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華
摘 要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閱讀形態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的快速普及,讓信息流通更加便捷,人類已從紙質閱讀的時代走向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共存共生的時代。而圖書館,作為承接溝通信息和個人,傳送書籍知識,普及時代號召的中間體,其主要的任務便是流通服務。流通服務承擔著信息流通和書籍管理等等重要的服務任務。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校學生,高校學生作為祖國的發展對象,是國家的重點培養對象,其閱讀質量的好壞決定了高校生的精神世界的豐盈或貧瘠。如何在網絡時代的大環境下,改良圖書館流通服務。使圖書館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有更廣闊服務人群,推進“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服務于二十一世紀的新讀者,推動國民思想的發展,對我國的文化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關鍵詞 網絡時代 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 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0.72 文獻標識碼:A
1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的新目標
1.1引導青年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這一點要求是從精神層面提出的總綱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祖國的高校生,這是一批高質量的青年人,他們肩負著建造國家,興盛民族的重要使命。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也成為一種趨勢。日美韓國等文化入侵風潮強勢來襲。要想使得新一代的青年人正確認識他國文化,傳承我國精髓,把中國的文化文明繼承下來,就需要適當的精神引導。圖書館需要思考這一任務。流通更多與時代相關的書籍,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引領新時代的年輕學生朝著正確的道路走過去。
1.2提高流通服務的便捷性
圖書館流通服務是圖書館服務的重點服務內容。在新時代下,網絡服務以其便捷性、親民性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圖書館可以結合網絡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創新流通服務的服務形式,將更便捷的服務模式帶給讀者。
流通服務的便捷性可以從:服務范圍,圖書訂閱,預約服務,推薦服務等服務內容著手,聯合網絡和多媒體形式開展服務。
1.3及時更新流通服務的內容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其目標不應當再像過去一樣,一味追求館藏書籍數目和巨著藏量,也不應將重點僅僅放在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和外在規模的建設上。一個新時代的圖書館,應當做到“以人為本”,這就要求圖書館將重心從自身的建設轉移到對服務對象的關注當中。新時代的圖書館,要做的不僅僅是被動地完成讀者的借閱需求,而應當將目光轉向時代的發展和新鮮信息的更替上。及時了解時代動態,更新圖書館典藏書籍,主動地去吸引讀者來閱讀與時代相關的書籍資料,以這樣的形式來完成新時代下的流通服務任務。
1.4豐富流通服務的形式
在過去,流通服務僅限于館內書籍的借閱和歸還,以紙質模式和人工操作為主。網路時代之下,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提高流通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利用網絡形式構建一個與實體圖書館相當的網絡圖書館,方便讀者在網上閱讀電子資料或進行實體書籍的預定等。從網絡著手,思考更新,更快速的流通服務方式,可以極大程度上縮減人工成本,也可以對讀者產生更大范圍的影響。
2圖書館流通服務創新的具體實施辦法
2.1提高圖書館在職人員的整體建設水平
其一,進行圖書館在職人員的篩選。舊式圖書館對圖書館人員的要求較低,甚至不具備文化水平的人員,只要能認識圖書編碼,記住書籍所在位置,也能夠進入圖書館謀求職位。但是新時代圖書館,對人員應當有更高的要求。當今圖書館類大部分機械化建設良好,從業人員不需要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從業人員更需要具備清醒的頭腦和創新的意識,其需要對圖書館已經擁有的館藏書目和新時期的書目拓展類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而,我們需要圖書館物流服務人群進行篩選,精煉。這是提高在職人員總體建設水平的第一步。
其二,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高質量服務人員,也只是指在同一時期,同一狀態下多人群的相對比較下較優秀的服務人員。若是疏于培訓,長時間以來,人員的服務質量和工作熱情也會大大降低,不利于圖書館的發展和創新。
因而,我們需要對圖書管人員進行思想和技術上的培訓。培訓可以從幾個大的方面入手:從精神層面要求圖書館職工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工作熱情,從思維層面引導職工多思考多進步,與時代接軌,從技術層面督促職工進行網絡技術的學習。
2.2建立云平臺
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圖書館云平臺是一個很好的新發展方向。高校學術大多數對電腦、手機都有足夠的了解,這是推行云平臺的最大優勢。因而對高校圖書館建立云平臺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云平臺的建立可以連接各高校,把各個圖書館愿意交換的圖書資料聯合起來,給高校片區的高校生帶來福利。通過各高校云平臺的對比,我們可以更充分地激發圖書館職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推進圖書館的發展。
2.3“以人為本”的具體操作方法
“以人為本”是新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圖書館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去吸引讀者閱讀相關書籍資料,傳播圖書館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呼吁人群響應國家號召。
要做到“以人為本”地實行圖書館流通服務內容,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在網絡平臺上推選每周推薦書籍、主動開展讀書月活動、利用網絡進行圖書交換、呼吁讀者豐富網絡圖書庫等等。
只要是能夠吸引人群注意,并且增大圖書館借閱數量次數的服務活動,都可以稱作是主動的物流服務,其對人群思想都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
2.4規范讀者行為,共建和諧環境
圖書館物流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校學術,圖書館主要也是對在職人員提出要求。但是新時代的圖書館模式是一個互動互助的模式,要求圖書館人員服務于讀者的同時,也要求讀者行為規范合理,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圖書館,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
2.5學習國外經驗,緊跟時代要求
華國鋒同志說過,“我們建設自己國家的方針是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但這并不是閉關自守。”建設圖書館也是同理。德國的烏爾姆危布林根修道院圖書館、大英圖書館、哈佛圖書館等等。這些圖書館不僅有著巨大的藏書量,更有豐富的物流服務和管理經驗。這些歷史悠久,又與時俱進的著名圖書館,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和長處。開拓眼界,才能加強圖書館建設,為推進圖書館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世偉.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J].圖書館學報,2012(35):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