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瀚月
摘 要:《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部訪談實錄全面細致地講述了青年習近平在陜北農村艱苦卓絕、催人奮進的基層歷練生活,在青年學子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此文立足新時代醫學生基層意識培育的迫切需求,淺論《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部鮮活教科書對醫學生基層意識培育的啟示,期以激勵青年醫學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感召下,自覺培育基層意識,扎根基層、建功基層,為早日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夢想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關鍵詞: 新時代;醫學生;基層意識;健康中國戰略
中央黨校 《學習時報》從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連載19篇《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訪談實錄,通過“知青說”、“村民說”、“各界說”三個板塊向普羅大眾全面細致地講述了青年習近平在陜北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近七年(從1969年1月到1975年12月)艱苦卓絕而又催人奮進的歷練生活,這位“黃土地的兒子”扎根基層、服務基層、建功基層,大學畢業后選擇反哺基層,完美詮釋了遠大抱負與腳踏實地的辯證統一關系,在青年學子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基層意識是現代公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培育醫學生的基層意識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醫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當前醫學生基層意識薄弱的現實狀況下,這部采訪實錄無疑是一本思想豐富、感人至深、彌足珍貴的鮮活教科書,對新時代培育醫學生基層意識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培育醫學生基層意識,要與家國情懷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相結合
陜北7年是習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人生第一站,15歲從大都市北京到貧瘠困苦的陜北農村插隊,在長年累月的艱苦生活磨礪和與農民群眾的朝夕相處中,他切身感受到了當時農村的稼穡之苦、衣食之難,感受到了農民的不易與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正是這段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經歷,培育了他的家國情懷,堅定了他帶領群眾拔掉窮根、改變梁家河落后面貌的決心,也成為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1]
當代青年醫學生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群體和創造主體,不充分不細致深入地了解基層就不可能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繼而肩負起改變基層醫療衛生狀況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當前,醫學生基層實踐經驗較少,實踐渠道較單一,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服務時間較短、滿足群眾需求層次不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限等諸多問題,且實踐地點往往選在條件相對較好的城鎮或者街道。這對幫助他們全面客觀認識當代醫療衛生現狀,錘煉堅強的意志和品格,培養奮勇爭先的進取精神都是極為不利的。
新時代培育醫學生基層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踴躍到基層去、到醫療衛生事業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家國情懷關注國家需要、以人文精神關注社會現實和民生,主動對接“健康中國”、創新驅動等國家重大戰略。同時,要激勵他們勇于實踐、勤于實踐、樂于實踐,在腳踏實地的實踐中檢驗真知,培育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遠大抱負。
二、培育醫學生基層意識,要與科學就業觀和基層成才信念的培育相結合
陜北艱難困苦的環境沒有消磨青年習近平的意志,他帶領群眾修道路、打淤地壩、辦鐵業社、建代銷店、打大口井、發展沼氣,把小事當大事干,一步步實現了對梁家河的發展構想。從普通社員、到社教干部、再到大隊黨支部書記,他贏得了農民群眾和各級干部的信任和擁戴。“近平敢說敢做敢擔當”、“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干出來的”、“入黨、提干、上大學都是近平奮斗的結果”,[2]訪談實錄中短短的三個標題,是對青年習近平基層成才之路的最好概括,值得當代青年用心思考。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醫學教育的精英教育屬性凸顯得更加明顯,高門檻、長學制以及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學生就業觀的功利化傾向。 “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當今仍有較大市場,抱持“寧當鳳尾不當雞頭”、“大學畢業后理應高人一等,在大城市、進大醫院工作才能光宗耀祖”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床黄痼w力勞動,輕視工農,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不愿到基層去發展的情況也較為普遍?;鶎右庾R的培育在定向醫學生群體中也顯得較為緊迫。服務期間待遇較低的普遍性、服務期滿后相應政策的模糊性,導致部分定向醫學生對于定向協議存在抵觸情緒,在職業規劃上感到迷茫與焦慮,服務基層的意愿處于徘徊狀態。2014年,重慶醫科大學全科定向醫學生服務基層意愿調查顯示,在校950名學生中有308名(32%)出現過違約念頭。[3]2015年,四川首屆500名定向醫學畢業生中有65名(13%)畢業生正式繳納違約金并辦理違約手續。[4]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5],若全科醫學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干不好”,那么健康中國戰略就無法實施到位。
基于此,培育新時代醫學生的基層意識,必須要與科學就業觀和基層成才信念的培育結合起來:要提升高校對醫學生科學就業觀培育的責任意識,根據市場導向、個人能力大小與知識水平高低等客觀因素來正確指導醫學生的就業觀;要鼓勵學生打破傳統倫理文化“臣民思想”、“官本位意識”的壁壘,學習青年習近平從點滴做起,把小事當大事干,一心為民辦事而又善于為民辦事;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立足基層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到基層就業絕不是“曲線救國”,而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現實的需要,要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健康中國戰略,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基層同樣可以成才。
三、培育醫學生基層意識,要與勤奮好學精神和宏觀視野的培育相結合
讀書和思考始終貫穿著青年習近平整個七年知青歲月全過程??v觀整部訪談實錄可以發現,他幾乎什么都在讀:從歷史政治,到傳記小說,再到新聞報紙,光是旁人回憶起來他閱讀過的書籍數量就像一個小圖書館;他也幾乎什么時間都在讀,勞動的間隙、早上起來之后、夜里睡覺之前,他把屬于自己的時間都放進了書本堆里。這樣求知若渴的學習習慣,拓展了青年習近平的思路與視野,讓其受益頗深。后來,他在梁家河工作崗位上所發揮的巨大創造力和執行力,同他強大的學習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當代青年醫學生有著比當年更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但閱讀的數量和種類都大打折扣。不少醫學生忙于應付各類專業學習和考試,忙于考研考博,疏于對人文書籍的涉獵,丟失了拓寬視野、增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絕佳機會。讀書的功利化傾向導致了部分醫學生看問題過于片面、思維僵化,不會廣泛聯系,更不能在紛繁復雜的具體問題中找到脈絡、分清主次、掌握輕重進而因地制宜地解決它。由于缺乏綜合性的知識儲備和看待問題的宏觀視野,他們難以將基層這一概念放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由此造成基層意識的缺失。
因此,培育醫學生的基層意識,還要與勤奮好學精神和宏觀視野的培育相結合:要激勵醫學生學習習近平“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的求知欲望,勤于學習、敏于思考,認真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要教育醫學生珍惜校園時光,沉下心來看書學習,把學習擺在首要位置;要引導醫學生將書中智慧大膽實踐、細心求證,增強基層實踐本領,依托宏觀視野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時代征途中快馬加鞭、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2]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
[3]汪洋,張紹群等.定向醫學生服務基層意愿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 (25):2997-2998.
[4]陳吉平,鄧惠洋.國家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違約原因及應對措施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897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