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玲
摘 要: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互聯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但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生。網絡上的網民擁有自由發言權,能夠針對社會中的事情發表自己的言論,包括社會熱點事件和法律判決事件。網友的言論在很多時候與國家法律或者社會現象的處理觀點是不同的,在這個時候輿論的力量會給法律判決帶來一定的影響。本文將具體分析網絡輿論給法律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輿論;法律;公平;公正
一、網絡輿論對法律的積極影響
(一)預防貪污腐敗
我國網民數量正在隨著網絡的普及不斷增加,據統計在2015年我國的網民數量就達到8億之多,也就是說中國一多半的人都在上網。眾多的網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監督網,能夠對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有利于及時發現貪污腐敗問題。網絡上的發言可采取匿名的形式,網絡發言人的發言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而且匿名發言可以使網名隨心所欲地發表自己的言論。網民還可以通過文字、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進行上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為監督貪污腐敗行為提供了方便。網民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迅速傳播腐敗現象,使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現象展現在廣大群眾面前,從而能夠有效預防貪污腐敗行為。
(二)監督各種違法亂紀現象
網絡輿論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監督社會中的各種違法亂紀現象。在法律方面也是如此,網絡輿論可以監督法律流程中的信息,及時發現其中的漏洞。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不僅傳承了優良的傳統,還有很多社會問題也會被傳承。官官相護、以權壓人的現象在社會中并不是少數。網絡監督能夠曝光這種現象,最終能夠遏制發生惡性事件,促進法律公平,使法律不在只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為社會中的廣大群眾謀取利益的。網絡輿論雖然不能作為審判官對于犯罪者進行審判,但是網絡輿論可以讓審判者,追尋案件的真相,保證案件的真實可靠,增強法律的透明性。
(三)促進法律公正
立場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事件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法律固然是公平公正的,但在某些方面卻并不是完全的公平公正。“許霆案”是網絡輿論促進法律公正的一個典型案例。許霆本身固然有其不對的地方,但是如果自動取款機的監管機制更明確的話,許霆還會犯罪嗎?許霆“盜竊”被判無期徒刑,這件事情讓廣大網友不能接受。因為許霆本身沒有盜竊,他只是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無期徒刑太過于嚴重,所以在網絡輿論下法院在二審的時候進行了改判。從銀行的角度來看,許霆是“盜竊”了十幾萬元,但是許霆的盜竊太容易了,并且許霆本身并沒有盜竊的想法,所以這對于他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廣大網友通過輿論為他贏得了公平。
三、網絡輿論對社會的消極影響
(一)阻礙法律的實施
網絡輿論是一把雙刃劍。大多數網民并不是國家機構中的相關負責人,在很多時候只能看到表面現象,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從而影響事件的正常處理。曾經在網絡中引起軒然大波的“彭宇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從開始的所有人譴責到后來為彭宇鳴不平,再到最后的真相大白,“彭宇案”從最初的一個簡單的交通案件上升到思想道德問題,可謂是引起了足夠的注意。但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網民在很多情況下只能看到事情所展現出來的片面,很容易隨波逐流,從而阻礙法律正常實施。
(二)輿論力量被利用
網民的經濟基礎、知識水平、社會認知都存在很大差異,別有用心的人想要利用網絡進行宣揚或者進行某件事情是很容易的,網絡輿論力量沒有一定的秩序限制,很容易產生無法估量的后果。網絡力量被利用最明顯的當屬明星的水軍事件,通過水軍可以將事情的面貌模糊化,甚至會顛倒是非黑白,從而達到明星預期的目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有些不法分子通過這種手段挑戰法律,會給社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四、結語
網絡力量就像一把雙刃劍,既能對法律起到監督、促進的作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挑戰法律,利用得當能夠造福廣大群眾,反之也會產生嚴重的后果。這也就警告人們要慎重利用網絡,雖然在網絡中可以自由發表言論,但是人們也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張藎文.我國網絡反府的困境與法制完善[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2]鄭琳琳.論網絡輿論對量刑的影響[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3.
[3]王慧軍.網絡輿論傳播規律及其導向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2.
[4]趙婷婷.網絡輿論對我國公共決策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5]肖曼君.論網絡銀行業的國際發展及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