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偉偉
摘 要 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中所必不可少的,輔導員工作作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多維度對輔導員如何做好思政工作做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 工匠精神 輔導員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7.2 文獻標識碼:A
自2016年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伴隨著制造業、商業等經濟領域對工匠精神回歸的呼喚,工匠精神也開始進入教育者的視野。毋庸置疑,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與工匠精神有著更為緊密的天然的聯系。對于當代高職院校而言,以輔導員工作為主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教育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輔導員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去,以提高大學教育的質量,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當前輔導員工作面臨的一項新課題。
1工匠精神對輔導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不斷創新、追求極致的精神理念。輔導員是一項“心靈陪伴心靈、青春點燃青春、夢想照亮夢想”的工作,是一項培養人的內在品質,提高綜合素養的工作。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認為世界上沒有比教師更難的工作了。事實上,世界上也沒有一樣事情是比塑造人的靈魂更高貴、也更難的工作了,而輔導員面對的就是一個個年輕的、充滿激情的而又需要我們引導的靈魂。輔導員如何在全民提倡工匠精神的環境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1實現從“教育-管理者”向“教育-管理-合作者”的角色拓展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輔導員的主要有八條,涵蓋了理想、責任、信念,校園安全、獎助學貸、黨團建設等各項工作內容。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評價輔導員工作的標準有隱形和顯性、長期和短期之分,有些工作效果會在很長時期內,甚至在整個學生在校期間都無法得到體現,從而導致輔導員工作的重點逐漸地轉移到了效果“短、平、快”的各項工作中去,工作的重點一切以安全為中心,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執行計劃、習慣于傳統的管理,把自己的角色逐漸從教育者轉變到管理者的教育局外人位置。
在當前環境下,要培育高職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輔導員自身必須具備,這是由輔導員工作的特點決定的。輔導員工作繁雜瑣碎,面對思想水平、素質層次不一的學生尤其需要細致入微的關懷才能處理好各類問題,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細心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指導學生,做學生人生的指路人。在工作中,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細微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學生政治思想、學習狀況等各個方面出現的征兆,并針對學生思想的變化,對教育方法進行調整,對學生或班級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及時解決,防微杜漸,要求輔導員以工匠精神對待工作,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求輔導員在有些具體工作中,除了教育者、管理者之外,還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現。
1.2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秀的產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無止境。輔導員工作是平凡的,也是最高尚的,工作對象是最具有能動性,思維最活躍的青年學生,因此,培養人的過程比打造任何產品都要復雜。學生個體之間差異很大,不同時間段差異也很大,培養過程會有反復,人的成長沒有止境,輔導員工作繁雜瑣碎,面對思想水平、素質層次不一的學生尤其需要細致入微的關懷才能處理好各類問題,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細心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指導學生,做學生人生的指路人。在工作中,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細微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學生政治思想、學習狀況等各個方面出現的征兆,并針對學生思想的變化,對教育方法進行調整,對學生或班級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及時解決,防微杜漸,將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是當前提倡“工匠精神”的必需。
1.3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是知名工匠們的共同特征之一。一絲不茍講究的是態度嚴謹,腳踏實地,一絲不茍,不浮躁,不投機取巧,不看重錢財,不看重職務。輔導員的工作對象及工作特征決定了在工作中必須要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繁雜的世俗誘惑,堅持標準,認真細致,耐得寂寞。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的第一線,很大部分的工作可以用“吃穿住行、雞毛蒜皮”八個字來概括,這些工作是瑣碎的、無法量化的,若耐不住寂寞,不從細微處著手做工作是不能做好這些“看不見”的工作。輔導員需要一份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淡泊,并且相信天道酬勤,相信自己的價值終會在工作中體現,會在學生的成長中體現。特別是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更需要輔導員去堅守教育的陣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不斷學習進步,做一名一絲不茍的教育工匠。
1.4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一個真正的工匠,他在創作產品的過程中,在自己專業的領域上,是不會停止追求向上進步的,無論是他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會在自我要求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進,在知與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輔導員的工作中,每一批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會有時代烙印,如今年入學的大學新生已經是“00后”了,與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入學的學生的三觀是由很大差異的。輔導員要像工匠一樣打造好學生這個“產品”就需要面對當代大學生群體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總結、提升,利用好現代教育和溝通手段,想學生所想,因勢利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模式、內容、體制和方法,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1.5注重自身內在價值的精神追尋
真正的工匠認同工作的內在價值,孜孜追尋工作的內在價值精神,以得到質量和技術的提升,享受工作本身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把外在功利的價值放在次要的位置。如前所述,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是繁瑣的,工作對象是復雜的,工作目標是無止境的,工作過程是會由反復的,這些疊加在一起,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在支撐,工作中無法得到滿足和體現,職業倦怠是必然會產生的。而職業倦怠是工匠精神的大忌。輔導員尤其是青年輔導員具有較高的學歷和扎實的理論基礎,需要的是“知性合一”的堅持和對學生的熱愛,這就需要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感,和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就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安康對待輔導員這個崗位,以及在工作過程中,把學生的成長成才當做自己最大的追求和價值的實現。endprint
2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方法的創新探索
在“工匠精神”指引下,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方法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創新探索,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工作身份從團隊的管理者向領導者轉變。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應該逐漸建立起團隊合作意識,在教育過程中,除了課堂教學外,由輔導員主導的課余活動,如社團、文體、素質拓展等各類活動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輔導員必須走下傳統的三尺講臺,到學生中去,由傳到授業解惑者轉變為領導者。
其次,師生關系從良師益友向亦師亦友轉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很多輔導員也包括專任教師的追求。但是在工匠時代,作為輔導員的教育者,更多地應該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地亦師亦友的關系。
再次,工作過程從知識的講授向知識的踐行轉變。傳統的輔導員工作過程中,為了履行職責,會不應其煩地向學生灌輸我們認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些工作過程在現代乃至將來依然是必需的,但是,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學生并不缺乏獲得這些知識的途徑,因此,我們輔導員的工作重點應從知識的傳授轉移到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的過程中來。至于踐行的過程,則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載體。
最后,工作目標從平安穩定向精彩人生轉變。很長一段時間,輔導員把工作的目標定位學生在校期間的平安,整個校園的穩定,這在特殊時期,是必須的。但在提倡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的背景下,如何在學校里,通過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不斷創新、追求極致的精神理念,因此,輔導員工作的目標不僅是保障校園的安全穩定,更應關注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我們培養了他成為行業精英所應具備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劉勇健,張國棟.關于創新高職輔導員工作的探索[J]教書育人,2010(18).
[2] 唐雪松,殷潤林.對創新高職高專輔導員工作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4).
[3] 周佳,周蕊.新時期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體會[J].職業技術教育,2007(32).
[4] 張宏.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 2004(02).
[5] 何賽雄.論高職高專輔導員工作機制創新——以我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索與發展.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05).
[6] 李紅梅.新時期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創新探索與思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4).
[7] 畢玉,袁炯.探究新時期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創新的思考[J].才智,2015(26).endprint