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陽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化,我省跨境產業正在謀求更加全面的合作機遇。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是立足我省地緣、政策、產品等優勢,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有力抓手。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降低跨境產業貿易成本、激發跨境產業境外需求和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的內在機制,將在我省跨境產業發展中發揮積極地促進作用。
關鍵詞: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跨境產業;貿易成本;產業信息化
一、引言
“一帶一路”戰略為跨境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周邊各國紛紛響應,韓國提出“歐亞倡議”,蒙古國提出“草原之路”、俄羅斯提出“歐亞經濟聯盟”等,我省跨境產業也將借力這難得的政策利好得到空前發展。電子商務作為跨境產業新的發展方向之一,以其高效的運作方式、低廉的貿易成本和及時的信息傳遞方式,在跨境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5]72號)等一系列政策,提出推動傳統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建設。2017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黑龍江省加快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自建的活躍度好、流量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數量超過200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數量超過100家,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超過25家。憑借這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加快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將成為我省跨境產業高效、集約發展的路徑之一。
二、我省發展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的現狀分析
與浙江等電商發達省份相比,我省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較低,尤其是缺乏知名的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不利于優勢產品外銷和擴大龍江品牌影響力。立足我省東北老工業基地定位和農業優勢,推動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激發內生動力的迫切要求。據初步調查統計,目前全省各類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共計145家,平臺類型主要包括PC端、移動APP、微信商城等。
從平臺分布區域看,省內中心城市、農業地區平臺建設較快。從全省145個平臺分布情況看,省內中心城市、農業地區、農墾地區、邊境口岸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較快;哈爾濱、齊齊哈爾、綏化市平臺建設較多,占全省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的比重分別為24.8%、12.4%和11%。
從平臺交易額看,平臺網絡交易額增長幅度較大。2016年,全省145個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共計實現網絡交易額126.8億元,同比增長11.6%,網絡零售額49.5億元,同比增長4.3%。平均每個平臺網絡交易額為0.99億元,平均每個平臺網絡零售額為0.39億元(統計有數據平臺),農副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量較大,平均每個平臺網絡交易額分別為1.36億元和0.76億元,平均每個平臺網絡零售額分別為0.49億元和0.43億元。
從平臺建設終端性質看,PC端平臺占居主導,微信商城、移動端APP發展迅速。在統計的145家平臺中,PC端平臺131個,所占比重為90.3%,其次為微信商城和移動端APP,所占比重分別為6.2%和3.5%。微信商城、移動端APP平臺發展較快,特別是移動端APP應用更是末來的發展方向,前景廣闊。
從平臺經營產品類別看,農副產品平臺優勢明顯,跨境電商、綜合類平臺發展較快。在統計的5大類平臺中,涉農產品平臺92個,占平臺總數的63.4%,其它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專業類平臺,所占比重分別為13.1%、9.7%、6.9%、6.9%。我省農副產品、跨境電商、綜合類平臺發展迅速,優勢明顯,潛力巨大。
從平臺經營方式看,平臺經營方式以自營為主。在統計的145家平臺中,以自營為主的交易平臺共計106個,所占比重為73.1%。農副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類平臺多為自營方式,占該類平臺比重分別為80.4%、78.9%、64.3%。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主要為農副產品和綜合類平臺。另外,山特產品、銷售俄羅斯商品、移動APP大部分為自營平臺,其中山特產品、移動APP全部為自營平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均為PC端平臺。
從平臺模式來看,農副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類平臺以B2B方式為主。平臺的主要經營方式為B2B和B2C,占統計平臺的比重分別為55.9%、41.4%,C2C方式較少,僅占2.7%,農副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類B2B平臺較多,占該類平臺的比重分別為57.6%、63.2%、70%,山特產品類平臺多為B2C方式。
三、我省發展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現實基礎
2017年3月19日,人民日報正式將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定性為新實體經濟,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橋梁紐帶,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提供網絡流量服務有效擴大商品銷量,成為實體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借力優越的政策機遇,我省發展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是提升龍江優勢產品知名度,擴大優勢產品銷售,促進跨境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現有電商平臺上看,我省已有145個各類電商平臺,其中以37秒易淘商城、綠食代、北大荒購物網、北大荒好特網、易匯網、生態龍江、惠豐通村網、中國大米網等為代表的涉農電商平臺有效促進農產品銷售,以COME365商城、中機網、俄優選、達俄通、龍貿通、俄貿通、俄速通、哈爾濱銀行“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在線支付平臺”等為代表的對俄跨境電商平臺在對俄跨境電商銷售、對俄跨境電商物流推廣和跨境電商支付結算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進一步打造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商品供給上看,我省積極貫徹習總書記提出的“三篇大文章”“五頭五尾”講話精神,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十大產業”,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必將起到推動產業鏈條延伸,提高資源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優勢產品產能的作用,充沛的優勢產品供給為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提供高品質商品來源。
從平臺應用群體上看,應用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已經成為我省各類企業、創業者的共識。全省企業和個人在第三方平臺開設各類店鋪4萬余家,入駐阿里巴巴國際站、國內站和速賣通的省內企業分別為147家、1267家和470家。全省網商數量達10.18萬家(其中B2B,C2C,B2C的網商數量分別為5.69萬家、4.4萬家和932家),在東北三省中總量及各類型數量均位于第2位,為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龐大的應用群體。
四、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促進跨境產業發展的內在機制
近幾年,國內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我國網民已經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1/5,巨大的市場規模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隨著跨境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開始建立自己的在線交易平臺,結合在線支付、跨境物流等方式,成功將產品、企業推向全球。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可以促進跨境產業發展,主要源于降低貿易成本、激發境外需求、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的內在機制。
(一)降低跨境產業貿易成本的機制
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降低跨境產業貿易成本分為三個層:第一層是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降低跨境貿易的交易成本。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融合互聯網的便利高效和優勢產品的高品質,通過降低發現交易對象費用、降低價格搜索費用、降低考察談判費用、降低防范風險費用、降低維護市場秩序費用,從而實現降低跨境產業貿易的交易成本。第二層是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與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相比,一是實現企業銷售產品部分成本內部化,二是建立網上品牌,保護企業的無形資產,進一步達到了降低貿易成本的效果,使跨境產業迸發發展潛力。第三層是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降低跨境產業的運營成本。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具有品牌推廣、宣傳企業的作用,而這種作用是銷售產品的伴生效用,因此,可以降低跨境企業推廣的成本;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降低信息收集成本,根據平臺數據直接可以對消費者的偏好進行數據收集,使跨境產業向定制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二)激發跨境產業境外需求的機制
電子商務以網絡為載體,只要有網絡存在的地方就可進行貿易往來,先進的商業推廣體系和流通渠道,為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發展空間。基于這一特性,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與跨境產業的結合,使我省的市場空間直接擴展至全球。電子商務平臺順應經濟發展潮流,有效彌補了傳統商業流通渠道的短板,為境外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激發了更多的消費需求。同時,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激發了我省和周邊國家的合作需求,以中俄跨境產業為例,中俄貿易往來以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和資源性產品為主,而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以機電產品、賤金屬制品、紡織品等工業制成品為主,從中俄跨境產業的橫向發展情況看,跨境貿易往來發展較快,跨境投資發展相對滯后;從中俄跨境產業的縱向發展情況看,跨境產業的合作深度不夠,高端裝備制造、科技研發合作不多。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既作為企業對外開放的平臺,也是企業掌握全球經濟發展動向的手段,降低了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合作需求抑制效應。
(三)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的機制
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為打擊發展中國家在傳統貿易方面的優勢,紛紛在保險、金融、海關等對EDI的使用做出明確要求,從而構建新的更加隱蔽的電子商務非關稅壁壘。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產業信息化加快發展,產業信息化使經濟社會發展從以物質和能量為重心,向以信息與知識為重心轉變,這正是全球貿易方式轉變的方向。因此,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是沖破新貿易壁壘,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路徑。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是信息化的基礎,也是產業信息化的初級表現。信息化可以細化為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過程,第一層次是產品的信息化,第二層次是企業信息化,第三層次是產業信息化,第四層次是國民經濟信息化,最高層次是社會生活信息化。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是第一層次向第二層次發展的介質,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借產品信息化的方式,實際上是在宣傳營銷企業,從而達到企業信息化的效果。通過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以企業信息化為載體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尤其眾多的中小企業也可以加入國際貿易活動中,徹底改變了傳統貿易方式下中小企業只能小規模經營的局面,豐富了參與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推動跨境產業信息化發展。
五、結論
我省目前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具有交易額增長迅速、以PC端平臺居多、經營農副產品為主、自營占大部分等特點。我省電商銷售服務模式成熟、高品質貨源充沛、平臺應用群體龐大,是發展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良好基礎。因此,可以研究結合我省產業優勢,在綠色食品產業、新型農業裝備產業、林產品加工產業等適合開展網上銷售的領域推動建設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知名度較高、牽動作用強的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將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應用于跨境產業發展中,可以通過降低跨境貿易成本、進一步激發跨境產業的境外需求和促進跨境產業信息化的內在機制,有效促進我省跨境產業快速發展。總的看,加快自建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對我省的跨境產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兩者融合的過程中還要深入研究跨境物流體系不健全、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性人才短缺和跨境服務企業支撐不強等一系列問題,以及順應全球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的對策。
參考文獻:
[1]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黑龍江省加快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Z].2017-8-28.
[2]中國互聯網絡中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中心,2017.
[3]桂學文.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果測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4]王海英.“一帶一路”倡議與黑龍江跨境產業合作:機遇、路徑與對策[J].國際經濟合作,2017(5).
[5]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黑龍江省跨境產業發展專題研究[R].2017-4
[6]趙旭明,楊曉涵.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對我國對外貿易模式轉型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8).
[7]林芳芳,彭康琦,沈雙平.傳統外貿產業發展跨境電商SWOT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