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尤金·奧尼爾是美國戲劇史上的拓荒者,關于其早期代表作品《毛猿》的評論有不少,但這些評論卻忽略了作者是愛爾蘭后裔這一最具影響的事實。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 筆者認為,《毛猿》描繪了愛爾蘭移民的漂泊與反抗、不滿與抗爭,具有豐富的愛爾蘭元素。
【關 鍵 詞】尤金·奧尼爾;《毛猿》;遷徙
【作者單位】那艷武,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重點項目“卡夫卡與中國文學、文化之關系研究”(項目編號17AWW002)的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
尤金·奧尼爾(1888—1953)是193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四次獲得普利策獎,被稱為“美國的莎士比亞”和“美國現代戲劇之父”。在尤金·奧尼爾的榮譽、稱號前面,幾乎都加上了“美國的”這一限定詞。美國學者弗吉尼亞·弗洛伊德指出:“不應把尤金·奧尼爾僅僅歸為美國人。他不斷強調自己的身份是個愛爾蘭裔美國人。他繼承的愛爾蘭傳統在他做人和當劇作家方面起到最有力的影響?!盵1]“尤金·奧尼爾和約翰·肯尼迪總統一樣,是一個具有清教徒精神和遺風的第三代愛爾蘭裔美國人。”[1]不少學者對其代表作《毛猿》進行解讀,有學者認為,《毛猿》表現了尤金·奧尼爾對美國政府的否定態度,劇中揭露了美國政府的罪行[2];還有學者從生態主義的現代啟示角度出發,認為《毛猿》表現了人與自然的沖突,反映西方人的異化問題[3];而更多學者認為,《毛猿》揭示的是人類在由工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時期的自我歸屬問題[4]。以上的解讀都有其道理,但卻忽略了尤金·奧尼爾是愛爾蘭后裔這一最具影響的事實。尤金·奧尼爾的妻子曾告誡克羅斯韋爾·鮑恩,不要用政治術語來解釋她丈夫所說的任何話或闡述他的任何作品[5]。尤金·奧尼爾曾說,每一個人對他在《毛猿》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都產生了誤解[5]?;谧髡叩难y、經歷及其戲劇必須植根于生活的創作理念,筆者認為,從移民的角度闡釋《毛猿》可能會更接近作者的初衷。
一、《毛猿》的創作背景
尤金·奧尼爾有著純正的愛爾蘭血統,在美國推行開放式移民政策時期,其父親詹姆斯·奧尼爾迫于生存壓力,從愛爾蘭遷徙到美國。托馬斯·福瓊·多爾西如此評價尤金·奧尼爾:“年輕的尤金是個憂郁型的愛爾蘭小伙子,他愛沉思,總是埋頭于書本,是一個陰郁的愛爾蘭人?!盵5]父親詹姆斯·奧尼爾也經?;貞浾f:“我那可憐的媽媽白天為美國佬洗衣服,擦地板?!盵6]他常常因為自己的鄉下人舉止與愛爾蘭口音受人恥笑,所以,他努力改造自己,爭取把自己變成一個紳士。遷徙給這一家人造成社會地位極其低下感和文化疏離感,他們每天感受著強烈的孤獨。父親詹姆斯·奧尼爾為了得到美國社會的認同,一直在努力從事自己的演員職業,同時也因為美國社會認同了他的演員身份,最終失去了自我?!爱敵醯膼蹱柼m移民曾因他們的異質文化而不能見容于本土美國人?!盵7]“愛爾蘭美國人的懷鄉、疏離和民族主義主要是因為他們是為外力所驅的被迫流亡者?!盵8]這種孤獨感、疏離與漂泊,在尤金·奧尼爾青壯年時期, 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十分典型。尤金·奧尼爾感受到了因遷徙帶來的漂泊與孤獨,他有著深深的愛爾蘭情結?!瓣P于我和我的工作,評論家們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即我是愛爾蘭人這一事實?!盵5]尤金·奧尼爾及以他為代表的愛爾蘭移民不被美國社會所認同,同時他們也不認同美國社會。他在1921年創作《毛猿》的時候曾對記者說過:“我只是把對生活的感受寫下來,讓事實跟我的觀眾講話。”[9]作為悲劇之父,尤金·奧尼爾在《毛猿》中描繪了這種因遷徙而產生的漂泊與孤獨,不滿與抗爭……
二、《毛猿》概述
尤金·奧尼爾在談及《毛猿》的創作意圖時說道:“這是古老的題材,而且永遠是戲劇唯一的題材——同自己的命運作斗爭。從前是和神斗,現在是人們和自己斗,在決定自己位置的追求中和自己的過去斗。”在《毛猿》的第一場戲中,作者這樣描述船上燒火工人的前艙,“一排排窄窄的鐵架子床,上下三層,四面都有。入口在后面,鐵床前面的地板上有一些長凳子。屋里擠滿了人,他們喊呀,罵呀,笑呀,唱呀,一種混亂的、剛開始的吵鬧逐漸高漲為一種統一體、一種意義——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野獸的瘋狂憤怒的掙扎與反抗”[10]。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者筆下的這種反抗就是移民性遭遇本土性時表現出來的執拗的抗爭。
1.主人公群體是愛爾蘭人
有些學者認為《毛猿》是揚克一個人的故事。“所有人的胸脯都是毛茸茸的,長臂,力大無窮,兇惡、憤恨的小眼睛上面,額頭低低地向后削去。”[10]除了揚克,還應注意他周圍的人及其生活的整個群體,掙扎和反抗是這個群體的統一意義。揚克這個人物是以尤金·奧尼爾的好朋友德里斯科爾為原型?!澳鞘且粋€從利物浦來的愛爾蘭人,一個長住在吉米神父酒店里,我們鍋爐間一伙中的一個哥們兒?!盵1]“德里斯科爾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他的自殺誘發了作者創作揚克這一角色的想法?!盵5]在《毛猿》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派迪,“在英語中,派迪(paddy)既表示含有貶義的天主教教義,也表示骯臟、貧困、反復無常、桀驁不馴和不顧將來”[11],“‘派迪一詞在戴爾·諾貝爾的《派迪與共和》一書中,是愛爾蘭人的代名詞,包括兒童、女人和男人”。作者以“派迪”來命名劇中的人物自有其深意。第一次出場時,旁白作了如下描述,“他們全都轉身望著一個干癟的老愛爾蘭人,他喝得太醉了,正坐在前面的長凳上打盹哩。他的面孔極像猴子,一雙小眼睛里飽含著動物那種悲哀的、忍受痛苦的神情”[10],表達了作者對愛爾蘭人非人生活的同情。由于愛爾蘭人找到的都是吃力、卑微、骯臟、危險的工作,所以他們的平均壽命較短。作者用“面孔極像猴子”來形容派迪,在他眼里,愛爾蘭人就是“毛猿”。在該戲劇中,派迪是第一個被形容成猴子的人,而且第一次出現“人猿”一詞也是從派迪口中說出?!霸谶@個地獄一般的爐膛口里,我們的脊梁斷了,我們的心碎了——喂這個該死的爐子,隨著煤一起把我們的性命也喂進去了,我是在想,就像被關在動物園的鐵籠子里,那些不見天日的該死的人猿?!盵10]此時的派迪在思考,在他看來,他本人及眼前的這些人都是人猿。派迪、揚克及所有生存在社會底層的司爐工人是一個群體,一個以愛爾蘭人為代表的生活在美國社會底層的群體。正如作者所言:“揚克實際上就是你自己、我自己?!盵5]
2.展現貧窮、酗酒、暴力等社會問題
多數愛爾蘭人移居美國時,都是從城市行業的最底層做起。他們擠在環境條件最差的住房里,比今天貧民窟的住房要糟糕得多,在那種生活條件下,容易感染疾病和發生火災,并滋生諸如暴力、酗酒和犯罪等社會問題。貧困狀況曾一度使尤金·奧尼爾瀕臨墮落犯罪的邊緣,并且他與父親都存在酗酒問題。在《毛轅》第一場啟幕前,作者如此描述:“幾乎所有的人都喝醉了。許多個酒瓶手手相傳。所有的人都穿著斜紋布褲子、笨重難看的鞋子。有幾個人穿著背心,但絕大多數人光著上身?!?[10]幾行文字已經描繪出司爐工人惡劣的生存條件及他們對酒精的熱衷。
《毛猿》第一場啟幕:“喂!給我喝一口!
來一口威士忌!
敬禮!
Gesundheit!
干杯!
醉得像個老爺,上帝叫你挺尸去!
……
把那瓶酒傳過來,一口一口灌他?!盵10]
作者開篇就給讀者呈現司爐工人酗酒的場面,后面還有“你的瓶里是什么?杜松子酒。那是黑鬼喝的?!淼锰珔柡病?,等等,司爐工人靠酗酒來麻醉自己,逃避生存的壓力。此外,劇中揚克的語言充滿了暴力,“要不我就把你打趴下”,“我要打碎他的下巴”,“我要把你的牙齒打到你的喉嚨里去!我要把你的鼻子搗到你的后腦勺上去!有人出五分錢,我就把你的腸子剜出來……”[10],等等。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把揚克當作密探,粗暴地將其扔到大街上,以及揚克被黑猩猩掐斷脖子流血身亡等,都涉及暴力描寫。
同時,“以前的移民和本土人認為,新移民的到來是一種動蕩、騷亂”[12] ,愛爾蘭移民遭到極大的排斥和歧視,這亦是本劇中主人公群體的遭遇。首先,熱情洋溢、努力工作甚至有點驕傲的揚克,在米爾德里德眼中完全不是力量的象征。米爾德里德的爺爺是揀煉工人起家,雖然她是帶有幾份誠意地想了解這些工人的生活,但她見到揚克時,還是發出了“給我走開!噢,這骯臟的畜生”[10]的叫喊,并被嚇暈過去。在米爾德里德出現之前,揚克是自信的,甚至有些狂妄,說話總帶著傲慢的權威[10]。當他要喝酒時,許多工人都急急忙忙地將酒瓶遞到他跟前;當他抓住酒瓶不放時,酒瓶的主人就會默默接受這樣的“掠奪”。他還驕傲地認為,他是這個世界的原動力,他推動了這個世界的發展。揚克鄙視坐在頭等艙里的那些笨蛋們,他覺得無論是哪個工人都能把那些笨蛋收拾干凈,他們比笨蛋們更像人樣。然而,赤裸身體、努力工作的揚克在米爾德里德眼里只不過是只畜生,米爾德里德高傲的神態徹底粉碎了揚克“世界主人”的自我認知。“天花板壓在人們的頭上,他們不能站直身。這就加重了由鏟煤引起的背部和肩部肌肉過分發達所賦予他們的那種天然佝僂的姿態。”[10]也許遭受奴役和歧視是這個底層群體的統一命運,那么,這一群體要統一發出的聲音又是什么呢?
3.表現抗爭、認同與回歸的主題
法國心理學家拉康·雅克曾指出,自我的建構既離不開自身,也離不開自我的對應物——他者,他者的眼光是建立完整自我的必要條件。然而,多數愛爾蘭移民無法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劇中,揚克的自尊心受到米爾德里德的傷害后,他異常憤怒?!八歉墒裁吹模克龔哪膬簛淼??誰把她造出來的?誰給她的膽量,她竟敢那么看我?”[10]決心抗爭到底的他離開陰暗的輪船底倉,與同伴勒昂去熟悉米爾德里德等人生活的環境。這是揚克為抗爭做出的努力。在紐約的富人居住區,揚克有意向紳士、太太們挑釁,從而尋求對自我力量的認同,但他得到的卻只有冷漠和回避,使他的抗爭沒有結果。后來聽了監獄囚犯的建議,他又勇敢地去投奔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這是他的又一次抗爭,他將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看作是自我的同盟和歸屬,渴望以暴力反抗的方式來體現他的價值并找回尊嚴。最后,揚克到了動物園,企圖得到大猩猩的認同與接納,最終被大猩猩推入籠中掐斷脖子,這是他為找尋和回歸自己所屬的群體所做出的近乎絕望的努力。
同時,當派迪唱到“誰我都不管,咳,我管不著,誰也不管我”時,揚克接著唱“誰都不管,就是那句話!讓他們全都見鬼去吧!不要什么人管我,我能管我自己,懂我的意思吧”[10]。以上對白表達了愛爾蘭移民想做自己的主人,擺脫奴役地位的心聲。派迪表達了想回到過去的愿望。“真想回到我青年時代的那些美妙的日子里去啊!”“真想又一次向南飛奔,順著貿易風,連天帶夜,繼續南進!”“當我夢想著那過去的日子的時候,一股飽含陽光的巨浪會把我從船邊沖下海去?!薄拔铱刹皇悄銈冞@一號的奴隸。我要從從容容地坐在這兒,喝酒,想心事和做夢。”[10]作為老愛爾蘭人,他對過往的思念自然包含著回歸故土的渴望。劇中,派迪就像一個智者,以旁觀者的視角觀看米爾德里德和揚克等司爐工人,相對于揚克,他對他們這群司爐工人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八前啄樕弦桓笨蓱z的樣兒!真的,就好像她看見了一只毛猿逃出了動物園一樣!”[10]然而,認識越清晰,回歸的渴望就越強烈。
三、結語
無論是中國古代的“詩緣情”,還是古希臘柏拉圖的“靈感說”,作者永遠是與作品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元素。尤金·奧尼爾以“傳記作家”聞名,“晚期劇作《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被認為是自傳性質的紀實作品”[1],“沒有任何人像尤金·奧尼爾那樣,其生活、個性和寫作如此完完全全地融為一體”[5]。基于尤金·奧尼爾是一個陰郁的愛爾蘭人的事實,從遷徙的角度來解讀《毛猿》是有一定道理的。作品表現了貧窮、酗酒和暴力等社會問題。老愛爾蘭人派迪和以愛爾蘭人為原型的揚克,他們對于現實的不滿,對于認同和回歸的渴求,一切皆由遷徙而起,因為遷徙所以漂泊,又因為漂泊所以渴望歸屬?!啊睹场方^不屬于美國社會,它反映了外來者的心理?!盵6]該作品超越了愛爾蘭移民的局限,被賦予了表現全人類生存境遇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美]弗吉尼亞·弗洛伊德. 尤金·奧尼爾的劇本——一種新的評價[M]. 陳良廷,鹿金,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
[2]廖可兌. 論《毛猿》[J]. 外國文學研究,1986(3).
[3]康建兵. 生態主義悲劇的現代啟示——談奧尼爾名劇《毛猿》[J]. 四川戲劇,2008(6).
[4]何鏗. 人的歸屬和人的悲劇——奧尼爾《天邊外》和《毛猿》述評[J].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1995(3).
[5][美]克羅斯韋爾·鮑恩. 尤金·奧尼爾傳[M]. 陳淵,譯.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
[6][美]弗·?!たㄅ硖? 尤金·奧尼爾[M]. 趙岑,殷勤,譯. 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0.
[7]原祖杰. 1840—1850年天主教愛爾蘭移民及其在美國的政治參與[J]. 世界歷史,2007(4).
[8]克爾比·A. 米勒. 移民與流亡者:愛爾蘭與愛爾蘭人涌向北美[J]. 紐約,1985.
[9]劉海平. 中美文化在戲劇中交流:奧尼爾與中國[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0][美]尤金·奧尼爾. 奧尼爾文集(第二卷)[M]. 郭繼德,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11][美]托馬斯·索威爾. 美國種族簡史[EB/OL]. http://www. doc88. com/p-301240493508. html.
[12]陳正桂. 美國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務[J]. 湖北社會科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