行解讀,增強了文學作品解讀的鮮活性,為我們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新的賞析視角。這種解讀方式是文學學習理論知識在實際文學作品中融合的重要體現,對提升高中生的文學作品賞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友華.《傲慢與偏見》中的家庭倫理研究[J].安徽文學,2015(12).
[2]張小惠.從文學倫理學視角解讀《傲慢與偏見》[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5.
[3]申連云.從“操控”到“投降”[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4]溫華.論外國文學研究話語轉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5]高云.語境與文學作品中會話含義的翻譯[D].蘭州:蘭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