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權
摘 要:“三農”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覷。信貸機構作為“三農”貸款的主要途徑,由于一些原因導致農戶借款久借不還超過借款期限,造成銀行的資金困難,削弱了信貸機構的發展活力,也使“三農”貸款呈現不良現象,影響國家整體經濟水平的上升。本文旨在對“三農”貸款中的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三農”貸款機制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三農”貸款逾期;主要原因;應對措施
貸款逾期指的是借款人所借貸貨款到達合同規定時間后,借款人未能在規定時間辦理相關手續進行延期或者轉貸等,也未根據借款合同及時歸還銀行本金與利息,致使出現貸款超過規定時間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三農”貸款借貸中較為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相關信貸機構的發展。下面本文就對形成“三農”貸款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期能引導農業經濟發展平穩、促進國家經濟總增長。
一、“三農”貸款逾期原因
(一)貸款機構建設不合理
由于大多數農村位置偏遠,交通、通信仍欠發達,但貸款場所大都在城鎮,致使農戶借款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按時還款。若信貸機構人員要追加本金也得花費大量資金、成本長途跋涉,致使工作人員的難度加大。且由于借貸農戶地處偏僻,更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信息核實,導致不能有效管理,形成貸款逾期。
(二)地方政府的干預
由于某些地方屬于國家重點扶貧縣鎮,地方政府借助國家政策向信貸機構借貸大量貨款發展農業經濟,但因為自然環境或其他因素影響導致農業經濟大量虧損,加重了信貸機構的借貸風險,致使出現“三農”貸款逾期現象,影響信貸機構的正常運行。
(三)缺乏有效的貸款抵押
“三農”貸款是國家考慮到部分農業經濟發展蕭條,為加快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無抵押、完全憑著信用進行貸款。但多數人因為沒有抵押,到貸款到期時,便外出躲債留下年邁父母無力償還貸款,致使信貸機構不能按時收回本金形成“三農”貸款逾期。也由于多數農戶缺乏信貸機構認可的抵押物品,農戶本身沒有固定資產,加之土地、荒山等缺乏專業評估機構進行價值評估,加大了“三農”貸款風險形成貸款逾期。
(四)尋求法律途徑較難
由于信貸機構所借款項數額較小、筆數較多以及利潤率也不高,訴諸法律途徑成本較高,即便勝訴了,借款人因無力償還辦理相關手續后,“三農”貸款逾期問題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還因此損失大量訴訟成本,得不償失。
(五)農戶受不穩定因素的影響
農業經濟基本上是靠天吃飯,若遇上地震、洪澇及臺風等自然災害,一年的收入將大量遞減甚至自我生活都成了巨大問題。有的農戶即使想及時還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現拖欠信貸機構貸款的問題。
(六)還貸時間不合理
受以往經驗的影響,貸款還貸約定期限是三個月,但通過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實地考察走訪發現,農副產品的收購基本在秋收時分。但因急需貸款資助,許多農戶在春天就向信貸機構進行借貸,待秋收獲益后便已超過合同約定還貸期限,因此形成“三農貸款”逾期問題。
(七)農戶借貸身份不明,致使責任不到位
一些信貸機構由于只憑著農戶提供的個人身份信息,而忽略相關規定對其身份進行進一步核實調查,致使出現冒名頂替借款的現象。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在正規信貸機構很難獲取貸款的情況下,便通過企業個人以農戶名義進行小額借貸,致使企業經營危機難以得到有效解決,一旦企業破產則無法對其所貸貨款進行追加,帶來一系列的貸款逾期問題。還有因貸款信用欠佳的農戶因無法進行借貸,便盜用信用較好的農戶身份信息,無力償還貸款時逃跑,致使所欠“三農”貸款無法按時追加,形成“三農”貸款逾期。
二、解決“三農”貸款逾期的措施
(一)建立客戶經理制度
由于多數農戶身處較為偏遠的鄉鎮,可在鄉鎮內建立客戶經理制度,在各機構運營科學管理的范圍內,做好貸款投放評估,在貸款發放后不定時地了解記錄農戶的生產經營情況,再將記錄情況向上級機構進行匯報,方便信貸機構及時進行貸款管理和催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改善“三農”貸款逾期情況,一定范圍內控制借貸風險。
(二)建立健全“三農”貸款抵押機制
“三農”貸款由于缺少有力的抵押,致使貸款機構催款效果不佳形成“三農”貸款逾期。針對此現象,應建立相關抵押制度,將農戶擁有的土地、堰塘、房產、荒山等資源進行價值評估,一來減少“三農”貸款風險,對逾期欠款不還、故意拖欠貸款的農戶進行警示,促進催款工作的順利進行;二來即使農戶拖欠貸款久久不還,可進入法律程序依法對其之前抵押的土地、荒山等進行專賣或者二次開發,減輕信貸機構的借貸損失,促進其良性發展。
(三)加強農村信貸法律建設
由于許多農戶缺乏對信貸機構的認識,導致農戶自覺還款意識較差,形成“三農”貸款逾期。針對這一點,常駐鄉鎮的客戶經理應根據農戶理解能力定期大力宣傳信貸知識,增強農戶對信貸的認識,減少“三農”貸款逾期不還的情況。對于農戶借款常年不還的現象,可建立榜樣制度,對按時還款的農戶進行表彰,對有能力還款卻還久借不還的農戶進行嚴厲批評并處以相應罰款,改善“三農”貸款環境,提高農戶還款積極性。
(四)加快農產品類型轉變
由于傳統的農產品大多屬于依靠天氣時令的農作物,一旦出現天災或者地質災害極易血本無歸,喪失償還“三農”貸款能力。針對此,可通過建設農家樂、風情小院、開設超市等轉型做餐飲服務行業,穩定每月收入,提高償貸能力,減少“三農”貸款逾期現象。許多農產品如水果蔬菜等因為農戶地處偏遠需到大城鎮才能將其銷售,若在一定時期內銷售滯后,大量農產品就將浪費,增加農戶的經濟負擔。在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可運用網絡推廣完成訂貨、發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還貸“三農”貸款還貸壓力。
(五)加強對農戶借貸資格的審查
信貸機構由于借貸金額較小、借貸農戶較多,對農戶的信用借貸資格核查不嚴格,致使“三農”貸款風險急劇上升,貸款逾期現象層出不窮。對此,信貸機構應依照農戶的不良信用記錄及村社干部對其的了解評價進行嚴格的信貸資格審查,待審核合格后再發放貨款,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信貸機構的貸款風險,防止因企業個人或偷盜他人信息進行借貸,一經發現便交與相關法律部門懲處。
(六)建立鄉鎮網絡信息制度
對于農戶身份信息因多方面因素無法進行嚴格核實而造成“三農”貸款逾期的情況,地方政府可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建立村民基本信息制度。對農戶個人信息、信用情況以及道德素質進行實地了解后錄入電腦,然后再發送到信貸機構便于信貸機構了解其基本情況,待審核后再發放信貸貨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信貸機構的貸款風險,改善“三農”貸款逾期的不良情況。
(七)增加銀行利息
對于有力償還卻不想還、逃避還款的農戶可向上申請對這些人增加貸款利息,先對這些農戶發出具有法律效應的有效通知,規定還款時間,在通知中講明若逾期不還銀行將采取具體措施對農戶進行懲罰,若按時追加不了欠款則信貸機構也將受到相關處罰。這樣一來既給農戶預留了籌措錢財的時間,又表現了信貸機構的態度,對于減輕“三農”貸款逾期有一定作用。
(八)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經濟的關注力度
造成貸款逾期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因此地方政府不能僅借助國家信貸政策的支持,應鼓勵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下鄉進行農作物加工銷售,開設多家工廠減輕農戶就業壓力,也為企業創收效益,不僅僅依賴于國家信貸政策而發展農業經濟。且在農戶有固定工資的條件下貸款,也能減少信貸風險,提高信貸成功的幾率。應引進外資促進鄉企合作,打造農產品品牌文化,建設地方文化特色,也可利用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發展旅游,從而實現經濟轉型,減輕貸款逾期的壓力。采訪宣傳地方鄉鎮的名人或者著名景點,形成“名人效應”有效吸引外商投資,吸引旅游人群。
(九)增設其他信貸機構
信貸機構較少致使信貸機構壓力在一定時期內無法轉移,也會導致信貸逾期。對此,國家應加大對“三農”貸款的投入力度,開設多家借貸機構解決“三農”貸款逾期問題,建立“三農”貸款逾期問題研究小組、加強各借貸機構之間的經濟聯通,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三農”貸款逾期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三農”信用貸款機制是國家針對農業經濟發展制定的政策,對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借貸機構應正視因地域管理不嚴、地方政府干預、農戶個人信用缺失等原因形成的“三農”貸款逾期,運用建立客戶經理制度、加快地方農業發展轉型等措施,有效解決“三農”貸款逾期問題,對促進國民經濟總體增長、縮小地方經濟發展差距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紅,王家弘.淺析我國農商行服務“三農”與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6(14):62-63.
[2]任元明,王小華.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推進與城鄉收入差距論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3-80.、
[3]楊麗娟.莊浪縣農村金融貸款服務“三農”發展趨勢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12):6-7.
[4]人民銀行邯鄲市中心支行課題組.邱縣首家“農交所”破解“三農”貸款難[J].河北金融,2014(7):65-66,69.
[5]蔡雪華,王慧文.村鎮銀行支農支小貸款實踐分析[J].廣東經濟,2016(12):121.
[6]金融產品系列介紹小額扶貧貼息貸款“三農”[J].時代金融(上旬),2014(3):67-67.
[7]陳云波,劉余武,段云波,等.“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創新和便利化行動實現新突破[J].時代金融(下旬),2014(7):62-63,65.
[8]朱小坤.小額貸款公司的創新與發展[J].財經界,2015(11):2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